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谈电视相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谈电视相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讨论了近两年各大卫视电视相亲类节目热播的状况和社会影响,并对有关省的此类节目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节目热播的原因,认为这是电视节目贴近社会生活、扩大社会影响的有力举措,很有现实意义。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和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电视相亲;剩男剩女;非诚勿扰

电视相亲是近两年各大卫视进行的电视相亲娱乐真人秀节目,以势头最猛的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为代表,包括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和浙江卫视的《爱情连连看》等等,整个卫视平台纷纷上演“相亲”大战,其宏大的异友场面、坦率的交流现场、丰富的话题指向,让中国的电视观众纷纷准时准点的锁定频道,开始和男女嘉宾进行一场情感大讨论。相亲节目走红,预示着中国荧屏真人秀迎来新一季的繁荣,同时也进入了复制模仿的困局。《我们约会吧》与《非诚勿扰》都是借鉴于欧美的节目风格,且不论究竟谁抄袭了谁,从节目整个台风来说,《非诚勿扰》显然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华丽的舞台与庞大的嘉宾,让它在格调上更近似欧美风。二十四个女生面对一个男生,短兵相接,冲突不断,极富舞台戏剧性,也极易吸引观众的眼球,一时之间,《非诚勿扰》风头无限。相对来说,《我们约会吧》显然就温和平实得多,现场不会出现激烈的纷争,就算拒绝也是在鼓励对方的前提之下。从电视节目秀的立场来看,它“真诚”有余而“作秀”不足,所以目前来看,它并不如《非诚勿扰》红火。特别是《非诚勿扰》的主持人孟非,电视界的人都知道他是著名的民生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的光头主持人,他犀利的风格颇适合这种需要真实性的节目。除了主持人的差异,观点的交锋也是一个很大的区别。在这方面,《非诚勿扰》节目就做得比较突出。在笔者看来,江苏卫视最成功的秘诀就是把交友的节目平台变成了展现当今中国年轻人生活态度的舞台。

电视相亲节目为何如此火爆?

原因一:定位对象准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恋爱。而在中国,又面临着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社会现象;同时,社会的逐步开放使得电视相亲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使得相亲类节目有了比以前更多的嘉宾来源。这些节目定位在时尚、婚恋的真人秀,参与者以 20岁到30岁为核心,这些年轻人大胆直言、气质各异,他们不是娶不到、嫁不出去才来相亲的,这比剩男剩女大聚会更充满可变性和魅力。而这个年龄层男女,又带动了所有亲朋好友,只要家有适龄青年,全家都喜欢看这个节目,这样无疑把相当数量的观众都锁定成目标观众群。

电视相亲同样为大龄未婚男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婚姻问题的平台。如《非诚勿扰》节目中,一个千里迢迢从北京来的男嘉宾叫何欣,已经36岁,是抗日名将何基沣之孙,本人条件和家庭条件都很好,只是因为社会接触面小,工作忙,一直没有解决对象问题。他到了《非诚勿扰》节目现场,很快和也是从北京来的刚上场半小时的一位女护士牵手了。两个人本来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中互不相识,却在另一座城市的节目中成为眷属,这说明电视相亲的确有实际意义和社会价值。

原因二:策划形式新

电视相亲大大符合了现在电视观众的胃口,过去的交友节目是男女数量相等的,一轮一轮配对,节奏比较慢。相比而言,《非诚勿扰》这样的交友相亲节目是在男女人数严重不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一男多女或一女多男的模式本身即具备十足的娱乐性,用这样极端的方式放大了80后、90后城市青年婚恋观和时下剩男剩女社会现象背后深刻的因果关系,呈现他们的价值观与内心的矛盾,将一些青年人对金钱物质的渴望、以貌取人的心理都裸地表现出来,这样就会有一个戏剧冲突的效果,让观众像看一部电视剧一样去欣赏节目。闯关过程中各种意想不到充满悬念的戏剧性情节也是吸引观众眼球的法宝。以至于有网友总结说这是一个把综艺当连续剧看的年代。同时,节目设置环环紧扣,节奏的加快,创新意识的加强让节目呈现出来完全不同于以前的形式和内容,对观众的吸引力非常大。

