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陶刻艺术的历史及其表现方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陶刻艺术的历史及其表现方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笔者灵活运用各种陶刻刀法,线条的粗细变化,刚柔的力度转折都能表现自如。仰慕前人留下的陶刻精品,极富神韵的文学修养,留下强烈的震撼,深厚的文学书画功底是陶刻艺术不可缺少的前提。

关键词:陶刻;陈曼生;刀法;语言

1 前言

宜兴紫砂壶茶器,是绚丽的中国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但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发展的灿烂成果,也是华夏文化进步的综合结晶。它的创始与兴盛,即是茶文化历史演变的必然,同时也对茶艺形式、品位、情趣的提高有着极大的推动力。陶刻是陶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技法,在紫砂陶艺术中的运用历史久远,曾经开创了紫砂艺术史上“文人壶”的辉煌篇章,“字随壶贵、壶随字贵”的佳话流传数百年。

2 陶刻艺术的历史及其表现方式

由茶文化发展而来的紫砂文化,也延续了茶与佛的渊源。许多陶刻先生都喜欢在紫砂壶上用刻刀撰写经文,传达禅意。然而在陶刻艺术上却常常在素雅的紫砂壶上散发出明媚的光晕来。精致的紫砂壶,加上典雅的诗书画意,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文人气韵和妙曼的灵气。

宜兴陶艺最重要的人物是陈鸿寿。陈鸿寿字曼生,生于一七六八年的乾隆时代。他是一位深受文化熏陶的学者,对古文经学有深入的研究,并精擅书法、绘画和篆刻,被誉为西冷八家之一。他倾心于紫砂铭刻,经常构思书画,并亲手在砂壶上镌刻诗文,且多有精品。陈氏曾任宜兴县令三年之久,并致力复兴宜兴陶业。据说他曾设计十八款宜兴壶新式样,并聘请杨彭年、杨葆年、杨凤年、邵二泉、申锡及吴月亭等名家制作这些茶壶。以陈曼生的意见来说,一件茶壶的制作需要三位人士的参与。首先由壶手捏制茶壶,待其坯胎乾至皮革硬度时,则请书画家在壶上施予绘画或书画的装饰,随后再请人在壶上刻画,完成后始进行烧窑步骤。因此,一件作品可能有四个印章,包括壶手的、绘画的、雕刻的和订制茶壶主人的室名。

陶刻艺人常常以书法来表现紫砂陶艺作品的个性和气质。将书法作为紫砂陶艺的主体,来表现该作品的思想、感情、风格以及丰富的内涵。作品或古朴端庄、或高贵典雅、或霸气十足,很多方面都是通过书法艺术来展示的。

陶刻并非简单的将书法、字画等复制在紫砂陶器上。陶刻作为紫砂壶的装饰需要适应壶的意境和神韵,并在结合了壶体的造型特征进行格局的安排和设计。以壶为主,以陶刻为辅,让紫砂壶在陶刻的装饰下锦上添花。

笔者灵活运用各种陶刻刀法,线条的粗细变化,刚柔的力度转折都能表现自如。仰慕前人留下的陶刻精品,极富神韵的文学修养,留下强烈的震撼,深厚的文学书画功底是陶刻艺术不可缺少的前提。双刀的秀美、飘逸,单刀、冲刀的粗犷、豪放,无处不是和文化寓意相合。

紫砂陶刻艺术的语言包括特定的材料、工具、技法以及相关的表现内容、艺术特色等,评判紫砂陶刻艺术的优劣,最主要的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评判。首先,要看刻工如何,壶身刻绘的内容和壶的整体造型是否协调。其次,要看表现内容,分辨刻绘内容所表达的是否统一,文化、情趣、韵味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不是具有艺术价值。古语有言“知其白,守其黑”,进行紫砂陶刻时,不仅要注意正在处理的那部分陶刻内容,也要考虑到其他未处理的部分,要把握事物的正题,使之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3 结语

紫砂陶刻,它就像上天赐给宜兴的天然宝物,在历代文人与艺人的共同创作中汲取着我国多种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优秀元素。宜兴紫砂集实用和鉴赏于一体,以简练大方之型、淳朴典雅之色、安祥恬适之态,深得海内外人士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