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路径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路径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传播在得到有序发展之时面临诸多困境,在此过程中应坚持层次性、渗透性等基本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利用好课堂内外两个平台,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的感召力与影响力。

关 键 词 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路径

作者简介 冯留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建梅,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党的十报告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和要求,此后主席在讲话中先后对全社会、大学生、领导干部和中小学生提出了要求和期望。“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1]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他们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或不成熟的阶段,可塑性较强,同时价值观易受外界影响,因此,积极探索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大众化路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及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内涵

核心价值观是指在某一社会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并起支配作用的价值观,体现该社会的本质特征、价值理念及发展趋向。任何一种核心价值观都是大众集体的、慎重的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诞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之中,既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又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十报告中第一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系统阐释,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主要是对社会成员进行主流价值观的教育与宣传,使其接受、认可“三个倡导”,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身的实践,将其落细、落小、落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大众化,首先应对该价值观进行研究、凝练,力求使其通俗易懂,深入人心。其次,应做好不同群体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路径的探析工作,结合不同群体特点制定推广策略。此外,还应重视长效机制的建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保持长久性。在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过程中,主要是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信念、文明修养、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二、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众化的现状及挑战

任何常态社会都需要一种主流价值观的规约和引导,中小学更应重视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构建与修正,尤其应加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做到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既有利于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又为国家的持续发展积蓄了力量。

(一)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现状

青少年的价值观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凸显了年轻人特有的活力与激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在中小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教学方法单一死板,重理论、轻实践,一味采用“填鸭式”的灌输方式;教学目标及重点不突出,未达到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大脑的目标;中小学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理解不深,不能向青少年解释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推理。

其次,学校、家庭、社会未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的培育和践行。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学生最真实的老师,在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不应忽视家庭和社会的作用,更不应该出现与核心价值观相悖的理论及实践。

此外,中小学缺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长效机制。一种观念的传播除了理论宣传、实践跟进、环境构建之外还需要长效机制的保障,唯有长久才能深入人心。

(二)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挑战

在中小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过程中也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唯有认识到这些挑战的存在及其形成原因,才能因势利导地找到破解方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

首先,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潮涌入中国,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也开始侵蚀青少年的价值观。网络的普及给中小学生的学习和娱乐带来便利之时,也招致了不良思想的侵入,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的大众化推广带来了阻力。其次,青少年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理性选择、辨别是非、自觉抵制诱惑的能力较弱,其价值观很容易改变甚至重建。此外,考试的压力和各方面的高要求使他们难以享受童年的乐趣,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甚至发生人格扭曲。

三、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众化的路径

在中小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进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学校、家庭、青少年的共同努力。在对青少年群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一)以基本原则为指导

中小学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进程之时,必须坚守基本原则,如层次性原则、示范原则、渗透原则等。

坚持层次性原则。根据受教育群体的实际情况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青少年的价值观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仍因地域、年龄等存在差异,在教育过程中应从其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根据他们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选取教学方法。坚持示范性原则。中小学教师应以身作则,同时又要树立榜样,重视同辈群体的示范作用,以一种隐性的方式提升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坚持渗透性原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到中小学教学、管理、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之中。

(二)以课堂内外为平台

当前中小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主要阵地是课堂,青少年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课堂,因此应以课堂教学为主,加强课堂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大脑。为提升课堂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效力,中小学应从教师素质、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革。

首先,中小学教师应加强理论素养,提升自身修养,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3]的好老师。教师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系统研究,深刻理解其内涵及意义,结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制定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难点,注重教育的科学性和渐进性。此外,教师应完善自身,重视师德的培养,坚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对核心价值观的坚守为学生上一堂真实、深刻的课。

其次,中小学应及时革新教育方法,摆脱单一的理论灌输方式。很多中小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理论灌输为主,缺乏生动性与多样性,不注重知行合一、知情合一。中小学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应充分考虑到青少年的特点,丰富教学形式,借力于新兴媒体,寓教于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最大化。

此外,中小学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青少年群体的内在差异性,实事求是地制定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任务,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差异,推动青少年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在以课堂为主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课堂之外也是中小学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场所。中小学在课堂之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倡导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方面,更多的是以一种隐性的方式进行宣传。

校园文化的丰富与贫瘠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构建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有助于推动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中小学在构建校园文化时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其中,培育优良的校风、学风、教风,打造和谐校园环境,以一种春风化雨的方式增进青少年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积极引导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推进该价值观在中小学大众化传播中的重要一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自觉地将其践行于日常生活之中,并将其不断地落细、落小、落实。中小学可以根据青少年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实践活动加深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如定期参观革命博物馆、举行主题知识竞赛及征文比赛等。

(三)以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为借鉴

中小学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不能闭目塞听,应博采百家之长,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

首先,加强对古代价值观教育的批判性继承。我国古代以“仁义礼智信”为根本信条,重视道德教化和人格的养成,其基本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古代的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之中,重视学习和实践相协调,注重以身示范,以达“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效果。

中小学在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德育工作视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应注意学习古人的教育理念,将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注重实践引导;应倡导社会、学校、家庭、学生齐心协力,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中的大众化传播。同时,要辨清古代价值观教育中的糟粕,批判地继承与发展。

其次,注重学习发达国家开展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发达国家价值观教育废弃了单向的理论灌输方式,注重加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重视情感的交流。情感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增强受教育者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双向互动有助于教学相长,共同促进教师及青少年将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信念。发达国家在进行价值观教育时,注重对受教育者个性的培养。个性的培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冲突,青少年在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可以充分发展自身个性。此外,发达国家的价值观教育重视通识教育,注重实践引导,采用人文方法与现代科学手段相结合等,这都对我国中小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进程提供了良好的范式。

(四)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

任何一种理念、政策都不可能仅通过短时间的宣传、践行而深入人心,应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群体中大众化进程的长期性。中小学应摆脱跟风式宣传,坚持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期教育,使主流价值观在他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同时,中小学应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避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中的传播流于形式,使其效果大打折扣。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传播绝非一日之功,其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不可避免地面临很多挑战。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探究行之有效的中小学大众化路径有利于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各方应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的大众化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蓄有生力量。

参考文献:

[1].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3.

[2].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N].人民日报,2012-11-09(3).

[3].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