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平等对话促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平等对话促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平等对话是适应我国教育发展需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坚持在课堂中采用平等对话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融洽师生关系,实现师生的“教学相长”。

[关键词] 教师 学生 平等对话 课堂教学

人类正步入“对话”时代。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仍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学生的被动听学为辅。弗莱雷从“灌输式教学弊病”入手,指出这种方法让学生只能接收、输入并存储知识,把变成了任由教师“灌输”的“存储器”。它一方面可能造成学生被动、服从的权威型师生关系的出现,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学生失去自身的独立性而成为教师的“应声虫”。基于上述“弊病”,我们的课堂郑重提出:教育和教学应该是对话式的,是一种对话性、创造性的活动,“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平等对话,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基础上,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它是适应我国教育发展需要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次革命,将会发挥其在当代教育以至未来教育中的价值。

一、“平等对话”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平等对话融洽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结果。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平等对话使师生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互相尊重对方的人格,情感比较融洽,易于接触、沟通和交流。这样,学生更愿意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所包含的东西,特别是在遭受挫折后所带来的苦恼和不快吐露出来;教师易于触摸学生心灵深处的秘密,从而在认识上产生认同,情感上发生共鸣,观念上发生质的飞跃。通过对话使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彼此接纳,相互造就,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

第二,通过平等对话,课堂教学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的构建和创生,实现师生“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师生之间在平等对话中有了融洽的情感、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发生在对话与合作之中的知识生成。在这里,师生之间是“你——我”式的平等交往的关系,学生作为人格对等基础上的一个独立的“人”的被尊重和承认,生命的价值也得到唤醒与激励。课堂教学因此消除了学生的顾虑和戒备,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课堂教学有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在这个环境中,师生之间彼此接纳、彼此沟通、彼此思考,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在对话交流中,教师和学生思维相互碰撞,相互回应,相互激励,互相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创生,从而达到共识、共想、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第三,平等对话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培养创造力。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双向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平等主动参与者。平等对话教学的实质是创新式教学即主体性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平等对话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平等对话的方式既发扬了民主作风,又增强了角色意识,他们以良好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以真挚的态度期待、欢迎学生质疑问题,鼓励他们提出意见、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在争辩中养成了积极思维、虚心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形成了敢于质疑、善于争辩、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品质,提升了学习的兴趣,激发了主体意识和创造意识。学生在平等对话中学会求知,在平等对话中善于创新,在平等对话中和谐发展。

第四,平等对话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学生知识来源“广、快、杂”,内心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教师如何进行引导,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等这些重要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十分熟悉他所教的科目内容,由单纯的知识的传播者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还要博览群书,钻研业务,锻炼能力,改革教法,把相关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经验和人格之中,这样才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围绕教学目标提出“高、新、奇”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怪”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还必须能针对对话过程中出现的淡化主题、偏离目标等状况予以指导和调控。正如陶行知先生说:“先生造就学生,学生也造就先生。”

二、实现师生“平等对话”的策略

(一)重塑师生关系:平等对话的基础。平等对话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互相尊重,在情感上互相爱护,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沟通思想、联络情感、讨论问题的一种方法。在对话教学中,提倡建立一种新型的“我——你”关系。在“我——你”关系中,师生都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平等的人。

(二)建立师生和谐对话的氛围:平等对话的保证。建立和谐的对话,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应打破“教师中心”的旧思想,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索,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从居高临下的权威中走向平等。教师要从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中走出来,归还学生的话语权,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自主、合作、探究、自由和谐的对话气氛,使学生能够平等地与教师交流,乐于与教师沟通,能充分进入师生对话的情境之中。

(三)设置恰当的平等对话话题,激发兴趣,有效互动:平等对话的关键。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师要实现平等对话必须设置恰当的平等对话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课堂的有效互动。为此,教师设置的对话话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话学习要少而精,问题设计恰到好处。教师就要抓住时机,在教学难点处鼓励学生质疑,实现有效互动;抓住学生的错误为课堂教学的资源,实现有效互动;抓住学生认知上的模糊点,实现有效互动。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课堂的有效互动,才能促使学生在平等对话、有效互动中提升认识,自主建构知识、启发智慧,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生成出许多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二是对话话题应具备科学性、趣味性、开放性、启发性、时代性和综合性的特征。话题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应学生求新、求异、求奇的心理,激发起学生对话、交流、探究的兴趣;不囿于教材,给学生留有发挥和拓展的空间,开启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他们在思考和对话中培养综合、创造、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面向每一个学生:平等对话的落脚点。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既有“学优生”也有“学困生”,在进行实际的对话教学活动中,“学困生”一般都处于被冷落、被讽刺、被耻笑的地位,他们常常被教师剥夺了参与对话的权利,致使他们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够理想。要想实现教学中真正的平等对话,教师就应摒弃“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差别,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教师更应用心倾听,在对话交流中适时地给予对话式的点拨。教师设计的话题也必须让每个同学有话说而不是部分同学动起来,要使话题与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使每个学生都有切身的感受,使他们有话可说。教师在学生出现思维定势时,启发求异;在学生理解不够全面时,适度引导;在学生言及要旨时,点拨强调;在学生意外拓展时,热诚赞赏。只有多一点理解,多一次机会,多一句鼓励,才会使每个学生真正参加到对话中来。

[参考资料]

1.(德)雅斯贝尔斯著 邹 进译《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1991.3)

2.《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现代教育出版社 2008.4)

3.《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新知识新理念新教法学习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