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IT企业的转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IT企业的转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整个世界进入信息家电时代,会有许多变化出现,世界又到了换代的时候,利用好这次机遇,中国的IT企业将有希望登上“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每一次换代技术和产品的推出,全世界的产业都会重新洗牌。1952年晶体管发明以后,世界进入消费类电子时代,这个时代主要由日本的企业(如索尼等)主导;20世纪80年代微处理器发明之后,我们进入PC时代,世界的电子产业龙头又重新洗牌,美国的企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进入21世纪,又到了换代的时候,我们由PC时代进入所谓数字信息时代(或者说信息家电时代)。进入数字信息时代后,我认为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信息产业将超越计算机的纯应用阶段,跟人类真实生活充分接轨。这种深刻的转变,带来了三个重要的产业趋势:内容的重要性提升、4C融合与华文市场的兴起。

第一个趋势是人们会从PC时代对应用的关注转向对内容的关注。2001年全球有近4亿用户经常使用无线短信通讯,估计到2005年会达到15亿人,也就是再过3年将有15亿的人口经常以无线方式发送各种信息内容,这是很有趣的现象。可以想一想,最早的时候,人类远距离通讯,其实是从文字开始的。那时候靠写信。当电话发明以后,就开始从文字转向语音,电话语音有两个好处,一是双向互动,二是及时。随着计算机出现以后,语音的应用还是比较少,主要的应用还是在数据和文字上,所以人们的注意力重新回到数据上面。

进入数字信息时代,尤其是当手机出现以后,应用的注意力又转向了内容,现在短信息应用几乎比手机通话量还要大。今后,增强型的信息与多媒体信息的成长会非常快速。

总之,强调一个趋势,应用是“王”(King),内容是“后”(Queen),内容会变成信息产业一个主要部分。

也许会有人反问,既然内容是“后”,那么为什么有很多.省略公司提供的内容无法做到随时随地可获取,另一个原因是.省略有关的问题,最后他讲他一直想不通,这种虚拟的东西,怎么会形成一个经济?他说人要吃饭,但我们总不能吃虚拟的饭,每个人要领工资,但不能领虚拟的工资。我觉得那时候已经看到网络虚拟化的前兆了。当内容全部是虚拟的时候,就无法产生一个盈利的商业模式。由于虚拟,所以就没有办法真正抓住用户。当所有网站提供服务差不多的时候,用户转换供应商代价非常低,最后产业就陷入了恶性价格战。

怎么避免.com的悲惨结局呢?我认为关键的手段是让内容不能离开硬件。不能让所有的内容都是虚拟的,必须要有一些硬件交给用户,当用户投资买硬件后,一旦不用他就会觉得可惜;此外,硬件要能提供特殊的服务,让拥有者能够上有特定服务和内容的网站。

而这个硬件,就是所谓的信息家电。

谈到信息家电,我认为信息家电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数字化。产品数字化以后就可以联网,信息就可以传递。这个阶段包含三大类信息家电的数字化:第一大类是信息产品家电化,其含义是把计算机的功能简单化,使计算机的使用非常容易,并且把价格降下来;第二大类是家电产品信息化,当把模拟技术开发出来的家电把它变成数字化,所以就产生了数字电视、数码相机等产品,这些都属于家电产品信息化衍生出来的信息家电产品。第三大类是通信产品多媒体化,如手机等通信产品加入数据和多媒体应用。

而当这三大类产品都数字化以后,就进入到第二阶段,即多路联网,其中最主要的是无线联网。无线联网带给消费者充分的自由,可以让消费者在任何地方联网。

而当所有的信息家电可以无线联网以后,就进入第三个阶段,即4C融合,这也是数字信息时代第二个重要的产业趋势。

4C融合也就是人们常讲的3C融合之外再加上一个C,也就是内容,因为没有内容其他3个C也都没用。当进入4C融合阶段时,随着半导体技术发展,将来的信息家电产品都将可以实现多种应用。当然只用一种信息家电产品就完成所有应用的情况,也不太可能出现。这个时候还会有很多不同的信息产品,但是它的分类将根据用户群很分类,而不是根据应用。在此列四个可能的分类:第一大类是手机,手机针对的用户是广大的消费者。诺基亚推出7650以后,手机已经和数码相机、数字音乐下载器结合在一起了。第二大类是无线PDA。无线PDA主要针对商业人士。第三类是媒体家电,媒体工作人员可以在上面照相、录音、随时剪辑新闻并传送。第四类是针对专业人士而设计的网络家电,如将来的警察、医生等都会有适合自身专业应用的数字设备。

