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张家界生态旅游地域系统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张家界生态旅游地域系统与可持续发展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以张家界生态旅游为研究对象,对张家界生态旅游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实行生态轮休、实施生态工程、进行生态监测3个方面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从严格控制客流量、优化生态旅游解说体系、促进社区参与管理、制定人才战略4个方面探讨了生态主体管理策略。

关键词:生态旅游;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张家界市

作者简介:何 云(1968―),男,湖南张家界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城乡资源与规划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10019305

1 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旅游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但是伴随着这种繁荣,它所带来的各种消极影响也日益显现出来。当今世界,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旅游业在这个经济发展迅猛的时代,因基础的经济效益而起,立足于环境、文化资源的开发,同时又对环境、生态和经济,对社会的变化发生着影响,并且受到广泛重视[1]。

张家界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地,发展生态旅游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道路。由于生态旅游地属于自然生态环境敏感区,旅游业极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如何从长远出发,促进生态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将从地域系统的角度出发,探讨张家界生态旅游地域与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 张家界生态旅游地域系统运行现状

2.1 旅游客体子系统

2.1.1 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张家界因旅游建市,是国内重点旅游城市,生态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品位较高。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拥有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和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索溪峪自然保护区、杨家界4大景区组成,风景游览区面积264.6km2,是中国首批入选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首批地质公园、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武陵之魂”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世界罕见的物种基因库”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道教圣地“南武当”五雷山、“百里画廊”茅岩河、万福温泉等景区也景色秀美、风光独特。故居、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省委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普光禅寺、玉皇洞石窟群、老院子等8处人文古迹是省级重点保护单位。土家风情园、秀华山馆等民族风情景点和魅力湘西等演艺节目,全面展现了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传统习俗和民族文化。

张家界市是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以民俗生态为主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形成了他们独特的风情习俗和民间艺术,尤其以土家族民俗风情最为典型。高花灯、薄草锣鼓、鼓舞、对歌、板凳龙、三棒鼓、接龙舞、茅古斯舞、摆手舞、大庸阳戏及傩愿戏等民族歌舞别具一格。土家吊脚楼以及苗族、瑶族、白族村寨高超的建筑艺术令人惊叹不已。

2.1.2 生态环境良好

张家界属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生态环境优良。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6.98%,核心景区为98%。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1%,景区为一级。全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9.6%,90%的地表水水质达到了Ⅱ类标准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低于国家控制标准。核心景区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0万个/cm3,空气含尘量较外界减少88%,细菌减少97%,空气湿度增加10%,静风时间达80%以上。经常置身于景区,会使人血压下降,脉搏恢复率平均提高30%,人体感觉极为舒适[2]。

2.2 旅游主体子系统

2.2.1 客源呈时间、空间的不均衡

随着张家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游客数量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在黄金周高峰期)旅游承载能力,按《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的设计,核心景区日均接待人次最大容量为2.2万人次,而“黄金周”核心景区日均接待人次超过最大容量的1~3倍;黄龙洞设计的日均接待容量为7 000人,而“黄金周”实际达到了14 000人次/d[3]。张家界旅游接待明显有3个时间高峰期,即“五一”、暑假、“十一”(图1、图2),表现为旅游人数过多,甚至超过旅游环境容量,造成旅游接待设施旺季满足不了需要,淡季闲置过多、资源浪费的后果,同时旺季旅游环境负荷过重,给旅游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如游客过多使得武陵源区在枯水季节就出现了供水困难危机。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游客主要是以周边省份为主,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地区游客近几年有较大的发展,东北、西北及沿海其他地区市场还没有明显的改善,如辽宁、山东、福建等出游力比较旺盛的省份游客比重很小。2006年“五一”黄金周张家界旅游客源市场抽样调查结果(表1)显示,整体而言国内游客结构还不合理,国内客源结构有待进一步丰富,真正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生态旅游者。

