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九七”前后香港电影中大陆形象的变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九七”前后香港电影中大陆形象的变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确定香港回归的那天起,港人就开始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身份与生活同大陆联系起来,而“九七前后的大陆形象在香港电影中是不同的。九七之前,香港电影是用“他者”思维来塑造大陆,一系列诸如“北姑”“北佬”等不敬的称谓也不胫而走。而“九七”后,香港人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正与日俱增。而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赌圣》、《国产零零漆》和《长江七号》正是暗合了这样一种心态。

[关键词]“九七”;周星驰电影;大陆形象

香港电影自1897年初创以来,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探索和发展,形成了以商业片为主导的形势,顺应港人在繁忙的生活之余追求感官愉悦的心理,总不忘在电影中寄托普通港人的某种理想、某种欲望或反映他们的某种心态。香港人的心态很务实,很实际,对于回归更多的人考虑的不是其政治意义,而是生活会变好还是变坏,而八九十年代香港与大陆间天壤之别的政治经济现实使许多港人对回归后的生活心存疑虑。甚至“在港人眼中,时代和社会的历史责任已消失殆尽。赋有拯救使命的完美高大的古典英雄再也不会重现,一种后现代的世纪末情绪开始弥漫于香港社会”。这些疑虑在“九七”前的香港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许多人将目光对准了即将回归的祖国和祖国人民,几十年的隔阂和现实的差异使他们对大陆人和大陆的一切都产生了某种偏见与嘲讽,反映在电影中,就总是用“他者”思维来塑造大陆,一系列诸如“北姑”“北佬”等不敬的称谓也不胫而走。而“九七”后,随着两地交流的增多,随着大陆政治经济实力的增强,香港人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正与日俱增,而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正是暗合了这样一种心态,他用自己的方式体现了香港人心态由疑虑到认同的转变,早期充满了对传统和经典的颠覆与解构,充满了宣泄和嘲讽,用“无厘头”的方式将香港入的末世情绪展露无遗,后期开始将眼光逐渐转向大陆,体现了对祖国文化的认同。

一、“九七”前关键词:疑虑

在这一阶段之所以对大陆的印象如此,原因有二:一是1951年香港与大陆交通中断,此后几十年两地仿佛毫不相干的兄弟,造成隔膜是不可避免的,二是不断逃往香港的大陆人给香港社会造成的影响,以及给香港人留下的印象使他们形成了对大陆的某种刻板印象。而香港人对回归后生活的疑虑主要缘于大陆与香港不可相提并论的政治与经济形势,这一疑虑在这一阶段的电影中主要从两方面突现:一是对大陆人的塑造,二是对大陆政治环境的表现。

二、大陆人――土

1990年的《赌圣》将当时港人眼中的大陆人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开篇周星驰饰演的星仔从大陆(广州)来到香港投奔三叔,穿得西装革履,但与个性化的香港比起来反而有种一本正经的不协调,而一头乱糟糟的头发和傻傻的表情更是与前卫时尚的香港毫不搭调,显得土里土气,接下来的两个场景将大陆人的土气又嘲弄了一番,一是在自动售卖机上用人民币买汽水,二是以为自动门的开关是“我爱你”因此被老太太误认为变态。此外,影片中出现的随地乱扔垃圾、吐痰,挖鼻孔、随身带着块手帕随时随地擦汗以及一开口就叫“同志”“女同志”等,总之无论穿着打扮还是言行都是一副乡下人进城的样子,这些动作做得越自然就越显示出大陆人素质的低下。在1994年的《国产零零漆》中也有许多随地吐痰的镜头,007还因为在餐厅中将痰吐到他人身上而牵涉到劫案中差点送命,打劫金店又滥杀无辜的大陆人形象使人产生的只能是厌恶感。

但不可忽视的是,《赌圣》中不仅塑造了土气的大陆人形象,而且以这种形象作为镜子、反观出香港人的某些缺陷。如星仔为给六姑的女儿治病,发功搓到中奖的7号马使她可以拿到奖金,“大陆仔”富有同情心的表现与影片开头形成鲜明对比,影片开头星仔初到香港没有港币,想找警察借来买汽水,并应允等三叔一到就归还,但警察却说“香港人也等着人家来帮忙的,哪有空闲去帮你,要求就求这部机吧”。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神情,言谈之间将香港人的自私与各自为政表露无遗。

