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言文教学四放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言文教学四放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包括古诗)共45篇,占教材总量的30%,是初中语文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但学生对此不感兴趣,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也许,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包讲包唱不放手,不放心学生”的陈旧教学方法有关。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本人尝试了“文言文教学四放手”的新做法,效果较好。

一、放手让学生朗读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语文是门实践课,而朗读正是学生的重要阅读实践,它是理解课文的前提,即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文言本身距今时代久远,字词生僻难懂,学生学习它就像学习英语一样缺少必要的语言环境。所以,我认为,学习文言文比学习现代文更要重视朗读。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多读。当然,放手让学生多读并不是随便让学生乱读,我的朗读目标一般是“七步走”:第一步,开口轻声慢读,力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把注释上提供的生字拼音写到字上行间,不认识的字词划记,查找资料或用工具书解决。第二步,开口轻声慢读,处理好句间停顿,将不知道停顿的句子划记出来。第三步,被抽查读。要求被抽到的同学站起来大声地将第一、第二步自己试读的情形原汁原味地展示出来,允许出错。其他同学认真听,一旦听出错误,及时纠正,老师帮助强调。第四步,耳听老师范读,心中默默自读。仔细对照耳听的声音与心中的声音,将自己还有出入的地方纠正过来做好记载。第五步,大声反复朗读。要求将正确的字音、正确的停顿都嵌进去,读通读顺,直到朗朗上口。第六步,表演朗读。请有兴趣的同学到讲台上将课文或其中的一段(篇幅较长的)放声朗读给大家,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处理和情感的把握。第七步,齐声朗读。力求“异口同声”,顺便再一次纠正自己不“同声”的地方。

实践证明,一篇课文,通过“朗读七步走”,反反复复多遍后,要正确流利地读出来不成问题,而且在朗读这种与语言最亲密的接触活动中,学生可以顺应和同化古人的表达方式,积累文言的字词句义。这种活动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能帮助学生形成对文字的感悟能力,即文言语感。而有了文言语感,就有了“意会”,理解课文也就更能准确到位。

二、放手让学生翻译

学习文言文,弄清字词句义是最基本的,也是必须的。以往的做法大多是老师逐字逐句地翻译,学生埋头快速地记;老师在黑板上写得密密麻麻,学生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记得密密麻麻;老师讲得唇焦口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一篇文章讲完,学生仍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则放手让学生自由翻译课文。具体有以下几点要求:

1.自 译

轻声自读课文,对照书上注释,读一句,直译一句(不能直译的时候,用意译),很平常没难度的字词句不要在书中写译文,词义特殊出乎你意料的则在书中相应地方写上解释。书上没有注释、自己无法落实的词句划记好,继续读后文。

2.小组译

前后两桌4个同学为一个学习小组,将自译过程中遇到的疑难一一提出来,在小组内寻求解答。

3.全班译

各小组将组内不能翻译的词句提交全班,在全班内寻求解答。老师对正确的解答给予肯定以便同学们放心地落实好这个知识点,当全班山穷水尽时,老师则进行适当的指点。切记:整个翻译的过程中,同学们不准使用文言文翻译资料,因为资料上一句一句翻译得很清楚,同学们根本不用动脑筋想,也无从发现自己的疑难,看上去全都懂,但不看资料又什么都不知道了。

为了尽量避免不懂装懂、有疑不问或懒得问的现象,在“自由译”之后,我安排了一个“反向提问”的小环节,由老师就课文中的任意字词句的意思提问学生,答不出来者,自站3分钟以示惩罚。

三、放手让学生质疑和释疑

文言文教学既要讲“言”学,又要讲“文”学。只有语言教学而没有文学文化等学习的教学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文言文教学。以往的教学偏重文言知识的落实,却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审美观照和学生个体的阅读感悟。要知道,文言文的艺术之美、人物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均须经过学生自己感悟才能内化为他们的精神财富。于是翻译之后,我再放手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等方面探究质疑,进一步思考释疑。

古语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懂得质疑才是真正懂得学习。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在教学过程中,我留足时间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规定每个小组至少就课文字词句义之外提一个问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我的引导和规定下,学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如:①分明是一封书信(《答谢中书书》),为什么只描写景物呢?②“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这句话翻译出来后还是不知道什么意思,课文结尾为什么要写这样一句话?(《五柳先生传》)

学生提问的方式,或是自己上台将问题简要地写在黑板上,或是老师替他简记在黑板上。待所有问题呈现完毕,我并不急于回答,而是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这些问题并整理好问题答案准备回答。为了激励同学们积极回答问题,我规定问题的解答不分先后,先回答者可以优先选择你最擅长最感容易的问题,一个问题可以被一个小组的几个同学或几个小组的多个同学补充解答,一个问题完全解决了,则在这个问题上打一个钩。每个回答了问题的同学都可以为小组争得1~3分的奖励。这样一来,同学们因担心容易的题目被他人抢走或担心自己小组的得分不如他组,所以争先恐后,跃跃欲试。课堂上处处闪烁着智慧和生动的火花。

这个环节老师只需做好三点:①管理好课堂。②对同学们的回答作出中肯的评价。③补充同学们遗漏的且重点的问题。

四、放手让学生整理和练习

练习作业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它是教师检测并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是学生运用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过程。现在,每册教材都配有《课程基础训练册》,各种教辅资料更是应有尽有。比较省事的作业设计就是同步完成“基训”或资料。这种作业设计不能“因材施教”,单一枯燥,配套的答案更是促成了作业的欺骗性和无效性。倒不如把知识整理和作业设计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视自己的学情设计自己的作业,让他们在整理、思考、发现、设计中感受到创造的快乐。教师只作大方向的要求。如学完《岳阳楼记》,我的作业设计里有以下两题:①积累并巩固文中的生字词或很有运用价值的词语。②就全文设计三个思考题进行阅读理解。至于第1题当中的哪些词语,怎么巩固,是抄还是记,抄几遍,第2题当中设3个什么思考题都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处理。当然,教师在检查批阅作业时,要格外认真仔细,要随时发现并杜绝少数因懒惰而敷衍作业的现象。

以上是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文言文教学方面做的几点大胆尝试。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是的,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学习是一种主动性极强的行为,任何人都无法代替和强制。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这样,在文言文教学的困窘中,也许就给了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