近几年,在国际客源市场上,韩国客人占张家界市境外游客总量的90%以上,且韩国游客主要集中在中老年游客群体,到2005年达到近120万人次,但从2006、2007年数据显示,韩国市场有逐渐萎缩的迹象(表2)。同时与之相邻的日本市场仅为韩国市场的1/10左右的规模,并且还不是很稳定,表现为时强时弱的特征。东南亚是与我国地域上比较接近的另一个客源市场,但从张家界近几年的数据看,该市场发展也不甚理想。欧美市场在逐渐地打开,表现在2006年与2005年相比出现了成倍增长的游客数量。2007年更是3倍于2005年的游客数量,可见欧美市场在张家界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的状态还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应继续加大欧美市场的宣传和促销,逐渐吸引更多的欧美旅游者。

2.2.2 生态旅游从业人才匮乏

随着张家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游客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但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知识结构不够完善,专业水平较低,讲解技巧不够娴熟,且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此外,各类专业旅游人员缺乏,如导游、政府公共管理人才、旅游企业管理与营销人才、国际化人才严重缺乏,难以满足旅游发展需求。如武陵源区直接从事景区经营管理的有1 000多人,张家界森林公园管理处有1 500多名职工。这些人员大部分都是原林场或农场职工子女和因景区开发建设征地的失地居民,文化层次不高,素质较低。景区的从业人员也大多没有接受过生态旅游方面的教育,对于生态旅游的知识和特点了解甚少。

2.2.3 旅游者生态素质较差

游客在生态旅游系统中占据核心位置,但是大部分旅游者还没有达到生态旅游的素质要求。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常见到游客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一些不好的习惯,这些行为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另外在旅游旺季和人流比较集中的景点和地段,仍然存在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导致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严重影响了生态旅游区的环境质量,降低了生态旅游的价值。

2.3 旅游媒体子系统

2.3.1 旅游业内竞争激烈

张家界的很多景区存在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溶洞和漂流线路的重复开发尤为明显,个别地方和开发商不顾张家界旅游市场整体利益,缺乏全局观念和长远眼光,粗制滥造开发了一些档次不高、质量较低的景点和项目,干扰了核心景区和精品线路的销售,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严重影响了张家界的品牌形象[4]。

2.3.2 生态旅游市场竞争激烈

张家界地处湘鄂渝黔边区,湖北、重庆、贵州均为我国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这些地区也高度重视生态旅游的发展,纷纷将其确定为优先发展的产业,旅游经济效益已经初步显现。这必将在区域范围内引发各地吸引社会资金、人力、信息、技术等资源要素的竞争,同时增加了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选择的机会,加剧了旅游市场的分割竞争态势,对张家界生态旅游的发展构成强有力的挑战。而且这一区域同属于武陵山脉,旅游资源具有较大的同质性,在旅游产品开发上必定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同质性也必然带来同类产品的激烈竞争。因此如何在产品的创意上做文章、组合旅游资源、突出生态特色、形成竞争力是张家界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

2.4 旅游载体子系统

2.4.1 设施和交通体系渐趋完善

张家界作为湘鄂渝黔边区的中心,处于中西部结合地带,南北有枝柳铁路贯通,是东、西、南、北的人、物、信息、交通等交汇处,已基本形成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旅游列车直达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张家界火车新客站己投入运营,常张高速公路已经通车。张家界荷花机场已于1994年建成启用,扩建工程正在进行之中,现已开通至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的航班和直达韩国首尔、釜山的国际包机航线。

旅游交通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旅游日接待能力可达3.62万人。旅游景区建设方面,建成了游道、索道、观光电梯等一批景区重要基础设施。在旅游接待方面,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宾馆400多家,其中星级宾馆57家,床位1.32万张,首家五星级酒店武陵源国际度假酒店于2008年正式挂牌,旅行社65家,其中国际社24家,中国康辉国旅、湖南华天国旅等知名旅行社落户本市。持证导游员2 104人,其中外语导游67人,基本能满足旅游者需要;旅游运输公司14家,车辆1 127辆。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市城区干道网络基本建成,主干道进行了高标准的改造,有力地提高城市形象。

2.4.2 旅游环境破坏现象普遍

部分项目的开发建设对张家界旅游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破坏了项目所在区域的土壤、植被等。除此之外,逐年增多的游客、私家车等不断涌入张家界,给张家界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带来了不少的压力,造成了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

