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院表演专业健美操专修课学生创编能力培养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831.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2-000-01
摘 要 健美操是一项新颖又富含创造力的体育运动,已经逐渐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健美操的创编是其发展的决定因素,对于我院体育表演专业健美操专修学生来说,科学掌握健美操创编方法、具备专业创编能力,有利于推动健美操运动的广泛普及和良性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院表演专业健美操专修课培养学生创编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院现有健美操教学在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方面学时安排有限、考核评价缺失,建议教学目标对学生创编能力有所侧重,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创编乐感和技能的兴趣,并最终提高学生健美操创编能力。
关键词 健美操 学生 创编 能力
健美操是集音乐、舞蹈、体操、美学为一体的新型体育项目,通过它可以达到健身、健美陶冶情操的目的。健美操创编能力主要体现在以原有基础动作为依据配以相应音乐形式进行有效的动作创新。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健美操在编排的技术和表演形式上也要不断的创新,发展。由于它的知识面广、技术环节多、动作多样、节奏富与变化,这些都激发着人们的创新欲望。因此,在健美操教学中,要创造新的动作,做到灵活运用,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自编、自导、自演的能力。
一、对我院表演专业健美操教学现状的整体分析
据调查我院健美操专修的教学目标仍沿用2009年修订的《教学大纲》,在对教学目标的描述中为:“培养学生正确体态、良好的审美观念,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促进学生掌握健美操基本技能和教学方法,具备一定健身指导能力等”。由此看出,对学生的创编能力要求和学习目标没有明确,然而健美操运动之所以常新常变、经久不衰,与其日新月异的创编生命力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健美操的创编能力培养有必要作为重要一环列入教学目标。同时,在我院《健美操专项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中,又已包含“具备进行健美操表演的组织、创编、教学和健身指导能力”,表明我院对于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已有一定认识,但其相应单独的专修课程目标中,仍需提高认识。
二、我院表演专业健美操专修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
我院表演专业健美操专修学生创编动作仍有大部分重复内容,且手臂动作单一、脚部动作缺乏更新等问题。而对于创编动作的合理设计能力,主要体现在乐感节奏、路线运用、艺术表现、技术强度和器械运用5个方面。
在调查中发现,表演专业健美操专修学生普遍对艺术表现信心突出,63.8%的学生表示能够合理驾驭创编动作的艺术表现;其次,是乐感节奏的合理设计,占60%的同学认为自己能够胜任;而在线路运用的合理性方面,则有38.8%的同学表示重视动作路线的走向与衔接;再则,有35%的同学能够合理匹配动作强度,以利于团体表演的顺利完成,其余者则对技术强度考虑有限;最后,在器械运用的合理性方面,仅有13.8%的同学表示涉及并合理运用。
三、影响我院表演专业健美操专修课学生创编能力培养的因素研究
首先应明确教学中,学生自身技能将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无论教师教学方法再好,学生的创编能力始终由学生本人的思维再现而来。个体技术能力优异,动作自信心强,是学生最大的创编动力。
根据对学校现有健美操专修学时安排的调查显示,明确为创编培养、创编练习和创编实践内容的学时安排为32学时,占健美操专修总课时288学时的11.1%,且其他基础性操化规定动作的积累也是创编学习的基础,创编过程主要需要学生个体独立思考延伸、进一步组合创新的过程,因此课堂练习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创编自信心并引导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创编任务,因此在创编的学时安排上以精为主,检验为辅。
四、结论与建议
在健美操创编能力培养上,学院已尽可能的从教师、学时和场馆方面为学生创造良好条件,但外因需通过内因起作用,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方面仍有待加强。因此,应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任务重的创编能力指标,进一步量化创编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学生自主创编的积极性;从学校和教师多个方面出发,为学生提供立体的实践创编的机会,有意识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创编意识;有计划的激发学生创编动作的积极性,建设丰富充实的动作要素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由个体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乃至最终解决问题,将创编理论综合运用于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潘凤英,袁春杰.论大众健身操在现代都市休闲体育中开展必然性及挑战性[J].武汉体育学报.2011.40(8):56-61.
[2] 苏龙,张庆武.我国社区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21(1):44-45.
[3] 谢林海,彭小澎.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现状及发展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5.26(6):36-39.
[4] 杜万庆,杨红.当前群众健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1):58-60.
[5] 范振国,张宏,梁恒.广东省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2):148-151.
[6] 胡跃华.谈普及性健美操的创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2):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