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分析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以2013年9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亚低温方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加强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治疗后48~168 h,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压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 治疗效果;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651.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4-0105-02

doi:10.14033/ki.cfmr.2016.4.058

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中比较常见且最为严重的一种外伤病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约为36.8%~64.4%[1]。临床中主要采用物理方法和药物方法治疗,以保证将患者的体温控制在33℃~35℃,在这样的体温条件下,患者机体各器官功能基本正常,且无严重的并发症,脑组织获得有效保护[2]。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可保证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和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近年来,笔者所在科室在应用亚低温方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过程中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取得显著进展,将其临床研究情况进行整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18岁,平均(29.43±3.22)岁。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最大59岁,年龄最小19岁,平均(29.32±3.1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临床中均给予利尿、脱水、止血、抗炎、护脑等常规方式治疗。同时采用亚低温方案治疗,术后即进行全身降温处理,主要措施有头戴冰帽,保证患者术后6 h内的体温在33 ℃~34 ℃[3-4],同时给予冬眠合剂(50 mg氯丙嗪+50 mg异丙嗪+2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g哌替啶)静脉滴注。亚低温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和体征改变,监测患者的颅内压水平变化情况,应用输液泵进行输液速度的严格控制。亚低温维持治疗的时间为3~5 d。待患者颅内压下降至正常水平后24 h,停止进行亚低温治疗。复温方式,4~6 h复温1℃,在12~20 h内,将患者体温水平恢复至36.5 ℃~37.0 ℃的正常范围[5]。

对照组患者临床中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和标准护理程序进行,观察组患者临床中加强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护理措施有亚低温治疗护理、临床观察、人工气道护理、并发症护理、基础护理、泌尿系护理。

1.3 疗效评价标准

应用满意度护理量表评估其护理满意度,评分≥90分为非常满意,评分在70~89分为基本满意,评分≤7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之和[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颅内压水平比较

治疗后24 h内,两组患者的颅内压水平均无明显变化,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168 h,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压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评分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评分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4479,P

3 讨论

3.1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保护效果

(1)减少对外界和各种病理性刺激反应;(2)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和脑组织的耗氧量,进而促进改善血管通透性,保护脑组织;(3)对血脑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可降低脑组织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脑水肿;(4)可有效抑制自由基的形成,以及儿茶酚、乙酰胆碱、兴奋性氨基酸等对脑细胞的伤害,进而保护脑神经元,降低钙离子内流,阻断钙对神经元的毒性;(5)可改善脑细胞结构蛋白的破坏,促进脑细胞功能和结构的修复;(6)可有效减轻对脑轴的损伤程度。

3.2 护理

3.2.1 亚低温治疗护理 应争取应用冰毯、冰帽,护士应熟悉掌握亚低温治疗仪的性能、结构及使用方法;接通电源前,应对仪器进行详细的检查,注意导线连接情况,有无脱落、松脱,温度传感器颜色是否正确;在毯帽上铺设薄毡,以免与皮肤直接接触;根据患者年龄、体温等调节温度,保证仪器处于稳定状态[7]。

3.2.2 临床观察 因亚低温治疗与患者体温控制关系密切,故临床中应加强对患者进行体温监测,持续监测患者腋温,每小时测量1次肛温,保证肛温在34 ℃~35 ℃的范围内[8]。颅脑损伤引起的颅内血肿、脑水肿、颅内压增加均会导致患者瞳孔、意识和生命体征的变化,亚低温治疗阶段,患者会出现呼吸中枢抑制,导致呼吸肌麻痹,呼吸骤停或减慢,低温治疗会引起血压降低,心律失常和心率减慢。故临床中应对患者进行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的监测,注意患者瞳孔、意识的变化,以准确判断颅脑损伤情况。

3.2.3 人工气道护理 所有患者均进行人工气道的建立和机械通气,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择取适宜的呼吸机模式,每日进行1次血气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呼吸机设置。按时帮助患者翻身、吸痰、拍背,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注意患者痰液颜色、性状的变化,根据呼吸和痰液情况进行相应的气道湿化或雾化吸入治疗。

3.2.4 并发症护理 因低温治疗会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故应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电图、心律、心率的监测,一旦发现心律失常症状应及时上报医生处理;低温时血小板会聚集、黏附,外周血小板进入至肝脏、脾脏,减少血小板数量,同时低温会降低凝血因子酶活性和导致血小板凝血功能障碍,故应加强临床中的血常规检测,注意患者有无皮肤黏膜出血或创面渗血情况,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低温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容易引起低血钾症,导致心律失常,故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尿量、尿液性状及颜色,加强水电解质的监测。

3.2.5 基础护理 为患者提供空气新鲜、安静的病房,室温控制在15 ℃~18 ℃,以免室温过高影响患者体温稳定,按时进行室内空气净化和消毒,以免降低感染。亚低温治疗时应注意保护患者的胃肠功能,早期进食,以免增加胃肠道抵抗力,饮食温度以30 ℃~32 ℃为最佳,不能超过患者当时的体温水平;亚低温治疗期间,做好皮肤的护理,协助患者更换,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避免冰毯、冰帽直接接触患者皮肤,以防冻伤,使用冰帽特别注意耳郭是否被冻伤。

3.2.6 泌尿系的护理 保持尿管引流通畅,避免打折、受压、脱出,每日进行尿道口护理2次,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综上所述,加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中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汤永林.重型脑外伤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141-142.

[2]彭燕妮.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134-135.

[3]王亚平.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9):112-113.

[4]吴国彪,陈永群,王康,等.甘露醇开放血脑屏障后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5):102-103.

[5]付伟奇.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98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5):32-33.

[6]刘S,韩月蕊.高压氧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42-43.

[7]韦耀刚.重型颅脑损伤早期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35-36.

[8]金文晓.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5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6):134-135.

(收稿日期:2015-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