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由《点》的故事所引发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由《点》的故事所引发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加拿大著名童书作家、插画家彼得-雷诺兹(Peter H. Reynolds)所写的绘本《点》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明了,但给我们的启示就不简单,引发了我的诸多思考:思考一:学生的潜能是无穷的;思考二:成就感是前进的动力;思考三: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思考四:你是一个好老师吗?

【关键词】《点》;故事;引发;思考

美术课结束了,但是瓦斯蒂还是黏在椅子上不走,她的画纸上一片空白。瓦斯蒂的老师俯身去看那张白纸。什么也没有,她却说:“啊!一场雪暴中的北极熊,”

“真滑稽!”瓦斯蒂说,“我压根就没画!”

她的老师笑了。

“随便画个线或点,看它能指引你去哪。”

瓦斯蒂猛然抓起毡头墨水笔,在纸上潇洒的用力一戳。

“这里!”

瓦斯蒂的老师拿起纸,仔细的研究了半天。

“嗯……”

她把纸推到瓦斯蒂的跟前,淡淡的说:

“现在,签上你的名字。”

瓦斯蒂思考了一小会儿,“好吧,也许我不会画画,但是我会签上我的名字。”

到了下周,瓦斯蒂走进她的美术教室。她惊奇的发现,悬挂在老师办公桌前的,正是她画的那个点!而且,她的画还镶嵌在金色的涡型画框里!

“嗯!我可以画比这个更好嘛!”

她拿出以前从来都没用过的水彩,开始画画。

瓦斯蒂画了又画,画了又画。一个黄点。一个绿点。一个红点。一个蓝点……

蓝色和红色混合在了一起,她发现,她弄出了一个紫色的点。

“要是我能画小点,那我也能画大点。”瓦斯蒂挥舞着一只大画笔,在一张大纸上作画,颜色四溅,她想画大大的点。

瓦斯蒂甚至可以营造出一个点的氛围,而不是直接画出一个点。

几星期后,在学校的美术展览会上,瓦斯蒂画的点赢得了许多的啧啧称赞声。

瓦斯蒂发现一个小男孩仰望着她。

“你真是一个艺术家。我好希望我也能画的这么好。”

“我打赌你肯定没问题。”

“我?不,我不行的。没有尺我不可能画这么直的线条。”

瓦斯蒂笑了。她递给小男孩一张纸。

“画给我看看。”

小男孩画线的时候,他的笔抖个不停。

瓦斯蒂注视着男孩的画。过了一会儿,她说……

“请……签上你的名字。”

这是加拿大著名童书作家、插画家彼得-雷诺兹(Peter H. Reynolds)所写的绘本《点》的故事,这则故事情节简单明了,但给我们的启示就不简单,引发了我的诸多思考:

思考一:学生的潜能是无穷的。

小瓦斯蒂,一个不折不扣的画盲,一堂美术课下来,仍然是白纸一张。在教师的善诱下,也仅留下一“戳”一个签名而已。就这一“戳”一签名,老师竟小题大做,将这所谓的画,“镶嵌在金色的涡型画框里,”“悬挂在老师办公桌前。”于是,奇迹出现了,一句“嗯!我可以画比这个更好嘛!”画出一个黄点。一个绿点。一个红点。一个蓝点。蓝色和红色相混,弄出了一个紫点。小瓦斯蒂不停地画,画出N个黄点。N个绿点。N个红点。N个蓝点。N个紫点。画了小点,画大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量变促成质变,形成点的世界,点的海洋。一个点的美术展览会赢得了许多的啧啧称赞声。一个小男孩面对点的海洋发出感叹:“你真是一个艺术家。我好希望我也能画的这么好。”一个不折不扣的画盲凭借一“戳”一签名成为小艺术家。可见学生的潜能是无穷的,关键在于正确引导,善于挖掘。

思考二:成就感是前进的动力。

什么叫做成就感?《百度百科》解释为:“指一个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觉。”小瓦斯蒂心里想,我随意一“戳”,就得到老师的认可,“镶嵌在金色的涡型画框里,”“悬挂在老师办公桌前。”老师所给她的愉快而又成功的感觉,小小的成就感,成了她我要画,我能画,我能画得更好,努力追求上进的动力。在这种强势动力推动下,小瓦斯蒂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也成就了自己的梦想。

思考三: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这里的“热爱”就是兴趣。当一个人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不觉得累,不觉得苦,而且苦中有乐,苦中求乐,乐在其中。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也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小瓦斯蒂的成功源于老师对她那一“戳”的认可,从而激发了她对美术的兴趣,源于对“点”的情有独钟。她不再认为美术是索然无味的课程,而是认为“我可以画比这个更好嘛!”于是她画了又画,画了又画,完全沉浸在美妙的艺术里,“点”的世界中。这就是兴趣的魅力。

思考四:你是一个好老师吗?

小瓦斯蒂的成功可以说, 完全取决于碰到了一个“伯乐”,一名难得的好教师。不急不躁,还有几分幽默。不讽刺,不挖苦,循循善诱。不吝啬认可与表扬,给其正能量,从正面打开其学习美术的情结。这是多么难得的啊!假如是你碰到一位像小瓦斯蒂这样的“画盲”,一堂课下来,就是一张白纸,而且大言不惭地说:“我压根就没画!”你当时会是怎样一种感觉?也许你会目瞪口呆,不知从何说起;也许你会咆哮如雷,想要骂街;也许你会竭尽所能,讽刺、嘲笑、挖苦之。现实中,像前者这样的老师少之又少,像后者这样的老师比比皆是,二者形成绝然的反差。正因为像前者这样的老师少之又少,不知有多少好苗子在萌芽阶段就夭折了。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

总之,《点》的故事给我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教育课,告诉我们如何正确看待一名学困生,如何正确看待学生的潜力,如何给学生信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这也是一名合格教师理应知道而必须做到的。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彼得-雷诺兹(Peter H. Reynolds).绘本《点》的故事

(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县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