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复旦人打击乐队敲击快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复旦人打击乐队敲击快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复旦大学的附属中学(简称复旦二附中),前些年提出了《以百年复旦为背景的初中校园文化建设》这一课题。通过几年的各种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究,已经形成了在百年复旦背景下,严谨开放、自主创新、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其核心以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为工作思路,努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和创新能力。

开发校本课程

2004年7月,在上海市杨浦区少年宫老师曹建辉的建议和指导下,该校本着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成立了“小复旦人打击乐队”。校长姜乃振表示,现在的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缺乏足够的了解,对民族音乐的意识也在逐渐淡化,因此要给他们一个了解、喜欢民族音乐的环境。中国的打击乐非常适合中学生好动的特点,简单易上手,又能很好地把中国音乐文化中人、琴(乐器)、音乐三者融为一体的精髓展现给学生。

半年之后,“小复旦人”打击乐队就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参加了第二届长三角地区民族乐团展演,并荣获杨浦区第学生艺术节民乐重奏一等奖。姜乃振、李红娟两位校长非常关心乐队的发展,不光是经费的大力支持,而且遇到问题总是处处为乐队着想,还多次到排练现场鼓励和慰问学生。学校聘请了上海音乐学院打击乐硕士、青年教师彭瑜任指导,让学生们从开始就接受专业和正规的训练,为乐队快速成长提供了保证。

复旦二附中音乐教师谢燕慧从没学过打击乐,但却时时做有心人。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接触中国的打击乐,她不仅挑选学校乐队的人才,还自己编写校本教材《敲敲打打》,进入日常教学课堂。让学生在短短的时间里喜欢上了这种简单有趣的鼓乐。

活跃第二课堂

该校的艺术教育工作以“第二课堂” 活动为载体,帮助学生亲近艺术、感受艺术的魅力,营造浓郁文化氛围。

乐队养成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传统,那就是“师徒带教”,即高年级教低年级,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带教学得一般的同学或缺课的同学,形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平时训练课上,大家都是以十分的热情去参加,下课后积极主动练习,努力提高演奏水平,并将自己的体会传授给其他的同学,不让一个同学掉队。经常可以看到课余时间在走廊里,一些同学三五成群进行打击乐练习。

在乐队中还提倡让学生创新,尝试用自己的理解再度创作。有5位学生通过努力,将原本是几十人的六个声部的大合奏乐曲《龙腾虎跃》改编为只有五个人的小重奏,此作品荣获2005年少年宫学生艺术节比赛第一名,和2005年上海市学生艺术节重奏中级组金奖。

学校在校本课程、第二课堂教学继续完善的基础上,又进而将探究性、拓展性课程引入学校课程文化建设中。在《中国打击乐探究》课程在初一年级就进行实施,让学生从中国古代打击乐器到现代打击乐器的发展过程中就各个角度研究分析;让学生分析各种常见的打击乐种类,分析它的演奏特点和场合,并分析打击乐的现状;让学生做调查报告,调查身边人对中国打击乐的了解和关注程度;赏析现代中国打击乐以及中西交融的打击乐,设想中国打击乐的未来方向。这一课程的实施,让学生在基础性艺术教育的基础上,有了理性思考的深度。

酿造浓郁文化氛围

复旦校园的文化气息,在很大程度影响着学生和教师。据了解,一个班级的学生有一半以上是有音乐特长的,如2006届预备年级普遍学生坚持学习的时间为5-6年。校外音乐特长学习的面之广,程度之深是复旦二附中的一大特点。

最为可贵的是,跟踪调查发现,基于学校一贯鼓励学生发展特长的宗旨,初三能坚持继续音乐学习的学生占学习人数的三分之二。

学校活动每年数不胜数,这为充分展示乐队队员的风采提供了足够的舞台。在复旦的百年校庆晚会、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想大赛闭幕式、上海理工大学百年校庆晚会等重大演出和市区的许多比赛上受到广泛好评。

乐队也面临发展中的问题,比如乐队成员的新老交替,乐队的曲目更新与保留,乐队的演出任务增多与训练和学习之间的问题等等,都有待解决。相信凭着对艺术教育的钟爱之心,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

■越声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