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职业道德培养综述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教学工作是一项艰辛的工作,需要教师有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教学能力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课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高。
关键词: 职业道德 思想品德素质 科学化素质 职业能力素质 身体心理素质
在职业道德课教学过程中,我深深感到教学与教师的关系犹如空气、水与人的关系一样,须臾不可分离。职业道德课教学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通过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我逐渐领悟到教师的高素质是搞好教学的关键因素。在我看来,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师素质应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学能力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自身素质的体会。
一、思想品德素质――献身职业道德课教学的动力
职业道德教师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的工作出现偏差,整个道德体系就改变前提和基础。我认为,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既把握方向,又提供动力。
1.职业道德定位。职业道德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觉悟。这一任务决定了我们在教学和教研中必须具备过硬的职业道德,即要求职业道德教师在事关方向、原则和大局的问题上旗帜鲜明,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
2.事业定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如果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那么它仅是人们得以谋生的一项工作;而作为事业,它则是一个人精神的寄托,是人们一生执著追求并甘愿为之献身的目标。部分教师只把教育工作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谋生手段。这样必然对此爱不起来,增强教学效果随之成为一句空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兴旺与否,是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能否继往开来的大事。
3.人格定位。人格魅力是人们自身构建在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基础上,源自于道德品质等方面的一种特别能吸引人的力量。课内还是课外,对人还是对事,教师的处世原则、治学态度、工作作风、个人涵养都将被学生奉为楷模。
二、科学文化素质――从事职业道德课教学的基础
职业道德课教学改革事业是伟大光荣而艰巨的。要想承担起责任,我们必须付出长期的努力:苦练内功,完善自我,增强实力,构筑起立体化的知识结构。
1.要高屋建瓴,时刻站在时代高度。当前,我们必须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实践需要。怎样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驱使每一位教师必须站到时代高度研究、思考。
2.要“身怀绝技”,具有一定业务专长。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件件能够填满东西的容器。所以,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体现在传授知识的本领上,更体现在学生被唤醒和被激励的程度上。
三、教学能力素质――职业道德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教育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工作。我不愿仅做一个教书匠,而要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基于这种认识,教学实践中我努力追求卓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1.真品,即当一名合格教师,力求不出伪劣产品。走上教育岗位后,我全身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努力对所教学科知识有较系统的把握。上课内容求充实,基础知识讲落实,习题训练求扎实。由于我教学工作踏实,学生学习成绩稳步提高。
2.精品,即当学者型教师。这正是我为之努力的。学者型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所教学科知识有相当高的造诣,且已形成自己的知识观和教学思路,并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教学艺术渐入佳境,授课条理清楚,语言简洁,富有美感。在教学实践中,我要追求自身教学的高品位,这是我坚定不移的信念,也是我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四、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投身职业道德课教学的重要条件
教学工作是一项艰辛的工作,其付出的精力和体力是巨大的。因此,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境。
1.健康的身体是其他素质的载体。没有健康的身体,其他素质再好也会因健康原因而不能很好地工作,不能发挥作用。一个人只有不断加强体育锻炼,才会有健康的体魄,为教学和教研注入充沛的活力,才能体会教书育人真是“苦中有甜,乐在其中”。
2.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积极心理如乐观的情绪、良好的心境,能提高人的生活和心理活动的能量,对教学与教研有增力功能;消极的不良心理,则抑制人的能力的发挥,对教学与教研有减力功能。祖国的教育事业正在飞速发展,伟大的时代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教师,需要更多学者型、专家型教师。
参考文献:
[1]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2]马广先.试论道德境界的特质[M].殷都学刊,1997.
[3]朱平.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7(2).
[4]邓超.试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J].才智,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