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下“自主合作探究”语文学习 方式的误区及对策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下“自主合作探究”语文学习 方式的误区及对策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将这种学习方式成为本次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引人深思的现象。

【关键词】语文;中学;课程改革;探究;误区;对策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存在的误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如今的语文课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正逐渐为广大语文教师所接受,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正逐渐形成气候。许多语文教师在课改发展的潮流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改变了以往语文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端,使得语文课堂呈现出了少有的生机勃勃的新气象:课堂不再只是教师的“讲”堂,教师不是课堂的唯一主宰,学生不再是被动灌装式的学习;小组讨论的场景,争相发言、上台表演、充当小老师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学生活跃起来了,课堂热闹起来了。

然而,透过表面的繁华与热闹,真正深入到课堂生活深处,深入到具体的教学操作中,我们又不能不看到,由于对这一理念理解的深度不够,或是对这种学习方式的认识不足,在具体的实施中,或流于形式,或走极端,出现了不少走样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主要表现为:

1.源于假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合作、探究始于问题,问题是探究教学的核心。只有有价值的和富于挑战性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热情。如果教师的问题宽泛松散,缺乏具体情境,学生难以开展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必然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题目选择不当,问题的选择即没有思考的价值,更没有合作交流的必要;或者每讲完一个问题后便问‘“是不是”,“对不对”。有些问题无疑而问,有些问题浅显易答,有些问题空而难答,有些问题深而难答,而学生齐声回答的都是一个声音:“是”或“不是”,“对”或“不对”。

2.缺乏自主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现在有不少经过精心“包装”的语文课,俨然是课改的一个新生儿,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其教学模式一般为“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深入探究――个性体悟――延伸拓展”,其主要教学方法是“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其每一阶段的具体流程是“合作讨论――汇报交流”。乍一看,似乎处处流淌着新理念的血液,步步跳动着新课改的脉搏。但一旦深入其课堂教学的深入,你会发现,隐藏在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背后的理念是变味了。

这种经过精心包装“新”教法,极具迷惑力,很容易让人一看倾心,啧啧称赞。然而,仔细思考,便不难发现,这种披着“新理念、新教法”外衣的课其实是一种十足的“假冒货”,因为在这里教师仍然是课堂的唯一主宰: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的定位权、提问权、学习方法的选择权、学习时间的分配权仍然牢牢地控制在教师手中,甚至学生对教材(学习内容)的知情权、思考权都被“温柔”地剥夺了。表面看学生确实是动手动脑了,但是问题的关键是探究的整个过程都是教师预设的,学生没有任何自,有的只是执行教师的指令,在按图索冀地操作。这种没有独立思考的操作将学生沦为了工具,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放任自流式”的自主、合作、探究。个别老师便认为,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不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自由学习吗?于是,课堂上不再设置教学目标,不再围绕重、难点,不再创设情境,也不再对学生的看法纠偏、提升与完善,还美其名曰是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尊重学生的体验与发现。

4.缺乏真实情感性的自主、合作、探究。探究教学是让每个学生自己去经历、体验探究的过程,这样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与众不同的经历和体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好多教师往往都忽视这些差异,要求学生按照自己或成人的设想,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探究方法,在这种强调整齐划一的探究教学中,教师既忽略了师生间因为年龄及生活经验的不同而存在的差异,同时也忽略了作为不同个体的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思考

首先,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我否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发展自身的主体性的过程。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具体地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因此,自主学习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他主学习则与之相反,体现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

其次,合作学习是一种双边和多边活动,既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又包括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等彼此间的互动,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合作学习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使教学过程远远不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第三,探究性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已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是的,教育真的不仅仅是课堂上知识的堆砌,不仅仅是分数的拔升;教育更重要的是对人的灵魂的深度唤醒和对撞。“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明白如何真正去学习、去思考、去实践。

三、如何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对策

1.根据教材,创设情境,有效质疑。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而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根据教材和实际的情况,创设了三方面的教学情境:

