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辣评《声色幻影》影展作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辣评《声色幻影》影展作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打水》

田卉群:该片在放映时获得较大反响,原因就在于同一事件的重复进行,使“打水”这一简单动作的涵义似乎具有了一定的哲学意味。在加缪的《西西福斯神话》中,受惩罚的西西福斯每天推石上山,石头到达山顶就滚落下来,单调的动作日复一日,人们以为他会疯掉,事实上,这单调的动作逐渐构成了西西福斯的生活意义。《打水》也存在这样的意味,一个简单的动作――“打水”,却多次无法达到目的,于是主人公不停地重复这一动作,过程中,还有一个修自行车的人,也多次反复出现在主人公打水的路上,重复叠着重复,主创者不厌其烦的表现这一过程,终于使得观众在略显冗长的节奏中被调动起了注意力。就像《士兵突击》中一个人修起了一条路的“许三多”,以“钝感”面对浮躁变化的外部世界,终于使躁动中的一切逐渐沉寂下来,转而关注这一“钝感”人物的重复动作。

《打水》一片,除了重复,还在结尾采用了徒劳的下段,使得主人公的一切努力全都不能得到完美的结果,观众似乎看到了荒诞派戏剧的结局。创作者对这一切――生活、环境、行动的荒诞进行了自嘲,并将其隐藏在迟钝重复的动作中,令人深思。不过,尽管重复、拖沓终至荒谬、徒劳是短片要表现的内容,但片子还是存在着节奏过过于缓慢的缺点。

导演阐述:

《打水》取材生活中的小事,捕捉一般人在处理小事情上的常有心态,揭示了一种在小事上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完美主义性格。主人公和那个修自行车人实际上属于同一类人,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在反讽这样一种性格的同时,透出一丝辛酸,带有一些黑色幽默的味道。主人公身上带着很多我自己的影子。 樊启鹏:《打水》的故事并不大张旗鼓,但是一直存在一种让观众期待着后续故事的力量,这是这次展映的学生作业中最具有叙事张力的一部作品。

较之很多学生作业而言,《打水》有不少可贵的地方:一是作者从细微处做文章,一些细节设计得巧妙自然,颇见智慧,例如修自行车的人就是个非常有意思的结构元素,而且是一个很有性格的角色;二是作者具有自觉利用环境声和动作音效营造氛围的意识,而对音乐的运用比较节制――全片都没有使用音乐渲染情绪,仅仅片尾铺了点淡淡的音乐,这和习惯音乐人作的学生作业中显得很难得;三是作品透露出来一种可贵的韧劲,无论是剧中人物,还是扮演主人公的导演本人,都具备这种能够支撑人们走得更远的精神力量。

不足是部分段落不够简洁,尤其后半段显得不够节制,最典型的是水房中的两场戏较为拖沓,处理得更干净一些或许更好;其次就是剪辑点的声音处理得太粗糙,观众听觉照顾不周;另外,在技术处理上亦有‘些不应有的失误,有多处跳帧存在。

《最宝贵的》

田卉群:该片借鉴了法国《复日纪事》、宁瀛《希望之旅》等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对同一个问题反复追问:“你最宝贵的是什么?”试图构建现代都市人的心灵多面体。《最宝贵的》一片最宝贵的,就是通过数十遍甚至近百遍的重复,从相似相近的回答中突然得到一两例特殊的答案,从而形成跳跃式的节奏和鲜明的对比。拒绝接受采访的受访者,也是节奏点形成的重要因素。而回答“家人、健康”等等相似答案的受访者,也并非没有意义,他们是不同阶层、不同性别、不同身份的人,共同的答案揭示了这些“不同”的背后相同的生活目标和理念。

不足的是,因为拍摄时间有限,所以,受访者多数都是在同一条市区人街上匆匆行走的过路人,采访范围不够广泛,没有形成视觉及空问的变化和对比。

片中常常让采访者入画,采访被拒时的真实反应(如吐吐舌头来掩饰小尴尬)也使画面活跃。影片结尾,几位主创坐在楼梯上,以自在的姿态面对镜头,谈起各自生活中最宝贵的。这一段给观众很大的期待,为这是全片视觉差异和节奏变化最大的一段,是全片的积淀所在,但这一段结束得似乎有点匆匆,没有形成结尾的高潮或者留下意味深长的余韵,也算是一个小的遗憾吧。

作品简介:

你最宝贵的是什么?健康?生命?爱情?亲情?理想?金钱?男人女人老人小孩,无论什么职业什么出身,答案都可能不同又可能相同。我们到街头巷尾去追问一个可能永远无法得出结论的问题:你最宝贵的是什么?

