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侧看中国文人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侧看中国文人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国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能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的艺术现象之一。明清时代,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从封建社会形式向资本主义社会形式过度的大变动时期。也是世界转折的关键时期。艺术往往在这样的时代具有典型的面貌和特征。这一时期,随着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油画等西洋画种逐渐成熟和发展起来。本文通过对比中国明清文人画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主要是油画),更加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来追寻那个遥远时代的韵味。

关键词:文人画;油画;文艺复兴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2-0191-03

引子:中国绘画的传统精神在文人画中得到了概括和体现,明清时代的文人画已经进入鼎盛期。当时的西方世界正处在文艺复兴的文化巅峰时期。油画的出现完善并实现了西方绘画审美的形式成熟。通过对比中国明清文人画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主要是油画),兴许能有不同的感悟和收获。

世界的美术是同时发展的,在中国美术源远流长的同时,世界各地的美术都欣欣向荣。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西方美术。西方美术的发达是于西方经济的繁荣分不开的,而西方经济的繁荣,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萌芽。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正是这种经济基础的反映。那么,在西方绘画艺术发展的每个重要时期,中国处在哪个朝代,哪个阶段,又有哪些特点呢?让我们看看以下表格,从宏观上了解一下中西美术发展史的时代对比。

一、从西方视角看美术发展几个重要时期的中国

西方美术有三个高峰,首先是古希腊-罗马艺术,接着是文艺复兴艺术,最后是现代艺术。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中国美术形式以青铜器、玉器等雕塑为主,出现帛画,但不成熟。文艺复兴时期的中国美术,有两个分支,一个是市民艺术的繁荣,一个是文人艺术的发展。现代艺术之后的中国美术,一直没有走出西方模式的怪圈。

这三个高峰中,前两个距离我们较为遥远,我们很难直观地认识。由于其中文艺复兴时期是艺术较为成熟的阶段,因此我具体对比这一时期的中西美术。

二、具体比较

(一)具体分析-文艺复兴西方绘画与当时中国文人画比较(异)

A、绘画材料不同

西洋画主要分为素描、壁画、油画、版画等种类。每个不同的种类所用材料也不同。

1、素描材料主要有:木炭条、铅笔、钢笔、白纸等;

2、壁画分为三个阶段,三种壁画运用不同的材料:

干壁画:干壁画是壁画的一种类型,主要指在已经干透的壁面上用混合颜料绘制而成的壁画。一般是先要把墙面磨得很平,然后刷上一层石灰浆,干燥后再在上面作画。因为壁面是干的,一般画面不变形,相对比较简单。

湿壁画:湿壁画(Fresco)的原意是“新鲜”的意思,是一种十分耐久的壁饰绘画。制作时先在墙上涂一层粗灰泥,再涂上一层细灰泥,然后将大型的草图描上去,再涂第三层更细的灰泥,这就是壁画的表层。由于灰泥会干掉,因此涂的面积以一日的工作量为限。然后将溶于水或石灰水的颜料,画在湿的灰泥上,由于颜料干了以后会变淡,因此着色时要斟酌浓度。这种技法兴起于13世纪的意大利,而16世纪趋于圆熟,15世纪之前马萨乔的壁画便属于湿壁画,到了拉菲尔之前其技法已经完全成熟。

坦培拉:坦培拉是英语 Tempera 的音译,来源于古意大利语,意为“调和”“搅拌”,后泛指一切由水溶性、胶性颜料及结合剂组成的绘画,也常单用于鸡蛋等乳性胶结合剂组成的绘画。

3、油画名称的来源与其材料有关:

油画材料有:油性颜料、松节油、调色油、上光油、木制画框、亚麻布、底料、油画笔、刮刀等 (未考证16世纪具体工具形态,找现代图)

创始人:凡・埃克兄弟是指14世纪到15世纪尼德兰画家胡伯特・凡埃克(1370―1426年)和扬・凡埃克(1385/90―1441年)兄弟。1415年根特市长约多库斯・威德向胡伯特・凡埃克订制祭坛画,他画了10年,未完成就去逝了,后由弟弟扬・凡埃克继续完成,安置在根特圣贝文教堂。这是一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划时代巨作,它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和人文主义艺术的诞生,并奠定了尼德兰文艺复兴艺术的基础。由于《根特祭坛画》是运用油调颜色绘制而成,因此凡埃克兄弟成为欧洲油画的创始人。