因此,这一阶段大陆人形象一方面是香港人嘲弄的对象,另一方面也是用来反观香港人的一面镜子,尽管大陆人落后、土气,但与资本化的香港人相比,却保留了许多优秀的品质。嘲讽和自嘲就是这样交织在一起。这一时期的其他电影中也有许多类似的表现。如《跛豪》表现的就是大陆偷渡客在香港黑社会中的故事,虽然一方面结成黑社会帮派、贩毒等扰乱丁香港的社会秩序,但另一方面影片着力表现的兄弟情谊、义气等又使人不得不钦佩,尤其是在人与人日渐淡漠的香港,这些品质更能酒鹉持稚钏肌5总体来说,对大陆人的负面情绪多于友善。

三、大陆政治――黑暗

香港人对的印象应该说主要来自于大陆逃往香港的人的讲述,但正是这些讲述使他们形成了对大陆政治环境的负面印象。这一阶段中,许多电影里都有暗示的言辞,几乎都是含沙射影的显示对那个时代的恐惧。《赌圣》中三叔的一句台词背后揭示了许许多多的内容,当星仔通过报假案的方法找到三叔后,三叔气愤地说:“以前十成十是你去公安局报案,如果不是,你老爸、我大哥怎么会在“”时第一个被人斗。”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台词却反映了“”中人性的扭曲――即便最亲的亲人也有可能互相揭发,也有可能成为将自己送上断头台的幕后刽子手,黑暗政治中人的异化由此可见一斑。

《国产零零漆》里有几次都使用某个特定场景来表示007在大陆和香港之间的转换,大陆的代表是写着有理想,有文化、有秩序的大型宣传画,而香港的代表则是整洁的街道、现代化的建筑、外国人以及穿着时尚的港人。这两幅画面的背后隐含的正是一先进开放、一蒙昧落后的政治形态,无疑,在当时的香港人眼中,大陆政府组织就如一直悬挂于其中的像一样,永远都沉浸于诸如个人崇拜和等极端的事件中,这样的政治环境不能不让港人望而生畏。

更深入的影射表现在007和达闻西身上,他们作为国家特务这种高度机密而又稀缺的人才却分别做了十年的猪肉贩和菜贩,达闻西还有一份在中央精神病院被人研究的兼职,这样的遭遇就算裹上再“无厘头”的外表也实在不能让人轻松的笑。“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也许道出了很多在那十年中被埋没了的人才的心声。所以当接到国家任务时,007的第一反应是:‘终于肯找我了吗!,一种英雄终于有用武之地的释然在砧板被剁开的一刹那展露无遗。

虽然上述严肃的东西似乎都不是周星驰电影着力表现的内容,或者说都被表面的无厘头掩盖着而未被观众注意,但周星驰的电影从来就不纯粹是无厘头,而是笑中有泪,在嘲讽与解构中引入深思。作为一个已经比较健全的体制来说,即将融合于这样的一群人和这样的政治环境中,谁能不疑虑呢?谁又能说这些对大陆人和大陆政治形象的塑造不正证明了香港人对回归的疑虑和恐惧呢?

当然,这些电影一方面一针见血的描绘出了当时香港人 眼中的大陆形象,且这个形象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时期的真实写照,但另一方面不能不说表现丁香港人的某种偏见和由于不够了解而引起的误会,因为他们所塑造的这种大陆形象在八九十年代已经有了很大改变或者说正在经历很大改变,而这些拍摄于九十年代初的电影却似乎仍然沉浸在阴影中,没有看到这种改变。