第三个趋势则是华文市场的兴起。中国正在向全世界展示强大的实力,中国市场、华文市场已经成为影响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中国的舞台

在消费类电子时代,日本公司做龙头,进入PC时代,美国公司占据霸席,通信领域则是欧洲公司走在前端。而我们亚洲公司的舞台到底在哪里呢?

大部分成功的亚洲公司,主要都是依靠亚洲的市场、廉价的劳力和生产因素一步步发展起来。我们可以看看这些公司的成长价值链。最早一般靠廉价的劳动力做代工,像台湾的所谓加工出口区,以及大陆的来料加工,其实都是靠劳力的廉价来增加一些价值。当公司的价值不断增加,公司的商业模式会从代工变成合约制造商,专门制造之外也帮忙做采购和测试。进入OEM阶段,则是专门替一家品牌公司做生产加工。进入ODM阶段,则又增加很多附加价值,有品牌的公司告诉你要什么规格产品,然后你帮它设计、生产出来,你为它增加了系统层级的设计价值。ODM再往上有所谓的全球供应支持伙伴(GLP),我既然帮你设计,帮你开发生产制造,我还帮你运送,而且运送之后更干脆帮你做维修。事实上,IBM、惠普等公司的PC和笔记本电脑产品,从接单到收款的整个流程,它们从来没有碰到产品本身,这些全部由亚洲公司包了。再往上走一点,跨国公司也想在亚洲销售,但销售渠道掌握在亚洲企业手里,于是它们就提出共享品牌。到最后则是亚洲公司的梦想――拥有自主品牌,这个阶段附加值一般是最高的。很多亚洲公司都在这个楼梯往上爬,只是有些国家爬得快有些国家爬得慢。

在亚洲国家中,像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企业,它们主要还是在代工或者是OEM阶段,新加坡在OEM阶段有250亿美元的产值,马来西亚有180亿美元。目前,亚洲公司中最成功的是韩国企业。韩国已经爬到楼梯的最高层,其自主品牌产值已经达到300亿美元,在ODM阶段产值有80亿美元,而纯粹帮人家打工生产制造的只有20亿美元而已。

台湾公司一直在很辛苦地爬楼梯,可现在台湾主要的产值还是集中在OEM和ODM阶段。台湾公司在这两个阶段的产值分别是130亿美元和120亿美元,而真正能上到自主品牌阶段的产值却只有60亿美元,而且这60亿美元还主要是面向台湾和大陆市场。台湾主要的问题在于它本身的市场太小,这样很难创造自主的品牌。宏基集团的施振荣虽然一直很努力地打品牌,但在美国打品牌,3年多赔掉30亿美元,最后只好把品牌收回来,还是通过大经销商来卖。台湾公司要打自己的品牌,掌握自己的销售渠道是非常困难的,他们唯一的机遇在大陆,所以近几年明基、宏基等公司都在花大力气在大陆推广品牌。

中国大陆IT企业在价值阶梯上的分布则非常奇怪,它是“两头大,中间没有”。大陆公司的自主品牌阶段达到570亿美元,在OEM和分包商阶段达到570亿美元,但是价值链的中游如ODM则几乎没有。为什么出现两头大中间没有的现象?因为大陆的自主品牌产品大部分都是家电产品,如海尔、长虹、康佳这些彩电产品,国产品牌占有率达到95%,这方面的产值非常大。但在高科技领域,大陆自主品牌阶段的产值还非常低,还基本是在帮别人打工。因此,大陆公司千万不要满足于现有的“两头大,中间没有”的状态,还要在研究开发和自主设计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才能在数字信息时代真正占据价值链高端。

总之,当整个世界进入信息家电时代,会有许多变化出现,世界又到了换代的时候,我认为进入数字信息时代以后,亚洲公司已经在纷纷兴起。利用好这次机遇,中国的IT企业将有希望登上“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