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互联网+推动沈阳先进装备制造业建立协同创新模式的对策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互联网+推动沈阳先进装备制造业建立协同创新模式的对策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装备制造业是沈阳的支柱性产业,深入研究了互联网+推动沈阳先进装备制造业建立协同创新模式对策建议,如加快建设装备制造业互联网;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多方联动共同构建互联网络信息平台;依托互联网建设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试点工程等,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互联网+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

在2012年11月14日的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先生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他认为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目前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未来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

2015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总理所提的“互联网+”与较早相关互联网企业讨论聚焦的“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基础上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和发展。“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移动了、泛在了、应用于某个传统行业了,更加入了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造就了无所不在的创新,推动了知识社会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也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沈阳要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更新思想观念,强化市场理念,大力推动沈阳先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为沈阳加快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先进装备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沈阳来说,加快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是沈阳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互联网+制造业”,实现制造业和信息化的融合,不仅可以利用互联网在信息交换和流通方面的优势,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质量,还能开拓增值服务,颠覆商业模式,最终促进经济的发展。

沈阳根据国家战略和省、市部署,积极抢抓机遇,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700亿元,增长5.8%,其中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813亿元,增长8%。以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为目标,积极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两化融合取得新突破,我市成为全国唯一的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汽车产业拉动作用明显,全市整车产量108.7万辆,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产值2218.1亿元,增长13.9%。智能机器人、航空、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沈阳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东北区域超算中心、北斗(辽宁)卫星运营信息服务平台投入使用,中航工业波音制造创新中心落户浑南,法库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沈鼓集团、沈飞集团获中国工业大奖,新松公司入选中国市场最具竞争优势移动机器人企业十强。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实现1740亿元,增长9.6%。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推动沈阳先进装备制造业建立协同创新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建设装备制造业互联网

近年来,工业4.0、产业互联网、“互联网+”风起云涌。然而,和发达国家相比,装备制造企业的互联网实践还有一定差距。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所说,我们的装备制造企业,有的还在补2.0到3.0这一课。一些企业的互联网实践还只是电子商务,互联网思维并没有真正渗入到生产过程中。另外,装备制造企业的互联网实践还比较浅层,表现之一是围绕制造业的第三方专业服务仍然欠缺。比如一些国外制造业企业并不自己管理供应链,原材料采购和物流都委托第三方企业完成。这样的第三方企业同时为多家制造业提供供应链服务,因而运营效率更高。但我国为制造业提供专业服务的第三方公司还很少,而且市场接受度并不高。从数据上看,发达国家知名制造企业的收入中,服务的占比可达40%―60%,而中国只有15%―20%。让“互联网+”与传统的装备制造业全方位融合,首先要转变观念。传统装备制造企业应用互联网,还面临一些现实阻力:例如,发展互联网资金投入量很大,而目前企业闲钱并不充裕;互联网使管理更为细致透明,揩油和偷懒的机会少了,个别员工会有消极情绪;装备制造企业多数是大而全、小而全,采用第三方企业的专业服务将面临人员分流和资产闲置的问题,企业积极性并不高;等等。如果企业拥抱互联网的决心不够坚定,势必阻碍发展服务型制造业的步伐。要清醒地认识到,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互联网+’,着力点不能错,主要精力一定要放在产品上,有了产品的智能化,才有后续的服务型制造业,制造业赢得市场的根本还是产品,关键还是要在新产品开发上多下功夫。

二、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

协同创新正成为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形式。诸多重大科技创新不再是单一主体的活动,而必须由多个创新主体参与、协同,这已是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沈阳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要着力提高科研院所和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着力推动创新体系协调发展;要支持和鼓励探索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模式。要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撑,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真正主体。促进产学研用的深度合作,加强各类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创新,是沈阳现阶段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完善创新体系的重要途径。

企业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中处于关键环节和主导位置。经过多年发展,沈阳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不容忽视的是,企业与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应用主体的目标之间仍有相当距离,特别是自主研发能力、技术集成能力较弱,产业共性技术、核心技术相对欠缺。

科研机构在协同创新中承担着服务企业的任务。沈阳集聚了一大批科研院所和高校,包括许多"国家队"科研机构。沈阳装备制造企业创新的现状,迫切需要拥有技术、人才等丰富资源的科研院所和高校给予有力支持。然而,由于存在着创新文化和价值的差异,科研院所、高校为产业和企业创新服务的意识仍有待强化。为此在新一轮的科技体制改革中,科研院所、高校应将此作为自身的一种责任,主动向企业靠拢。

