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树突状细胞应用的研究进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树突状细胞应用的研究进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树突细胞是机体内三种专职的抗原呈递细胞之一,抗原呈递功能最强,利用树突状细胞疫苗进行肿瘤治疗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由于这种细胞具有成熟和迁移同时进行、抗原摄取加工和呈递分时间段进行等特点,此外,树突状细胞疫苗研究面临许多问题。树突状细胞在抗免疫排斥方面也显现出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树突状细胞的应用进行展望。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疫苗 抗免疫排斥

二、DC疫苗的抗肿瘤作用

DC细胞在抗肿瘤方面具有不可比拟与替代的作用。由于DC细胞具有携带外源DNA使其在体内表达后以内源性抗原呈递的方式来激活T细胞,因此这一点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新方法之一。

肿瘤细胞具有分泌一些抑制性细胞因子的作用,这些抑制性细胞因子能够抑制附近DC细胞的成熟,因此有人提出,将未成熟的DC细胞提取后,在体外经癌细胞致敏后,回输到体内治疗肿瘤同时在原发性肿瘤经手术切除后达到预防其复发的目的。至于将DC细胞体外致敏的方法,一方面可以选择一些特殊的抗原肽或者DN段进行,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全肿瘤细胞致敏的方法。由于大多数肿瘤细胞缺少较为保守和有效的抗原肽及DN段,因此目前多选择使用全细胞进行DC细胞的致敏。

MHC分子是DC细胞表达其抗原呈递功能最主要的分子,对DC细胞疫苗在体内能否正确行使其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MHC分子的多态性和遗传限制性,使得这种疫苗很难在同种异体间使用。对于人来说,两个个体间MHC分子完全相同的概率是3500万分之一,而MHC分子只要有一点不相同因为共显性作用就会产生MLR,而DC细胞可以说是MLR最强力的“催化剂”了。由于MHC分子的限制性及DC细胞对MLR强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选择这一方法的治疗时,应该使用自体的DC细胞进行致敏和回输。否则,如果引起严重的MLR反应,则不仅影响疫苗的使用效果,对机体产生的后果也是不可设想的。

应用DC细胞疫苗治疗肿瘤,从实验及临床效果看令人鼓舞[2],[3]。研究表明,以DC细胞疫苗为基础的免疫疗法在当今肿瘤治疗中是最有价值也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方法之一。但是要使DC细胞疫苗真正成为临床上能广泛应用的肿瘤治疗方法还面临着各种挑战。关于制备DC细胞的最优方法以及这类疫苗接种的最佳程序至今现在为止仍不明确,这些问题都对DC细胞疫苗的临床应用产生重大影响。另外,一个潜在的威胁是如果长期回输这些疫苗则有可能会诱发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过量的回输更会导致T细胞耗竭进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或者可能还会引发自身免疫疾病。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定会阻碍DC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相信随着人们对DC细胞及其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与探索,DC细胞疫苗能更广泛、安全、有效地应用到临床上成为治疗肿瘤有力的方法。

三、未成熟DC细胞对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

未成熟的DC细胞表达低水平的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MLR实验发现,这些细胞能够介导同种异体淋巴细胞产生免疫耐受[4],[5]。研究表明,在同种异体小鼠之间进行心脏、肾脏、肝脏、皮肤等器官移植的同时输入未成熟的DC细胞,能够明显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因此,未成熟的DC细胞在诱导移植免疫耐受、防治移植排斥反应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未成熟的DC细胞在其表面主要表达CD14、CD1a、CD32、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甘露糖受体、趋化因子受体等重要成分。但是和成熟的DC细胞不同的是,细胞表面MHC-II类分子、B-7分子、协同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相对较低,因而在激发MLR方面能力较弱,但对抗原具有极强的吞噬和加工处理能力,此时的DC细胞处在一种专门对抗原进行摄取和处理的阶段。

受体的DC细胞将供体的异体抗原呈递给T细胞,进而启动免疫应答,是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关键环节。因此,利用未成熟的DC细胞对这一环节进行干预或者干预附近DC细胞的成熟,能够抑制异体T细胞的活化,诱导受体的免疫耐受。这种方法的具体运用可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输入供体未成熟的DC细胞或者输入已经负载供体抗原的受体DC细胞;另一种是利用化学药物或生物制剂抑制未成熟DC细胞的成熟。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有人选择对输入的未成熟DC细胞采取进一步的基因工程处理,不论是利用基因工程阻断辅助分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还是诱导T细胞凋亡或者诱导Treg细胞产生,都可取得一定效果[6]。

总之,上述方法的宗旨就是干扰或者阻断受体DC细胞由不成熟状态变为成熟状态,进而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淋巴细胞这一过程。实验表明,对上述过程的干预不论在哪一步进行都可以成功。尽管这个方法还在试验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与不足,但是随着进一步研究,这类方法的应用终将成为现实。

不管是肿瘤治疗还是抗移植排斥反应,这些方法的产生正是由于人们认识到DC细胞在抗原的摄取加工与抗原呈递这两个过程相分离的特点并进行了最好的印证和应用。树突状细胞的应用面临许多问题,相信在免疫学理论的指导下,这些问题能够一一被克服,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王家鑫.免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杨柳,郭庚,牛小媛,等.增强恶性胶质瘤树突状细胞疫苗疗效的策略[J].国际免疫学杂志,2015,38(3):288-292.

[3]邱波,荆雪宁,武继彪,等.黄芪多糖诱导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对S180荷瘤小鼠抗肿瘤作用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1):44-47.

[4]薛一峰,黄建荣,孙鸿丽,等.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抑制效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36:6776-6779.

[5]孙广莲,李焱,孟红,等.树突状细胞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辅佐功能的研究[J].肿瘤防治杂志,2000,04:351-352.

[6]徐全晓,吴广胜.未成熟树突状细胞防治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J].医学综述,2008,01:21-23.

基金项目:青岛农业大学教改项目(基于双语网络教学平台的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建设项目

通讯作者:任慧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