四、“九七”后关键词:认同

“九七”前后,在政治经济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下,香港电影处于低迷期,表现为不但影院数量下降,制作公司减少,而且票房收入不理想,但也正是因为这个低迷期,香港政府和电影界都努力探寻新的电影模式和出路,回归祖国使许多港人的目光转向大陆,一方面是由于大陆巨大的市场潜力,不仅可以成为香港的坚强后盾,而且可以成为香港的市场前线,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成就,与以前港人心中的大陆形象有了很大改变,交流的增多使港人看到了这种成就和改变。 “对香港和内地来说,合拍片是一个双赢的策略……香港最大的隐忧就是市场太小,最大的渴望就是拓宽市场范围,内地的黄金市场无疑是香港人最大的渴望。”因此,合拍片成为香港电影的一大出路,而这本身就是香港主动融入大陆、认同祖国的表现,这些合拍片成为香港电影界的兴奋剂,如周星驰的《少林足球》和《功夫》不仅在制作和演员等方面与内地合作,同时也大肆利用中国功夫这种通杀牌以及励志、坚持等能引起共鸣的精神,因此而创造了票房纪录。香港电影人就这样用电影记录着他们心中大形象转变的痕迹,周星驰的电影也用自己的方式体现了港人对大陆形象的认同,这种认同表现在不再以纯粹旁观者的身份将大陆人作为侵入香港社会的“他者’来塑造或将大陆政治作为嘲讽对象,而是开始试图深入大陆。以一个中国人的心态来表现大陆,继对中国功夫的宣扬之后,这种认同在《长江七号》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2008年上映的《长江七号》,周星驰不仅把眼光转向了内地,而且还回到祖籍地宁波进行拍摄,把场景完全搬到了内地,竭力表现内地民工父子的底层生活,将科幻因素引入民工生活,让他们平时不敢奢望的愿望得到了实现,虽然只是在电影中,但体现出的对民工、对底层人民的关怀却难能可贵。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并不是以一个香港人的视角来描绘内地,这里没有港人和内地人两种天地,有的可以说只是一个中国电影人在用电影来描述中国的一种生活和理想,父子亲情和穷人的坚守这种没有“姓资”和“姓社”差别的东西成为打动所有观众的共同点。如果说周之前的电影是以“笑”为主,以“泪”为辅的话,那么这部电影就是以“泪”为主,以“笑”为辅,虽也因此被“无厘头”迷们讽为“江郎才尽”,但那只是人们对周星驰形成的某种刻板印象。似乎周星驰的电影就只能是“无厘头”的,如果他不玩弄搞笑的本领,似平就不是周星驰,这种心理定式遇到追求改变的周星驰当然会受到打击。

不管《长江七号》获得怎样的评价,其背后的改变体现的是港人对祖国的认同,是继政治上回归之后的心理回归,与“九七”前大多数香港电影都取材于香港社会形成特色鲜明的几大板块――如什么市民生活片、警匪片、黑帮片等不同,在新的世纪,许多电影人都积极开拓内地市场,探索走出低迷的出路,不过这种探索似乎已开始显现出某种局限,因为现在似乎形成了这样一种趋势,想要成功的电影都要打牌,如《色・戒》、《如果・爱》乃至最新的《赤壁》,主演都是包括内地、香港和台湾的演员,可以预见,一旦一种探索形成了某种固定模式,就意味着这种探索已经故步自封,而新的整合和探索也势在必行。港人为救市而作出的种种努力有目共睹,如避开政治敏感的内容,利用的演员,但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基于妥协的努力也许会使香港电影在追求大制作、调和各方口味的同时丧失其特色,最终又会走入瓶颈,当然这是后话。

五、结语

人们对周星驰电影的关注更多的是表面的“无厘头”,却往往忽视了其隐含的内涵,而具有多重解读性正是电影的魅力所在,作为香港电影史上独具特色的一支,周星驰电影总在以貌似“无厘头”的方式与香港社会共同发展。大体上以“九七”为界,周星驰电影中的大陆形象也经历了一个转变,由前期的疑虑到后期的逐渐认同的转变,而这正是整个香港电影界或说香港人心态的大趋势,也正是这种“一叶知秋”的价值使周星驰电影的魅力经久不衰,香港电影主动融入与认同祖国文化比之以前的疑虑当然是一种进步。只是不要让这种认同流于形式、流于肤浅(如演员上的组合),而应以一种主人翁的姿态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角落(如《长江七号》),让电影之花更色彩缤纷,这一点仍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