3 张家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议

3.1 强化生态旅游资源管理

3.1.1 实行生态轮休

生态轮休有利于生态旅游区的自我恢复,使景区主动调节旅游流量的时空分布,能更好地实现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化管理。张家界生态旅游景点众多,游客接待不平衡,通过生态轮休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现象,既能合理使用生态旅游资源,又能保护好生态旅游资源。尤其是在武陵源核心景区,可在旅游淡季对金鞭溪、黄石寨、天子山、袁家界、杨家界等主要景点进行生态轮休,更好地维护生态环境。

3.1.2 实施生态工程

实施生态工程将能更好地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5],张家界先后建设了黄龙洞生态广场、吴家峪旅游生态广场等生态工程,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澧水风光带。同时应结合张家界森林旅游资源在生态旅游景区周边建设生态公益林,建立娃娃鱼生态养殖工程,建立干果(如枣子、板栗、核桃等)生态种植基地等,通过这些生态工程的建设创出一条生态环境建设和旅游经济双促进的发展路子。

3.1.3 进行生态监测

张家界绝大部分生态景区处于生态脆弱区,需要建立主动式的生态监测网络,通过常规化的监测来保证及时地发现问题,调整管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旅游景点景区的环境基本要素监测、生物多样性监测、生态安全监测、生态旅游发展监测等[6]。2005年武陵源被建设部列为全国2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数字化试点单位之一,并编制完成了《数字武陵源规划》,《规划》中数字景区应用领域包括了规划监测系统、森林防火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生物资源监测系统、电子巡更巡检系统、视频监控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车辆调度系统、多媒体触摸屏导览系统、LED大屏幕多媒体信息系统、电子导游系统、虚拟武陵源等12个应用子系统[7]。今后张家界应该在实践中发挥这些系统的实效,在生态旅游法中真正加以实施,使之发挥应有的效益。

3.2 充分调动生态旅游从业者的主观能动性

3.2.1 严格控制游客数量

在每年的旅游旺季,张家界各大景区、景点都存在游客超载的现象,尤其是武陵源核心景区、黄龙洞、天门山等生态景区最为严重。因此要做好旅游旺季游客分流工作,同时利用一些工具和手段对游客数量进行控制。根据张家界各个生态景区、景点环境承载力的状况,利用门票等经济手段,利用线路设计、分区规划、提前预告等技术手段对游客进行引导,使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合理布局,以达到不破坏生态系统的目的。

3.2.2 建立科学、完善的生态旅游解说系统

张家界生态导游员不仅要掌握一般的导游知识和技巧,还要有生态学、地质地貌学、植物学、动物学等相关知识,并深入了解张家界历史及文化。在导游过程中生态导游员除了要做好向导和风光的解说外,还要额外履行环境解说的职能,适当对游客作一些科普教育,让游客知道某些行为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自觉避免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行为发生。

3.2.3 调动生态旅游区社区参与管理

(1)使用社区劳动力,解决社区居民就业问题,如武陵源滑竿夫就全部是周围的土著居民,得到了社区居民的普遍支持。

(2)要获得社区居民的支持,还要适当地将生态旅游所得利益进行合理的分配,如门票的分配、景区投资企业的利润分配等都应适当考虑居民的利益,这方面张家界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实施,还应多向其他旅游目的地学习取经。

(3)社区居民作为生态旅游发展主体,应参与到生态旅游开发、规划、经营、管理中来。一些较大的旅游项目(比如天梯、索道、游船等)运营之前,应有居民代表听证,征求社区居民的意见。另外在人文生态旅游项目中,尽可能地利用社区居民资源,比如民俗表演展示尽量采用本地居民,民俗节庆活动全面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等。

(4)应激发广大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张家界的生态旅游很多都是基于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发展起来的,居民有权参与其中。只有社区居民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态素养,主动参与到张家界生态旅游发展的进程中来,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更能体现张家界生态旅游的魅力。