但整体而言,现在的交友相亲节目已经不像过去,是单纯为交友而交友,节目的灵活性大大增加,不管是电视台或者嘉宾都各自有其想法,电视台需要利用一个高收视率的节目来博得广告商的青睐,而一些嘉宾也希望通过这些节目提高曝光率和知名度。

原因三:话题内容深

几乎所有能触动时下男女神经的敏感词都在节目中通过不同期的嘉宾故事得以体现,它要的是鲜明的话题性、两性的话语交锋,以容纳那些困扰着人们的现实问题――金钱、房价、家庭关系、男女关系,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这类节目,已经超越了“相亲”的界限,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进入了一个探讨“当代年轻人情感婚恋和家庭生活价值观”的这一层面。节目其实是提供了一个婚恋、家庭观念的交流平台,呈现出当代年轻人最真实的状态,是好是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现实性,通过此类节目的播出,引起观众的反思和讨论。“传统的顾忌和真实的表露之间,正揭示了道德情感需要修正的现实。”任何一档火爆的节目都潜在地符合受众心理,也迎合了现代社会人群议论的渴望。专栏作家韩浩月说得好:“这真是一场裸的人性展览,它无比真实地反映了当今社会的择偶观以及价值观。”此外,每一阶段此类节目还经常制造一些话题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其成为整个栏目在一段时期中的连续性内容。

正是这些节目的开放性、争议性和话题性,才使此类节目比传统的婚恋节目有了更多的看点。无数网友一边批判,一边却又看得不亦乐乎。争议和批判本身,就是关注、参与和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但是,过激的言论和极端的性格特征是否应当毫无遮掩的呈现在公众媒体上,这确实也是值得探讨的。由此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三点:

问题一:节目自身对道德伦理底线的把握问题。现在一些相亲类节目中明显表现出嫌贫爱富、轻视普通劳动阶层的不良现象。像《非诚勿扰》中颇受争议的女嘉宾马诺曾一语惊人“我更喜欢在宝马里哭”。

问题二:电视台之间高度同质化的竞争问题。各大卫视相互克隆、一哄而上,导致市场蛋糕被无限切分,利益不断摊薄,直至受众审美疲劳。这里还有一个版权问题,《我们约会吧》和《非诚勿扰》 早就将“侵权剽窃”官司打到了广电总局。这种创新能力的不足和严重的相互模仿,不容置疑地将相亲交友节目推向深渊。

问题三:节目做作造假问题。节目的戏剧冲突效果已经盖过了节目的本质,有些嘉宾和评委的表现也过于出格,伤害了一些参与者和观众。

2010年6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文件明确要求,行政管理部门和播出机构要增加政治、大局、责任意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底线和道德价值底线。《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对相亲类节目进行了报道和批评。

受到“炮轰”最严重的《非诚勿扰》已经启动了整改方案。江苏卫视负责人表示,经整改后重新录制的《非诚勿扰》改走“温情”路线,努力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感。

清华大学尹鸿教授在谈到《非诚勿扰》的意义时说到:“婚恋情感可以娱乐,但应该预防陷入同质竞争后的‘殊途同归’,蜕变为低俗的娱乐。过度的情感猎奇、缺乏控制的物质主义价值观、不加修饰的唯美主义男权意识、处心积虑的个人炫耀等等可能出现的价值趋向,对于一个负责任的媒体来说,永远是需要警惕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魏南江.《优秀电视节目解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乐嘉.《让你的爱非诚勿扰》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年版

[3]尹鸿,霍志静.《非诚勿扰:寓情于乐》[J].现代传播,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