4、欧洲版画

欧洲版画起源大约在十四、五世纪初期。当时开始出现将图片印u在木版上的情形。这种现象的a生与中国造纸术西传并进而普及欧洲有密切的关S。其种类和材料与中国版画类似,在后面具体说明。

国画(广义)有几个种类,所用材料也不同。

1、壁画(敦煌胶彩画)

敦煌壁画也称胶彩画它是以胶为素材媒介,混合天然矿物的粉末,与水调和后绘制在岩壁上。日本研制后发展为胶彩画,称为日本画。

2、帛画

帛画,中国古代画种。因画在帛上而得名。帛是一种质地为白色的丝织品,在其上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的图画,约兴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发展到高峰。

3、宣纸水墨画

主要材料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以兽毛制成的笔。初用兔毛,后亦用羊、鼬、狼、鸡等动物毛。笔管以竹或其它质料制成。头圆而尖,用于传统的书写和图画。目前实物发现,最早的为 战国 时期。

它不同与油画的排笔,笔头成锥形,行笔时垂直于纸面。

墨的主要原料是烟料、胶以及中药等。通过砚用水研磨可以产生用于毛笔书写的墨水。

对宣纸的记载最早见于《历代名画记》、《新唐书》等。起于唐代,历代相沿。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此外,泾县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也生产这种纸。到宋代时期,徽州、池州、宣州等地的造纸业逐渐转移集中于泾县。当时这些地区均属宣州府管辖,所以这里生产的纸被称为“宣纸”,也有人称泾县纸。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

砚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砚台的材料丰富多样,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松花石、红丝石、砣矶石、石外,还有玉砚、玉杂石砚、瓦砚、漆沙砚、铁砚、瓷砚等,共几十种。砚用于研墨,盛放磨好的墨汁和掭笔。

4、中国版画

中国版画的起源,有汉朝说、东晋说、六朝以至隋朝说。现存中国最早的版画,有款刻年月的,是举世闻名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根据题记,作于公元868年。

明清两朝是中国版画的高峰时期,在许许多多文人、书商、刻工的共同努力下,版刻出现了各种流派,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不仅宗教版画在明代达到顶点,欣赏性的版画也在明代大大兴起。画谱、小说、戏曲、传记、诗词等,一时佳作如雪,不胜枚举。尤其是文学名著的刻本插图,版本众多,流行广泛,影响深远。

B、选择题材不同

欧洲文艺复兴绘画选题有三方面:

1、基督教:

例如:提香的《伊赛克的祭献》取材于圣经《旧约》:人类遭大洪水灾难后,挪亚家族繁衍世界各地,其中有位叫亚伯兰的闪族人,被上帝看中,要他在人间代替上帝行道,令他改名为亚伯拉罕,99岁得一爱子名为伊赛克(一译以撒),视如掌上明珠。一天,上帝命他将爱子牺牲献于上帝,笃信上帝的亚伯拉罕毫不犹豫,带着爱子和祭具到摩利亚山顶行祭。亚伯拉罕按着爱子的头正欲行祭时,天使突然飞临挡住他的刀,告诉他这是上帝对他的忠诚考验。画家描绘的这一惊心动魄的情节。

乔托的《犹大之吻》是《圣经》故事之一, 拉菲尔的《西斯庭圣母》,画面像一个舞台,当帷幕拉开时,圣母怀抱圣婴,脚踩祥云,徐徐而来。还有许多类似的名画,不胜枚举。

2、古希腊神话故事、

提香的《达那厄》、《维纳斯和阿东尼斯》等等都取自美丽浪漫的神话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方绘画重故事性的特点。

3、世俗生活(重人物画)

文艺复兴之前的画家,很少表现世俗生活场景。漫长的中世纪绘画,都在宗教的笼罩下度过。随着人文主义的兴起,画家开始把目光转向世俗,转向平民,转向身边的平凡之美。美术三杰笔下的圣家族,无一不是显露出世俗的神情,农民的日常生活,也成为了画家乐于表现的主题。许多肖像画家开始接受贵族的定单。最著名的有凡爱克兄弟和荷尔拜因。