导演阐述:

本片的灵感来自一本书,名叫《我最宝贵的》。本想通过随机采访不同阶层、年龄、性别的人,聆听他们的故事,用社会调查的方式做一次影像记录。当我们走上街头去接触行色匆匆的人流时,才发现最难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如何与他们建立信任。于是我们转换了思路,采用导演介入的真实电影方式大胆地与受访者交谈,并且记录下拍摄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我们在发现他人最宝贵东西的同时,也在不停地追问自己最宝贵的是什么,单就本片的摄制过程来说,当然是快乐。

樊启鹏:片子围绕着“你最宝贵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用真理电影方法在北京展开了一次影像调查。尽管这一电影方法已经不再像40多年前一样具有光芒四射的革命性,但是这部趣味横生的纪录短片,依然让我们看到一种电影方法持久的生命力。

作品的主要趣味来源于采访对象面对话筒时的不同反应。它“最宝贵的”方面不仅在于展现了较为丰富的社会内容,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片子的采访方式不再像一些纪录片那么具有侵略性,摄像机的权力外衣被剥离,而变成了一个相对学.纯的刺激并记录被拍摄者反应的工具,而且拍摄者与被拍摄者的界限已经不再那么界限分叫,片中好几处出现了被拍摄者“采访”拍摄者的情景,结尾三位作者坐到了镜头前,像前面的受访者一样,阐述了对同一话题的各自观点,这不仅是对真理电影“自我反射”方法的一种回应,更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记录心态的一种良性回归――既不高高在上,也不野心勃勃,而是一如他们拍摄的受访者一样去面对摄像机。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记录品质。

有几个技术问题其实是很容易避免的:①片子由两个话筒采声,一个话筒采录的单声道,一个话筒采录的是双声道,由于后期制作时没有统一处理,结果声音不停地在单声道和双声道之间变化;②一些接点的声音过度不自然;③部分采访听小清楚,尤其是最后一段作者自白采声效果较差,加上字幕可能更利于观赏;④部分画面的取景可以适当往下压压,上面留空太多。

《落跑钱包》

田卉群:该片是典型的学生作业,努力营造的视觉效果,音乐节奏与人物动作的准确吻合,都体现了电影学生在创作中努力遵循程式化的模式进行拍摄和制作的意图。因为时长不够,所以影片中突然插入了具有强烈后现代拼贴效果、有意穿帮的广告片,使影片具有了一定的游戏色彩。在制作完成后,主创者们突然发现这一段成了影片中较为出彩的段落,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这是非常有趣的创 作过程和新鲜体验。在“娱乐至死”的时代,“游戏感”的形成和培养也许是电影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因此,这一具有典型拼贴效果的段落所具有的游刃有余的“游戏感”,或许是主创这次作业拍摄的最大收获。

不过,影片的结构有点简单,叙事过程中,追求形式感、剪辑点的节奏感,但人物、故事都不是很容易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有技巧和形式感大于内容的感觉。

作品简介:

每一天,每个人的周围都发生着大大小小的故事,留心观察.你会发现我们始终置身于一个个的机缘巧合中。《落跑钱包》是一部关于一个钱包辗转丢失的喜剧短片,具有后现代无厘头的喜剧风格,通过细节的精心设置以及首次大胆使用广告来增加喜剧效果.使影片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樊启鹏:这是一个轻松的带有后现代风格的杂烩式短片。随处可见的戏仿,周星驰式的省略台词方法,被“恶搞”的电视商业广告,还有《武林外传》风格的配乐,用方言增添喜剧因素的流行做法…这是展映时给观众带来很多笑声的作品之一。

《落跑钱包》的主要演员都是没有学过表演的学生(那个扮演环卫工人的环卫工当然更是非职业演员),我知道这种轻松娱乐的状态是学生的本色表现,每天与我碰面的学生也大多就是如此笑意盈盈,比起某些故作深沉的“高深”人群,这部片子所传达出来的年轻人气质显得真实可爱。小过我又总是杞人忧天的面对着一切都娱乐化的现实。说点《落跑钱包》之外的东西,看到这样的学生作业,我也会被逗乐,不过我还是更愿意在电视荧屏中看到这类作品。对于学生而言,我更希望他们做些更具实验精神和颠覆力量的东西。

