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数字博物馆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数字博物馆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数字博物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从而不断实现的。本文从它的含义入手,着重分析了数字博物馆的构成、实体博物馆与数字博物馆两者的关系。针对博物馆数字化的实现重点从核心数据库建设、信息数据采集与虚拟现实技术这几个方面进行的论证。最后对其发展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数字博物馆;数据库;虚拟现实

从公元前3世纪埃及亚历山大建立的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缪斯(Muses)神庙[1]到各种现代博物馆纷纷建立,博物馆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嬗变演进,中间经过数次重大变革,逐渐演变成当代博物馆这种既古老又常青的形象。而当代博物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又出现了新的变化,它体现在用信息技术来研究藏品、丰富展陈、拓展教育等方面,将博物馆变成一个以藏品信息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平台。

1 数字博物馆

对于数字博物馆有不同的叫法,比如“数值博物馆”、“网络博物馆”、“虚拟博物馆”等,各种名称莫衷一是;同时社会上对数字博物馆的概念也分辨不清,经常将博物馆网站或一些电子出版物与其混为一谈。数字博物馆简单的讲就是“实体博物馆的数字化”。《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认为:博物馆是以研究、教育、欣赏为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的场所[2]。“数字”就是指以二进制数据作为载体,将实体博物馆“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展示”的过程和对象进行数字化。将传统博物馆的业务工作与计算机上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构筑博物馆大环境所需要的信息传播交换的桥梁,使实体博物馆的职能得以充分实现。

数字博物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从而不断实现的。它表现为藏品数据采集、文物的陈列展示、观众游览、教育、票务、物业、楼宇、考勤等博物馆工作职能的各个方面,并将这些内容借助计算机设备进行管理,最终通过软件、网站、出版物、多媒体资料等方式展示出来。因此,数字博物馆是一整套面向对象的数字化资源整合系统,具有信息实体虚拟化、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利用共享化、信息提供智能化、信息展示多样化等特点[3]。

数字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两者是相互促进和密不可分的关系。数字博物馆是基于实体博物馆发展而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博物馆的业务和职能有效补充和延伸;反之,数字博物馆的出现和发展会扩大实体博物馆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文物征集、陈列展览等业务的开展,进而促进实体博物馆的发展壮大,因此两者会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过程。

博物馆的数字化应用十分广泛。在展览场景中可能会出现文物数量不足或主题说明不充分的情况,我们可以采取多媒体手段使表现方式丰富多彩,同时也可以在数字博物馆中通过虚拟现实的方式给观众展现更为广袤的环境和更为翔实的说明,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观众游览过程中,通过手持导览器了解展品说明;也可以通过观众的手机、电脑笔记本等终端通过WIFI连接博物馆数据库来了解文物背景资料、活动信息等相关内容。博物馆可以通过建立网络课堂来拓展青少年文物相关知识。数字博物馆中的网络票务系统、局域网办公系统、自动化安防消防系统会给博物馆的日常运营带来更大的便利。

2 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

博物馆的数字化使其影响范围完全超出了传统的地理界线、物理限制,使得博物馆从实物为主的工作方式转变为实物与信息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是一项庞杂的工程,需要统筹考虑众多内容。

2.1 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是数字博物馆的核心,任何数字业务的开展都需要数据库的信息支持,从核心的藏品数据库到各个繁杂的专业数据库,它们为藏品的管理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发展基础。数据库的信息字段需要根据国家文物局制定的藏品档案和总登记帐内容来设定,还应考虑文物的外形、纹饰,流传记录,物理化学性能,工艺信息等。进一步讲,还应包括民族含义、社会影响、历史意义、影像资料等,将文物所蕴含的各个层次的信息完全发掘出来,而不能仅仅录入那些尺寸、重量的通用字段。

除了建设核心数据库,很多专业数据库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数据库规模比较小,但是门类众多,与各个专业部门结合的比较紧密,因此它们的建设可以从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对核心数据库设立浏览级别,针对某个部门提供某些字段内容的查询,二就是针对专业数据建立新数据库,但是与核心数据库的部分字段信息通用。比如建设陶瓷纹饰数据库、书画印章提拔数据库、陈列纹样数据库、职能程序数据库、考勤系统数据库、物业管理数据库等,通过这些专业数据库一方面可以达到查询快速、经济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对核心数据库的补充。

2.2 信息采集技术

数据库建设是数字博物馆建设的核心,而信息采集是填充和丰富数据库的重要手段。信息采集不仅包括文物信息通常采用的尺寸、重量等字段,还应包括平面信息、视频信息、三维信息等。通常我们将语音、图像、视频等信息称之为“多媒体信息”。

文物的多媒体信息采集,一般采取拍照和摄像的方式。很多古籍善本由于纸质松脆,这些文物无法正常平展,使得非接触性拍摄的照片易发生屈曲变形。这时可以利用专门的扫描仪将不规则的屈曲变形进行矫正处理,包括很多圆形的器皿的纹饰图案也可以平铺展开。光源对文物的损坏也要值得重视,画像石图案、古代书画作品等文物的色彩保护对光源的要求比较高。在信息采集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的是信息采集的客观性。拍摄者的认知水平和技术能力的差异,导致了无法完整保留文物完整客观的属性特征。在当前的认知水准下,那些认为不重要而忽略的信息,也许对于子孙后代研究该文物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这就需要加强信息采集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2.3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数字博物馆重要的技术之一,它不仅是丰富展陈的重要手段,也是信息采集技术的重要补充。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 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在展览中,通过在计算机中搭建虚拟场景将展品的生存环境、历史背景等信息详细的展示出来,并通过电视、投影、全息成像等手段来表现,可以说虚拟现实场景是丰富博物馆展陈的重要手段。对于数字博物馆来说,这些虚拟场景可以分类存储于核心数据库,并通过网站、局域网系统作为输出端来展示。

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三维激光扫描和曲面建模,也是信息采集的重要手段。针对非接触性的、尺寸相对较小的文物可以采用小场景的三维激光扫描系统,而对于大型文物或大型场景则可以采取曲面建模的方式来进行信息采集。通过这两种方式可以将文物或场景信息完整的保存下来,供存档和展陈使用。

3 数字博物馆的展望

数字博物馆的出现和发展深刻影响着博物馆文化的传播,不但从职能上超越了传统的范畴,在形式和空间上也走出了实体博物馆的固有方式。博物馆的数字化不仅体现了技术的进步,更多是体现了思维的创新,甚至是引领了传统文化数字化发展的道路。就像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同志所说的,“融入‘大千世界’则是博物馆事业的方向。”[4]而博物馆数字化则为融入“大千世界”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J].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4).

[2]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8.

[3] 朱戈.对博物馆数字化建设面临问题的探讨[D] . 边疆与文化,2010.5:1856.

[4] 单霁翔.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关于广义博物馆的思考[J].国际博物馆,2010.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