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情境化教学,提高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幸福指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情境化教学,提高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幸福指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音乐可以使人进入或悲伤、或喜悦的心境当中,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课堂情境也犹如音乐一样,给学生以欢乐、奋进、积极的氛围,将学生的学习情感挖掘出来,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幸福指数”.本文就以初中化学课堂实践为例,畅谈化学情境对学生情感的激发,从而使情感与认知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语言打动心灵,寻求共鸣点

语言是课堂交流最基本的工具,声音的变化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清新流畅、诙谐幽默、形象生动的语言往往能够打动学生的心灵,使之情不自禁进入到教师所描述的情境中,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情感的共鸣处点亮思维,从而顺利地进入对现象的分析、知识的思考之中.

比如在学习有关“氧气的性质”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语言来打动学生,感化他们的心灵,从而进行某一生活情境的想象,利用语言上的轻重缓急来表现氧气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氧气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情境引入:教师让学生观看画面,并利用顿挫的语言给学生进行讲解,一个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他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运动员在万米冲刺之后最需要的是什么?

语言形成了紧张的气氛,学生感到病人和运动员对氧气是非常的需要,从而顺利地导入了这节课的主题――氧气,这是人类所必须的气体,没有了这种气体,人类将不能生存,一切生物将灭亡.这种语言环境下,学生产生了一种紧张感,从而也在心中建立了几个疑问.

学生提问:人的呼吸为什么离不开氧气?看不见、摸不着的氧气会有什么性质呢?怎么才能得到纯净的氧气?氧气只有益处而没有害处吗?

形象的语言、紧张的气氛,找到了学生的共鸣点,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不仅与学生的生活体验产生了共鸣,还有效帮助了学生的记忆,延伸了学生对现象背后原因的探索.这种情感上的共振形成了有效、积极的课堂氛围,获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探究激励心灵,吹响冲锋号

人人都是科学家,探索发现的乐趣是课堂上的一支兴奋剂,一个小小的“为什么”犹如小石落水,会激起千层的涟漪,从而使学生思维之门大开,积极地来迎接新事物,深层的探究物质表象背后的化学知识,吹响心中的冲锋号,勇敢向着困难前行.

比如在学习有关“石灰石的煅烧”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一首古诗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诱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对诗句进行探究学习.

情境引入:于谦有一首描写民族英雄的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今天我们不谈语文,谈谈这首诗中的化学.

学过这首诗的学生和教师一起齐声咏诵出来,当说到“不谈语文只谈化学”时,学生都愣住了,其内心的好奇心、探索欲也被顺利地激发出来,纷纷思考其中隐含着哪些化学知识.学生就会再次对古诗进行回顾,从第一句中找出石灰石的产地;从第二句中找出石灰石的煅烧;从第三句中找出生石灰的变化;从第四句中找出熟石灰的变化,在不断的探索中,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要留清白在人间”化学含义.

学生整合:从这四句诗中,我们可以得出石灰石的人生经历: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石灰水泛白又成石灰石.

生动的语言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对古诗的感叹中,明白了其中的化学变化,看到了石灰石每一步的变化,领悟到了每一次蜕变后的美丽,整个过程富有诗意.与此同时,在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之余,教师还可以有机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三、实验融化心灵,感叹化学美

实验是展示化学知识的一个窗口,不仅生动具体地将物质的本质揭示出来,还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的神奇,从而深深地喜欢上化学.教师要选择简洁鲜明的实验,利用实验现象刺激学生的兴趣,在学生感叹化学之美的同时,积极主动地进入课堂探究之中.

比如在学习“氯离子的检验”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实验的药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来对氯离子进行检验,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情境引入:现在我们学习氯离子检验,大家根据自己的学习来进行实验操作之后,说出自己的检验方案.

在学生不断的实验和反复的操作中,利用了好几种方式、选择了好几种试剂,从而对氯离子的检验有了一定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从而有了不同观点的展示.

学生方案1:先加入少量的硝酸银溶液,然后加入稀硫酸进行检验.

学生方案2:加入适量的稀硝酸,然后加入硝酸银进行检验.

学生方案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来检验.

学生建立了很多方案,激烈地进行讨论着,完全忘记了课堂学习的负担,通过对酸的分析,学生选择了稀硝酸,从而排除了氯离子、硫酸根的干扰.然后学生又利用对比实验对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进行了检验,得到了科学、合理的答案.

学生在步步深入中,对实验有了全面、细致的认识.通过这样的实验,使学生体验到了物质性质的神奇,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学生在化学的学习中,体验到了乐趣,使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整个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生活贴近心灵,润物细无声

学生对生活的情感来源于每天的接触,犹如自己的手足一样熟悉而敏感.生活中的化学材料就是最好的情境,只要学生一看到就会不由自主地多看一眼,积极融入自己的情感来探索大千世界的奇妙,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有关“燃烧现象”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让学生回顾野餐中生火的情境,学生都非常地兴奋,纷纷的阐述失败的经历并分析其中的原因,每个同学都想来表达自己的经历.

情境引入:点火失败的原因是柴火太湿了,纸都燃烧完了,木柴还没有点着那,好不容易点着了又被堆上来的木柴闷灭了.

学生讨论了好多种自己点火失败的原因,不要教师点题,学生便开始讨论起“在野外生火的方法”了,对燃烧条件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有了这个铺垫,教师就可以利用问题的形式点出课堂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点火失败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燃烧的条件,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燃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问题的建立使学生们很兴奋,积极地从“着火点”、“氧气”两方面进行了讨论,从而知道了燃烧的条件,知道了怎么才能快速地生火.整个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对化学的学习,悄然地将学生拉入到对新知的探究中,真正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总之,学生情感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融入,犹如一条条小溪汇聚大海,凝聚成了幸福的海洋.作为一个化学老师,完全可以将自己的课堂讲得富有诗意、富有美感,让学生在爱的召唤下积极思考、认真探索,不断地在攀登中领略风景,从而在学习中享受快乐、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