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黛玉是个好老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香菱学诗》是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香菱本名英莲,是“应怜”的谐音。这名字暗示她将一生坎坷。她出身于乡宦诗书之家,五岁时被人贩子拐去,稍长,被卖给小乡绅之子冯渊。拐子收了冯家的银钱,却又将英莲偷卖给薛蟠。无法无天的薛蟠怎把冯渊搁在眼里,钱多又有亲戚撑腰的薛蟠几下子就要了冯渊的小命。眼看就要 “出头”的 英莲,又由狼窝落入了虎口。英莲品貌言行不俗,但不知家在何方、父母是谁,这让薛蟠的妹妹薛宝钗心生怜惜,时时处处善待她,并为其取名“香菱”。薛蟠行为不检点,被柳湘莲一顿痛打。这一番打,让薛蟠终于省了点事,为躲羞,向寡母及妹妹晓明“要成人立事,学习着做买卖”去。薛霸王的暂时离开,成全了香菱的一段好日子。
香菱是个灵秀聪敏执著的女孩儿,但她在薛家与一个大丫头没啥区别,平日忙得没鼻子没眼,常常是丢了“笆儿弄扫帚”。薛蟠出远门,使她突然脱离了桎梏,女孩子家的玩心和雅兴不知不觉中蓬来。宝钗把她带进大观园,无形中给了她一个发展的平台。优雅洁净的大观园是青春少女的天堂。香菱来到这里好像鱼儿游进了青碧的水塘,素怀慧心的她要做一番快乐的扑腾,才不枉命运的垂顾。“海棠诗社”的曼妙少女,人人皆是诗翁,香菱早已暗自钦羡――“偷空儿就看一两首”。借助大观园,香菱深藏于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学习作诗也就成了香菱的夙愿。学诗少不了要拜师,要找一个能教又愿教的老师并非易事。香菱掂掇来掂掇去,那人终于出现了,谁呀,黛玉。
黛玉在世人眼里是个孤傲难以亲近的人。黛玉外表的“冷”与内心的“热”被香菱看了个对穿,所以一心要拜其为师。为什么香菱觉得黛玉亲,而黛玉慨然允诺,待香菱那么友善?原来,黛玉与香菱在身世上有交集。同为孤儿寄人篱下,主动权在他人手中,很多事都需他人援手,无法自己做主。“凡事终是寸步留心”是黛玉在贾府的行事规则。那种惺惺相惜之情不是个中人很难体悟。四十八回写道,进园当晚,趁宝钗等人都往贾母处去承欢,香菱迫不及待寻了个空闲,独自一人来寻黛玉,一点都不讲客套地直陈胸臆:“‘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学!不过是起承转合……’”这段对话满溢着欢欣,两个脸漾笑意的青春少女殷殷交谈,没有算计只有诚意,如两位神交已久的朋友逮住了机会相互表白。
黛玉为师责任心极强,不为师则矣,为就要为好师,她毫无保留地把平生所学体悟到的作诗真谛教给香菱。首先,列举名作,让香菱多读,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对诗歌的语言感悟能力越来越强,诗歌的阅读水平越来越高。其次,黛玉让香菱明白,学诗就要学一流的,王维的五律,杜甫的七律,李白的七绝,这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非常有益的。第三,鼓励香菱大胆想象,敢于创作。黛玉认为,形象思维的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丰富的艺术想象,大胆的想象可以使极平常的生活景象焕发奇特的美感、美质,令人耳目一新。黛玉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每每都是站在香菱的角度为香菱着想,充满了一个好老师应有的禀赋:善于激发学生自信心,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悟性在学习中很关键。知香菱者,黛玉也。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随着精神食粮的大量摄入,她的心灵变得丰盈,当黛玉问她“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
香菱阐释的心得证明了她极高的艺术天分――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她说: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一个不厌其烦,细心指导;一个虚心受教,废寝忘食。“人以群分”那是至理,两个美少女此番相处之洽,感人肺腑,上演的这幕师傅、弟子教学篇堪为后世范本。
香菱得到黛玉的诚心指点,益发信心满满。“出神”“抠土”“皱一回眉,自己又含笑一回”“嘟嘟哝哝”的香菱在宝钗眼里是“这个人定要疯了”!而宝玉则是当着诗社一干人,反驳宝钗,赞扬香菱作诗:“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他这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借宝玉之口,体现出曹雪芹反封建礼教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宝钗听了王顾左右而言他,反而用香菱苦志学诗教训起宝玉来:“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香菱第二稿作成,当众人向黛玉问香菱作的如何,黛玉依然秉承为师的成人之美风范,说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宝钗看了马上讥讽为“原来诗从胡说来”,“可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的他”!潜台词依然还是责怪黛玉惹事。
香菱写第三稿时“挖耳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第三稿诗作的成功,肯定了香菱苦志学诗见了效果,也肯定了黛玉所采取的教学方法的正确。重读“跟大师学国学”系列丛书中的王国维的《人间词语》,忽有所悟:黛玉指导香菱作诗的程序与国学大师王国维所标示的人生三种境界不谋而合。从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借黛玉指导香菱作诗的言语行动,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人从开始学习作诗,到最终成长为诗人的必经之路,而且还揭示了做人的幽曲繁复,成大学问大事业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