《回声》

田卉群:《回声》是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而印象深刻的原因,恰恰是因为它几乎极致的简单和纯净。这部短片采用暖、冷两种色调,利用皮影戏效果拍摄手工皮影与人体的共舞,这真与假、虚与实的奇妙结合使观众兴趣盎然,看到了简单而又迷人的幻影效果,确乎符合本次影展“声色幻影”的名称和定位。影片虽然只有两分多钟,却层次分明,笫一段是人、影共舞的暖色调;第二段是影子独舞,冷色调,镜头时而拉开时而推上,充分营造孤独凄清的伤感氛围,第三段恢复暖色调,影子静穆,字幕推出。虽然没有一句对话、一条字幕,但这三段结构却留给观众无数遐想,似乎能触摸到一段完整而动人的故事脉络:多年前,曾有“人、影”的共舞,温馨甜蜜,突然间,“人”却不知何处去,只留下“影”的孤独狂舞,多年后,一切纷扰迷乱悲欢离合都已逝去,“影”安详的栖息,回忆那曾存在而今俱已消逝的一切…

《同声》,赋予观者无穷的想象,这大概是这部纯净的作品最奇妙的地方。

《韵》是同一主创的另一部短片,将舞蹈、太极拳、街道的画而统摄在同一节奏感强烈的音乐之中,营造动感的韵。短片注重背景的选择,如中式建筑、竹林、老街、人力车等,配合短片片头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韵,不仅是音乐韵律,也是传统文化韵味,主创试图将这反差极大的两者结合在一起,颇费了一番心思。但《韵》中文化的韵与现代音乐的韵的结合尚不够十分完美,节奏点掌握得很好,但整体的韵味还是稍弱一点。

导演阐述:

唯美而又浪漫的场景,仿佛每个女孩童年的梦。因为被爱所以有了灵魂,而失去之后只好寂寞独舞,故事很小、很简单,只希望在影像上做得精致一点儿。借助了中国传统皮影戏的表演风格,所不同的是我们不简简单单摆动木偶讲述故事,而是将现代的光影、音乐、声效都融合在一起,产生如幻如影唯美动人的画面。尤其最后的光影部分,利用手电筒可以创造很多奇妙的效果。希望这种形式的创作,能为我们的传统民间技艺注入一些新的活力。

樊启鹏:《韵》和《回声》这样的短片,是我非常鼓励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应当积极尝试的两种类型。借前者训练驾驭视听语言的基本功(尤其对于实践课程有限的综合院校学生而言,这类训练更应该加强),借后者尝试和探索影像的诸多可能性。如果说前者训练的是规范的视听思维和能力,那么后者鼓励的则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打破语言陈规的勇气。

《韵》是我的《非线编辑》课程的一次期中作业。训练的是学生用影像分解动作的能力,和剪辑时对声画节奏的感知力。就一份作业而言,《韵》算是比较出色的,它运用不同机传和景别的丽面对舞蹈和武术动作进行分解犁,在剪辑时也有意识地考虑了动作之间以及与音乐之间的匹配关系。如果要说不足的话,1分16秒之后“烟袋斜街”那组镜头处理得不好,与前面的动作段落显得有些脱节,如果不是靠改变播放速度,而是依靠捕捉运动细节和摄像机自身的运动去制造动感,可能效果会更好。

《同声》的所有元素都不复杂:一块白幕、一支手电筒、一个木偶、一把花瓣、一个演员、现场音乐…它吸引人的魅力在于演员与木偶表演的互动,以及动作、光线和声音等元素的配合。我觉得小满足的是,摄像机在这里不够积极上动,没有参与现场“表演”,只是扮演了一个旁观的角色。

关于影展,老师们说……

田卉群老师说……

这次影片展能够体现出电影学生在拍摄制作过程中节奏、结构、叙事、影调等元素的综合把握和运用,风格多样,时有灵感进发,创作中呈现出无拘无束的游戏感;有的学生将同学的作品和自己的作品套拍短片,呈现王家卫《2046》风格,追求个性;也有学生尝试类型片的制作,如鬼片《厄里厄尼斯名单》等;短片片头制作也富有创意,如《落跑钱包》、《韵》、《厄里厄尼斯名单》的片头。遗憾的是因为时间关系,学生拍摄的作品规模略嫌不足。

樊启鹏老师说……

这次影展作品类型比较多样,但大都是平时各门课程的作业,都是训练视听思维的习作,有的只是影像片段,无法用真正“作品”的尺度加以衡量。学生们的实践热情很高,习作的闪光之处不少,但粗糙和稚嫩也很明显,整体而言,缺乏探索性和实验性作品,临摹多于破坏,学生的想象力也没有充分展开。另外就是对于声音的控制不够自觉、细致,这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