中国文人画取材喜好梅、兰、竹、菊四君子、高山、渔隐 (山水、花鸟画为主)等。

梅,傲而不俗。兰,幽而不病。竹,轻而不佻。菊,丽而不娇。 高山、渔隐,则表明了文人心系天下却超凡脱俗的态度。

C、表现手法不同

欧洲文艺复兴绘画的表现手法有:

1、造型写实,采用浓烈色彩;

2、以面的塑造为主,强调立体感;

3、重视透视的研究,力求创造三维纵深的效果;

4、此时的色彩是跟着造型的立体要求走的,目的是再现实体,给人真实感。

中国文人画表现手法特点是:

1、重在意境,墨色淡雅。

2、以线的构成为主,营造平面的氛围和意境;

3、“散点透视”对透视的表现顺其自然,点到为止。更注重表现而不是再现。

4、墨分五色,概括,细腻。

D、形式美感不同

欧洲文艺复兴绘画之美重在场面大、色彩重、造型结实有力,给人以雄浑、宏伟、震撼、崇高的视觉冲击。

中国文人画之美在于取材纯、色彩雅、高度概括的形体走势将观众带入作画者灵魂深处神妙的意境。

E、文化背景不同

文艺复兴的背景:1、经济:资本主义萌芽,新兴力量发展。人性解放之声唱响。2、文化:从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渐渐解放,带有人文主义思想。而这些都使得那时的西方绘画带有积极入世的倾向。

中国元末-清初:1、经济:封建制度不断僵化,中原文化蹒跚而行。2、文化:中国传统儒、释、道思想的结合,具有超脱的意味。这样的背景使得中国当时的文人画带有消极出世的情绪。

西方文化背景最深层次的是――基督教。因此,文艺复兴绘画仍然是基督教绘画的一脉相传。

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背景,也直接影响了文化画的创作。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的融合,而这任何一家的精神,都与美术――图式符号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儒家的面貌,就是一张静止的太级图。人们看到它,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何为阴,何为阳,何为阴阳次序。它的主旨,就在于理清宇宙人生的条理秩序,让人们在天人合一的伦理中,有序地生存。

释家思想,主要指佛教的理念。而大乘佛教,是佛教理念的集大成者。佛教,不是宗教,而是佛陀的教育。大乘佛教的核心是“空”。其实“空”,便是一张飞速旋转的阴阳鱼图。“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即是无,无即是有。”与其说它是在解释世界,不如说是在描述宇宙人生的状态。图中有阴,有阳,有黑,有白,有色,有别,这是“有”。然而,当整个真实世界光阴飞速流转,万物瞬息万变时,这所有的“有”形,就化为了一片混沌和“无”形了。到最后,大千世界,融化为不可察觉的千变万化之中。

F、对后世影响不同

文艺复兴绘画:建立了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科学体系。为后世西方美术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物典范。其审美规则到目前仍然是世界许多国家油画教学的学院派基础。

中国文人画:完美地图式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涵。成为后代国画的临摹范本。给西方近现代绘画大师以创作灵感。

(二)具体分析-文艺复兴绘画与中国文人画比较(同)

1、当时这两类艺术家对待绘画作品的态度都是严肃的。

2、文艺复兴绘画和中国文人画都具有抗争性,生命张力。

两个画家可作为对比,一位是米开朗琪罗,一位是徐渭。米开朗琪罗的“力量”体现在他所刻画人物的肌肉上,而徐渭的“力量”则体现在他画中花草的构图,黑白空间的分布,以及墨色浓淡的节奏上。米开朗琪罗的“力量”是表面的,而徐渭的“力量”则是深刻的,隐藏的,安静的。

3、都在形式上继承院体典范,在内容上还原人性,具有人文关怀。其过程是一种艺术的解放。

4、都在其所在的文化圈内,成为了后世美术教学的楷模。且造就了难以超越的艺术品质。

三、结语

14-17世纪的中西绘画艺术,在艺术的风格上大相径庭,却在艺术的价值上殊途同归。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伟大的艺术最终都是相通的。也正是如此,继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才显得如此重要。同时,我们又要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开阔的胸襟,与世界丰富的文化成果相融合。

参考文献:

[1]丹纳著.艺术哲学[M].傅雷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朱光潜著.西方美学史[M].金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