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服务,是沈阳创新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沈阳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一些专门的共性技术研究机构,构成了共性技术研发服务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科研机构面向部分大型企业(集团)提供了有效的技术研发服务,但囿于本身的功能定位和价值追求,还难以完全担负起共性技术研发和服务的重任;特别是一批原本基础较好的转制院所,因转制后目标导向的变化,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服务的能力逐步弱化。当前,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关键是要明确科研机构在共性技术研发和服务中的定位,促使它们承担起使命,实现科研事业与产业发展的协力共进。

要充分利用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这一平台,加快探索新型共性技术研发组织运行模式。要充分发挥它在应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战略规划、组织协调、联合研发、成果转化和政府决策咨询等方面的作用。同时要发挥产研院的桥梁纽带作用,构建应用型研究机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行业(技术)协会等主体各司其职的多层次共性技术研发网络,围绕产业链和创新链,全方位布局、多角度支撑,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和要素市场紧密联系。

三、多方联动共同构建互联网络信息平台

国家《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鼓励制造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形成面向生产组织全过程的决策服务信息,为产品优化升级提供数据支撑。

沈阳未来先进装备制造业的走向会向新技术领域发展,云制造、智能制造都是企业应该重点关注的方向。当下,企业要积蓄各方面力量,具备可连接多方需求的制造业业能力。让客户参与到产品设计、生产中来,这都是互联网化转型的集中体现。在信息化架构上,企业要向全省性周期管理平台方向转变。这里的全生命周期不是把所有的信息化模块按部就班的全部搭建完,而是要结果研发、设计、用户等多方环节,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式制造业运营平台。随着与互联网融合程度的不断提高,生产、流通等不同环节也在逐渐紧密。以装备制造业为例,企业除了能为下游提供最优解决方案和后续服务,还能实现多环节并行并提供特殊定制。

近年来,沈阳在互联网技术、产业、应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已具备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的坚实基础。特别是鼓励装备制造业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与“互联网+”相结合,推动融合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和新支柱。沈阳鼓励制造业骨干企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通过互联网与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协同,促进生产、质量控制和运营管理系统全面互联,提升网络化协同制造水平,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协同创新需要加快完善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的平台。应该借助已有的区域平台、行业平台,整合优化现有科技基地设施,进一步完善沈阳装备制造业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尽快形成适当集中与适度分布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新格局,构建第三方开放式创新平台。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资源管理模式和共享规定,加快科技资源面向社会开放,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沈阳应构建政府机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信息网站、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多方联动的互联网络信息平台。在区域创新系统中,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和协同能力,对区域创新产出和效率的影响日益显现,如何搭建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桥梁,受到各方人士的重视和关注。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环境下,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通过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即创新资源共享平台或产学研对接平台,可以很好地实现产学研各方在虚拟环境下的协同。

四、依托互联网建设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试点工程

沈阳应以建设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试点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建立联合攻关、多元投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合作由单一的技术转移模式向人才、技术协同转移模式转变。构建区域性、综合性的产学研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新模式,协同促进行业企业科技进步和转型发展。打造国家级、省级、校级协同创新中心。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区域创新战略融合,使协同创新中心成为沈阳装备制造业产业技术发展的研发转化基地、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

沈阳应制定基于互联网+的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试点示范方案编制指南,明确基础和优势,经过调研了解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开展协同创新、协同制造的情况,把握实施试点示范项目的优势及条件,如企业、技术、市场、行业带动性、互联网平台服务等方面的情况。明确实施现代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协同制造试点示范的重点领域、协同创新协同制造组织模式、项目进度安排、实施期限、目标绩效等。围绕现代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协同制造试点示范重点领域及具体要求,确定一批试点示范项目和重点牵头企业,并提交试点示范项目情况表和重点牵头企业项目报告书。提供包括组织领导体系、财政、人才等要素保障措施、工作推进机制等方面内容,对地方有财政配套政策的项目优先考虑。

参考文献:

[1]2015年沈阳市政府工作报告.2015.

注:本文系2015年度省社科联与高校社科联合作课题《基于互联网+的沈阳先进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lslgslhl-109。本文系2015年辽宁省第四批科学计划项目,项目名称“辽宁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本问题研究”“辽宁省科技创新软环境建设的对策研究-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子课题:《提高科技综合创新能力研究―国内外提高科技综合创新能力经验借鉴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540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