①问题情境。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矛盾,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相关的情境中,促使学生产生要弄清未知的迫切需要,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②活动情境。学生好动,有意注意能力不强,为此,我们可从活动开始,提供与所要研究的新问题有关的材料,引导学生操作与观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形成动态性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和想像,增加体验和感悟,为学生有效质疑提供诱因。

③生活情境。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由学生熟悉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及热点问题入手,学生感到自然亲切。如果学生不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情境中的矛盾时,就会产生疑惑。最佳提问点找到了,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基本思考方式。“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最有价值的本钱。”

2.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学生犹如有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只要给他适宜的培育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长成佳谷、美蔬、好树、好花。”学生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并非什么都需要教师教了才会,当学生投入到自主的学习活动中去时,学生智慧的火花会不断地碰撞、开发。因此,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借鉴一些先进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摸索和总结出一套适于自己学习的方法,或自学看书、或操作发现、或观察归纳、或猜想验证等。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应达到的目标与要求之后,教师要面向全体同学,留给学生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让每一个学习者都“活动起来”,让他们能够独立地思考和冷静地处理问题,从而获得体验和乐趣。①让学生把情境中发生的问题提出来;②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问题进行筛选、整理,或删除次要的,或将问题整理成几个有序的有内在联系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目标就逐渐明确。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学习水平的把握,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效组合,高效效率。有些问题必须由学生们独立思考,自主完成。而有些开放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感兴趣,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意识与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学生合作起来才有一定的价值。具体的操作,可灵活分组,象:同排;前后几位;学习小组……,由组长担纲、组织,组员合作探究,将其统一的结论由组长这位“代言人”,向全班进行阐发,而组长与组员也不是固定的,不过,一般的“搭配”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使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做“代言人”,都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这样的合作组合的“寿命”才会长久,其实际的价值彩绘凸现出来。

4.合作探究,互动双赢。合作探究,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多通道的相互交流,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网络式的立体交流体系。因为大家相互交流,又相互启发,每个人的思维都处于活跃、开放的状态,思维的不断碰撞将会形成“思想风暴”,激活学生的神经细胞,接通学生的神经联想,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迸发出各种独特的想法和见解。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组成“互动互助”有效学习小组,好中下不同层次学生搭配,指定组长,合理分配发言次序。在合作探究中我们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尊重,学会交流

强化合作互助形式,各学习小组根据问题进行合作互助学习时,有效互动,先由每生汇报对问题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交互作用,把个别的发现转化成共同的财富,丰富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认识,然后提出个人在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供全体组员讨论。最后,对达到的共识以及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准备下阶段交流时发表见解,并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进行有效合作探究。只有以合作的学习活动为纽带,才能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朦胧的意象变得清晰、具体、血肉充盈了。”

5.反思回顾,总结归纳。在课堂教学中,还需及时地指导学生反思与回顾。反思与回顾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对知识本身的小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内化,促进新知识结构的形成与加固。如指导全体学生默想学了哪些知识以及知识是怎样形成的,指名学生初步总结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情况如何,由学生对个体小组情况做出评价,教师进行必要的总结,提出希望;另一方面则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与回顾,让学生画知识结构图或画学习流程图。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反思中,不断总结经验,归纳学法,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获取一次次心理上的愉悦,为新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奠定自信的基础。

6.拓展延伸,创新实践。为了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致,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和本课学习形成的技能去解决生活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从创新实践的目的出发安排拓展。如语文教学后,结合课文内容,当场编一首热情洋溢的小诗,创作一个精彩的儿童故事,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说说自己的肺腑之言;课后有效地组织学生编排小报、表演课本剧,进行辩论、开展一次社会调查;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开放性题目:装修新房、包装礼品,最佳储蓄……让学生一题多解,触类旁通;课后,要求学生上街购物,开展价格大调查,在繁忙的路口统计来往的车辆数;在英语教学后,利用所掌握的单词和语法在课余时间进行会话交谈,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封英语信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这些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良好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