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江南市镇市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江南市镇市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江南地位逐渐凸显,江南市镇之于江南的发展有着重要联系,市镇中最为重要的市场又发挥了不可小觑的功能,故而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此进一步的阐述,以期对江南社会有所启示意义。

关键词:江南 市镇 市场

牛顿说:“我不知道世界把我看作什么,在我自己看来,我好比一个在海滩上玩耍的孩童,往往因为拾到一个比普通更光滑的卵石,或者一个比普通更好看的贝壳而高兴,但那一望无涯的未经探索过的真理的海洋,仍然横在我的面前。”关于江南市镇市场研究,前人已做了相当深的功力,笔者仅将对此的一点体悟表达出来。

一、 江南市镇概貌

1.江南市镇的历史背景

江南市场的起源约有3000年的历史,商末太伯仲雍“南奔荆蛮”创立吴国,经营梅里,造就了经久不衰的江南名城苏州。隋唐五代是江南城镇形成体系的重要历史时期,一方面县级城镇向更高层次演进,纷纷上升为州治;另一方面城镇体系在空间上进一步向上海地区延展。入宋,江南城镇体系发育日趋成熟,明清时达到鼎盛状态,主要表现为乡镇的油然勃兴。因此,以农村集市为基础,以城镇市场为主体,以区域性大都市为核心的江南区域市场体系在18世纪中后期已基本形成,仅2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变迁,只是市场体系内部的局部变化。

2.江南市镇的地理格局

江南区域市场的空间布局,从宏观上看,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江南北受到长江围裹,南有钱塘江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的切割,东面为黄海、东海,地形略呈直角三角形(宁沪为斜边,沪杭、宁杭为两直角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即为江南区域性大都市南京、上海、杭州。

近代江南市镇在区域结构上,从传统的以中小城市为中心的布局逐渐产生向大通商口岸特别是上海聚集的趋势,这与江南区域经济中心的变更是吻合的。正像包伟民所论及的那样:“由于象上海、宁波、无锡这样近代工业大都市的兴起,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对周边农村地区形成极大的向心力,传统的以州县阶层结构为基础、以运河城市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农村市场结构,逐步转变成了以上海等近代都市为中心、阶层更为简单化的市场结构。”①

二、江南市镇的构成及功能

1.江南市镇的构成

中国的自然及人文环境复杂,市镇类型存在区域性差异,应该细致甄别。定期、间断或临时集会的贸易市场为集市,集镇是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中心所联系的农村是它的“乡脚”。若干小集镇以某一大集镇为中心,经过两三个层次达到一个城市。若以行政级别划分,则有县镇、乡镇,乡镇之下为村。②从研究现状看,费氏所作的层级划分大体上可以放大至整个江南。

笔者认为江南区域市场由集市、镇市、城市三种贸易体系构成。区域性大都市,是指在区域市场居主导地位,起调控作用的区域中心市场。在江南区域市场中,处于区域性大都市地位的城市,曾经历了不断的沉浮与变化。

2.江南市镇的功能

乡村集市是整个市场体系最基本的层次。从贸易网络观察,它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流向更高级市场的起点,也是供农民消费的进口货物向下流动的终点。乡村集市的主要功能是保障供给,满足附近各村农民家庭购销商品,调剂余缺的需求。因此,用市场的眼光观察,江南农村社会自给自足的细胞不是农民分散的家庭,也不是自然的村落,而是这种分散的乡村通过贸易关系联结起来的乡村集市共同体。

乡村集市向集镇的转化,除了经济的因素之外,与地理位置有密切的联系。这一因素规定了一些乡村集市只能承担人们的初级交易。因此,并不是所有的乡村集市都能向其高级形态转化的。然而并非所有的乡村集市都有必要转化。在一定区域内,规模、功能、服务范围不同的乡村集市和集镇,通过地域、功能上的竞争和互补,构成区域内集市系统的层级结构,相对稳定地维系着该区域内的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乡村集市向集镇转化使一部分人走出了村庄,定居于集镇,依靠交换,过着市场化生活,改变了依靠自然的直接物质交换的田园生活方式,为乡村社会城镇化迈出了第一步。

市镇随着时展有了新的功能。明清以降,市镇的中心地功能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有增加之势。以江南为例,明中叶伊始,以市镇为单位的区划观念萌生,但多借助巡检司等县级以下行政组织的管辖区来界定其范围。清中叶以后,以市镇公共事业为中心的地方行政运作,相应取得了与此前凌驾其上的赋役敛派机构同样的地位。

三、江南市镇的特点

根据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发生在原始社会时期,处于萌芽状态之中的、偶然的产品交换,此为原始市场;以物物交换为主要特征的产品交换,是简单商品市场;以一般等价物和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市场形态表现为一般商品市场;以广泛的信用为基础、以发达的商品流通为主要特征的市场是现代市场。简单商品流通与发达商品流通并存,一般商品市场与现代市场并存,是江南区域市场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四、江南市镇发展的条件

列宁指出:“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发展到什么程度,‘市场’就发展到什么程度。”③农业和手工业的商品化生产水平,便决定了江南市场的发育程度。

市场的发育,以商业化农业的发展为基础。江南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种植的兴盛。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一方面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商品,另一方面,农民收入的增加,扩大了市场的购买力。在近代社会,农民的购买力的变化时市场盈虚消涨的决定因素。所以,商业性的发展是市场繁荣的基础。

五、江南市镇目前存在的问题

现代农业工具的使用程度较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十分缓慢。小农经济固有的韧性结构,限制了大规模商品生产的发展,农产商品满足不了工业化的需要,迟滞了工业化的进程,继而造成工业商品在市场商品总量中的比重无法迅速扩大,市场淡旺季的情况便得不到改善。

江南区域市场,孕育于小农经济结构中,这种经济结构式小农业、小手工业和小商业三位一体的紧密结合。小农经济固有的结构,不可能容纳现代商品市场,那种“小商品、大流通”的观点是难以立足的。要构建大流通格局,必须改造“三小”产业。否则,建立在分散的、手工操作为主的小农业和手工业基础之上的市场,只能是低级的小商品市场,无法适应农业化与工业化的巨大需求。

注释:

①包伟民主编:《江南市镇及其近代命运》,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71页。

②费孝通:《费孝通论小城镇建设》第86―91、171―172页。

③列宁:《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9页

参考文献:

[1]单强:《江南区域市场研究》,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2]任放:《近代市镇研究的回顾与评估》,《近代史研究》2008年2月版。

[3]列宁:《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4]包伟民主编:《江南市镇及其近代命运》,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