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丘陵区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丘陵区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对魏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限制土地利用的制约因素,进行土地整理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评价

关键词:土地整理;丘陵区;综合效益;魏城镇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2

一、引言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增加、全球变化、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等原因,而引起土地耕地减少和谷地矛盾等问题更加突出[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面临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土地始终是一种稀缺的资源[2]。土地整理作为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在有效缓解人地矛盾、解决土地利用问题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展现了土地整理的巨大发展潜力[3]。

二、研究区概况

魏城镇位于游仙区东北部,与绵阳市区距离20千米。幅员总面积为91.12km2,耕地面积为42.78km2,人均耕地0.1公顷,总人口为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万人。

项目区依托成德绵高新科技产业带,位于绵阳科技城的近郊地带,且交通便利,农副产品的现实需求量和潜在需求量非常大。

(一)自然条件

研究区以浅丘间平坝地貌为主,平均海拔515米左右。气候类型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终年湿润,夏热冬暖、气温年较差小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为16.3℃,有利于农业发展。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因为人类经济活动频繁的影响,已经演变为次生杂木林。该区域属浅丘紫色土、黄壤区。

(二)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区共有人口3642人,其中农业人口3346人,人均纯收入4820元。项目区内耕地面积306.35公顷,复种指数2.0,人均耕地面积0.084公顷,基本与绵阳市平均水平持平,人均居住用地31平方米。农业劳动剩余人口801人,均属于外出务工人员。项目区内农民生活水平处于中等。

三、分析与结果

(一)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759.43公顷,各类土地利用现状见表1。

(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公路交通用地少

公路交通用地面积9.6公顷,占幅员面积1.26%,低于游仙区2000年1.9%的水平。公路交通用地少,意味着不仅村道建设落后,而且对外经济联系较弱,这与项目区的地理位置优势并不相称。

2、缺乏抵御自然灾害的工程设施

现有的排水沟主要是洪水造成的冲沟,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和人工防护措施,防洪标准较低。

3、现有农田布局不尽合理

田坎、边角地等零碎地块较多,占用了大量土地,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同时在坡度大于25的地方,还存在部分耕地,对该部分耕地耕作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且耕作难度偏大

(三)研究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的限制

(1)水资源的限制

农业灌溉用水资源匮乏是项目区土地利用的重要限制因素。项目区年降雨量850毫米左右,比绵阳市降雨量(1284.9)少400毫米以上。

地表和地下径流都很匮乏,特殊的地质构造背景导致地下水资源数量有限。

不保水不保肥的土地资源比重较大。

(2)土壤肥力与土壤结构的限制

黄沙泥土(Ⅲ4)、紫黄泥土(Ⅴ3)、紫泥田(Ⅵ1)、紫黄泥田(Ⅵ3)等都存在结构问题。

黄沙泥土(Ⅲ4)、紫黄泥土(Ⅴ3)、紫泥土(Ⅴ1)等都存在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低的问题。

2、社会经济因素的限制

土地重用轻养问题较严重,加上保护性开发力度不够,造成土地负荷过重,地力衰退,质量下降,土地产出率降低。另外,土地利用集约度不够,无法形成规模化经营。

四、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评价

通过土地整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生产效益加大,保证了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项目完成后新增耕地61.13公顷,可缓解当地人地紧张关系,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这一切均有利于保持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

(二)经济效益评价

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区可新增耕地61.13公顷,按项目区总人口3642人计算,可人均增加耕地0.01678公顷。

以新增耕地种植水稻和小麦为例计算,新增水田38.41公顷,按每公顷产水稻7500公斤,水稻一年两熟,每年可增收水稻576150公斤,人均增收158.2公斤;新增旱地22.72公顷,按每公顷产小麦4500公斤,小麦两年三熟,折合平均每年可增收小麦153360公斤,人均增收42.1公斤。(表2)

五、结论

项目区气候条件优越,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并且项目区水资源供给有保证,便于开发利用,使项目区土地整理后农业生产用水有了充分的保障,对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项目实施后效益显著。可增加耕地面积61.17公顷,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丘陵区土地整理工作量大面广,需要巨额资金,且工程技术难度较平原地区大。目前尚缺乏吸纳社会资金投资土地整理工作的政策和机制。因此,需要国家土地整理专项资金全额投资扶持。

参考文献:

[1]Chen Liding,Wang Jun,Fu Bojie,etal.Land-use Change in a Small Catchment of Northern Loess Plateau China[J].Agriculture,Ecosystem&Emvironment,2001,86(2):163-172.

[2]李秀彬.中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J].自然资源学报,1999,14(4):329-333.

[3]罗明,王军.中国土地整理的区域差异及对策[J].地理科学进展,2001, 20(2):97-103.

[4]牛佳,董玉祥.中国土地整理的现状研究[J].资源?产业,2004,6(3):49-5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