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汉唐瓜州水利情况浅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汉唐瓜州水利情况浅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汉代敦煌郡建立后,在瓜州设渊泉、冥安、广至三县。伴随着大规模的军垦民屯,开始在疏勒河沿岸兴修水利。大兴水利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和必要条件,汉唐先民前赴后继,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一片又一片荒漠变成了绿洲,一个个村庄、一座座古城建造起来,古瓜州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开发。

[关键词]瓜州;疏勒河;水利建设

[中图分类号]K87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8-0044-02

一、汉代瓜州水利

今瓜州疏勒河汉代叫籍端水,《汉书・地理志》“敦煌郡冥安”条下记:“籍端水出南羌中,西北人冥泽溉民田。”灌溉民田靠河流自然流淌趋向再加上人工导引,才能实现。悬泉汉简等文献记载,汉代破羌将辛武贤曾率1.5万人的军队诣疏勒河使巨流横断,掘渠分水,灌溉农田。郡县成立之前,河渠亦主要由军队管辖,并设河渠卒、治河卒。汉代引河开渠之外,还凿井汲水,悬泉汉简就有“渠井侯长”的简文,说明汉代安西负责凿井,管理井灌的官吏亦为侯长,与守卫部队一样同为军队编制序列。瓜州一些汉唐古城周围及绿洲地带曾发现一些古井,从周围散落遗物判断,部分为汉代或唐代之井。汉郡县制推行后,对水利管理逐步趋于严密,管水的最高行政长官叫主水史,下置水长、丞、水卒、官奴等职,整治水利。各渠又有渠长,丞下领渠卒、徒、官奴,管理官渠。分配渠水专门有水衙,此外,还设穿水督邮、专职督察水利。

二、唐代瓜州水利

开元十五年(727),吐蕃大将悉诺逻恭禄等率军攻陷瓜州,又攻常乐,“渠堰尽为贼所毁”,①瓜州城池水渠均遭破坏,大伤元气。瓜州刺史张守组织军民修复,因该地缺少林木,难为修葺,即从疏勒河上游伐木漂运,用林木做框架充堰,才得以修成。清代在安西锁阳城东塔尔寺基中曾掘得一块唐代断碑,据清人所抄录的碑文大意,记唐大中二年(848)河西节度使张议潮收复瓜沙后,“大兴屯垦,水利疏通,荷锸如云”,②另一面记叙了五代瓜、沙二州节度使曹议金的生平事迹。张曹为疏勒河疏通、兴修水利做出了很大贡献。《敦煌遗书》S.5448(斯坦因敦煌文书资料编号)记载疏勒河一分支唐人名曰独利河,其以惠农兴利著称。独利河流域正是锁阳城南50万亩古绿洲地区。P.2005(伯希和资料编号)载“苦水”,即为今之芦草沟,其灌溉今瓜州乡、南岔乡西、西湖乡东大约30万亩土地。在芦草沟一带唐有一水利工程设施长城堰颇具影响。《敦煌遗书》P.2005记:“长城堰,高一丈五尺,长三丈,阔二丈。右在州东北一百七十里,堰苦水以溉田,承前造堰不成,百姓不得溉灌。刺史李无亏造成,百姓欣庆……大周圣神皇帝赐无亏长城县开国子,故时人名此堰为长城堰。”因该堰在初唐屡造屡坏,武周时沙州刺史李无亏督修造成。李氏家族遂号长城李氏,武则天又封无亏为长城县开国子,其在瓜州所造之堰,因人而名。敦煌遗书除提到独利河、苦水之外,P.2578五代《残状》最早提到的榆林水即今之榆林河,“榆林一流之水”,故曰榆林之名最早起源于唐代,最晚在五代。

唐代对水利的管理一是由官府征集农民以力役的形式承担,由官府委任渠长、斗门长等职,对管水官吏每年进行年终考核。二是民间成立渠人社,使用渠人转贴即通知渠人集合防水、平水、修渠堰桥等工作的转贴,政府只起监督作用。“渠人社的成员称渠人、渠户、渠家,与行人一样具有固定身份。水将至或已至时,渠社录事发放转贴通知渠人于指定时日携带工具及柳枝、木料至支渠或子渠渠口集合,修整渠口或渠道以便放水灌溉或防洪排水。规定必须是本人或壮夫参加,不得由奴婢或厮儿替代”,③“寺院灌溉由都僧统下设水司管理,渠人整治,僧人亦有参加渠社的,渠道修治时寺院亦支付物料并储备渠人饭食”。④

三、汉唐瓜州水利遗迹简记

从1994年起,笔者会同瓜沙史地研究会李正宇、李并成、陈国灿、宁瑞栋、李春元、李宏伟等人多次赴野外实地调查,发现水利遗迹多处。瓜州南部水利设施遗迹主要在肖家地古城、南岔大坑古城、半个城、转台庄子古城、马行井古城、锁阳城、破城子、旱湖脑城周围地区,古河道遗迹呈东西流向,锁阳城“城址东南8公里许,今残存古栏水坝址一道(坝长百余米),其上源有古河道与昌马出山口相通,其下流则分为数条灌渠通至锁阳城周围,每一灌渠又分为若干支渠,呈树枝状展布。”⑤各种渠迹有主干渠、斗渠、支渠,严密细致。锁阳城南有一条支渠底宽16米,口阔20米。在南部地区有各种渠迹100余处。芦草沟下游的古绿洲上有巴州古城、三棵树井城、五棵树井城、甜涝坝古城、悬泉驿等遗迹10余处,在此地发现有古渠道30余条。在巴州古城一带,“风蚀垄槽大体呈东西条带状排布,与当地盛行风向一致,垄槽比地高1.2~3米,其间古渠道遗迹非常明显,可分为主渠和支渠两种。遗迹形式,主渠渠堤由砂石堆起,堤面高于风蚀地面1.5米许,渠底基部坍宽30~40米(横截面),堤间河槽残深仅0.2~0.5米,甚至全部被夷平;支渠呈低槽式,低于风蚀地表0.5~1米,口阔1.5~3米,穿行于古绿洲间”。⑥考察时,笔者在巴州古城南大约2公里处发现一座比较完整的古代小型水库,库呈圆形,直径大约100米,在风蚀地表下轮廓清楚,残深1.3~2米,前后有水口以便通水。

这些情况仅仅只是汉唐瓜州水利的梗概,原因是过去所留存或考古新发现的文献材料极为简约,绝大多数情况甚至只字未提。另外,因一两千年自然及人为破坏,许多在地面上已经消声匿迹。笔者所言窥一斑而见全身,提到瓜州水利只仅仅是一个侧面或缩影。

[注 释]

①《旧唐书・张守传》。

②《重修肃州志》565页。

③④宁可:《渠人转贴》辞条,载《敦煌学大辞典》,第429页。

⑤⑥李并成:《锁阳城遗址及其周围古垦区沙漠化过程考》、《瓜沙二州间一块消失了的古绿洲》,原载《瓜沙史地研究》,甘肃文化出版社1996年版,第107页、第1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