3.2.4 制订人才政策,推动生态旅游发展

合理地利用各级人才,避免浪费人力资源。在人才培养中,各级学校应把生态旅游作为专项内容教授给学生,尤其是针对张家界生态旅游的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如吉首大学旅游学院就有开设生态旅游的相关课程,学生素质相对较高,专科与中专学生培养也要注意引入生态旅游教育内容。同时建立相关机制挽留生态旅游人才,避免人才外流和断层。可建立“生态旅游人才基金”,奖励在生态旅游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此外充分利用生态旅游行业协会职能,建立张家界生态旅游人力资源数据库,进行科学化与规范化管理,以提高旅游队伍整体素质。

3.3 加大生态旅游城市建设力度

宏观上,主要发展以树为主的绿化带和绿色屏障,加强张家界市区周边群山生态林建设,高标准建设城区集防护与观赏于一体的绿地系统。微观上,在市区内要大力提倡庭园绿化,创造“家家都在绿荫下,户户居住花园中”,“处处见绿,步步有花”的优美环境。人文生态环境建设需要精心塑造城市文化,要把张家界蕴涵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同现代文明融合起来,形成特有的文化。

3.4 加强服务设施体系建设

生态旅游吸引物是生态旅游的核心和客观基础,是促使生态旅游者作出旅游决策的重要因素[8]。除必要的精品旅游路线之外,还要深度开发民俗生态文化旅游产品,尤其是原生态民俗文化的挖掘和展示。在生态产品的开发上,原材料要尽量使用张家界本土的,如利用张家界丰富的植物资源,作为食品加工、工艺品制作以及包装材料的原材料。加强生态商品设计和开发,引进生态产品研发人才,利用张家界特有的资源,如土家织锦、砂石画、动植物标本等,体现张家界的地方性艺术风格。加强生态商品的文化内涵,让游客不仅是购买张家界的特产,还能带走这里的文化。

4 结语

针对地域系统内部主体子系统的客源呈时、空的分布不均衡、生态人才缺乏、部分旅客生态素质低下的问题,提出严格控制游客数量、建立科学而完善的生态旅游解说体系、优化生态旅游区社区参与管理、制定人才战略4方面的建设意见,以督促生态旅游从业者和旅客的生态行为,保证其主体子系统内部各生态受益者长久的生态效益,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地域系统内部媒体子系统的同类旅游资源竞争激烈、生态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的问题,提出加强生态城市建设力度的意见。张家界已经拥有品味奇特的山原风貌和风情独到的少数民族文化,但这更加深了城区与景区的旅游价值的高低悬殊,所以城市建设尤为重要。针对地域系统内部载体子系统的旅游环境破坏现象普遍的问题,提出加强服务设施体系建设的意见。此论点关键在于生态旅游吸引物的精巧制作和地区独特文化的营造。

参考文献:

[1]

卢云亭.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J].经济地理,1996,16(1):56~57.

[2] 王兴国,王建军.国家森林公园与生态旅游[J].旅游学刊,1998(2):15~17.

[3] 袁 鸾,吴仁海.张家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17(2):55~57.

[4] 刘水良等.张家界旅游发展整体战略思考[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2):109~110.

[5] 李小龙.论张家界生态旅游开发[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3):175~177.

[6] 梁 慧,张立明.国外生态旅游实践对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启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76~82.

[7] 洪 波.张家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M].长沙:湖南省教育出版社,2006.

[8] 于德珍,李核隆,和 洁.对生态旅游的社会文化效应认识之研究――以张家界为例[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1):252~254.

Discussion on Zhangjiajie Ecological Tourism Regional System and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e Yun,Mo Bao

(School of Urban and rural resources and planning,Jishou University,Zhangjiajie 427000,China)

Abstract:Taking Zhangjiajie ecological tourism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xploration of eco-tourism regional syste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Zhangjiajie City,and propos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which have three aspects-- taking holiday-in-turns system in eco-tourism area,performing the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ecological monitoring.Meanwhile,it proposes four aspects of ecological subject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cluding strict controlling of passenger capacity,optimizing ecological tourism interpretation system,promoting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management,and formulating talents strategy;it reveals two aspects of optimizing ecological carrier strategy,including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ties and service facilities system.

Key words:ecological tourism;regional system;sustainable development;Zhangjiajie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