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点燃希望之火 照亮民族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点燃希望之火 照亮民族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少学民族学校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怎样调动少数民族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地探求知识呢?在教学的实践中我认为教师必须真正发挥其自身的主导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创造参与的和谐气氛,提供参与的机会,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这样才能把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使学生乐学,好学,学有所创,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进而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

一、利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参与的和谐气氛

师生之间和谐气氛,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信赖的感情基础上,教师只有关心、热爱、尊重、信任、理解少学民族学生,与他们平等交往,才会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的主体,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能动的去参与教学活动。比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多创设畅所欲言的学习学习环境,有些问题可尽量采取全班研讨的形式,并鼓励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发言中,对观点正确,语言简练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你真棒,你真聪明!对低年级还可奖励小红花,小红旗等。对观点不准确,语言不完整的学生,教师也要让他把话讲完整。然后再提示、启发、引导,鼓励学生自己悟出错误所在。树立学生大胆举手,勇于发表见解的信心和决心,必要时还可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是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自然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为学生创造了参与教学的和谐气氛。

二、采取有效地教学措施,提供参与的机会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儿童的认识规律,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是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1. 探求新知,参与操作。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自己动手摆、拼、剪、摸、量等实际操作活动,能顺应少数民族孩子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符合他们思维的特点和认识规律,推动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的探索。学生获取抽象的数学知识,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必须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对所学的教学知识进行大量的、充分的感知,促使学生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在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建立起正确、清晰、完整的表象,以更好的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的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组织了如下操作,课前让每个学生都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剪、拼拼,看拼成的图形能否组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并引导学生思考:(1)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2)三角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这样,通过剪、拼、观察、思考,命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在参与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巩固新知,参与练习。巩固练习时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也是再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发展学生智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课堂练习中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有梯度、有容量、有趣味性和思考性的练习题,并认真组织练习,为每个学生提供自觉、愉快的参与课堂练习的机会,即减轻学生负担,增加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课堂练习的效率。

3. 精心设计问题,参与动脑。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手段,为学生创造动脑的机会,调动学生的思维,要精心设计,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引导学生亲自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法则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应用题的分析过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吸收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做整数加减题,并就具体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接着出现一道小数加法题:“12.3+14.5”,再让学生做,这时学生产生困惑;于是教师就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整数加法先把相同数位对齐,然后,在相加的方法进行思考,小数加法是不是也将相同数位对齐呢?小数相加是怎样将数位对齐?为什么呢?教师这样启发设问,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是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较牢固的掌握了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的方法很多,教师要有意识的结合数学学习,创造性的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主动地获取知识。

三、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参与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认识的需要,是学习的有效动机,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维就越活跃,参与学习也就越有成效。教师只有结合教学内容,遵循学生认识规律,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才会使少数民族的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发出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参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1. 设置疑难情境

数学的特征之一是具有高难度的概括性,所以很多学生学习数学感到乏味,而设置疑难,创设情境,能引发悬念,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来。

2. 设置动像情境

实践证明,教学中采用实物或图片创设动像情境,既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对学生领悟知识有着重要作用。

3. 设置生活情景

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实例进行教学,能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有数学知识,倍感亲切、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进行适合的教学,要发挥少学民族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有胆量、有能力、有兴趣参与教学,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调动;因此教师自身也必须不断增强教学的主体意识,创造性的引导、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学,让整个教学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学生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自我运动,真正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双重目标,让少学民族的学生通过数学教学更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