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动态血压特点。方法高血压患者60例, 其中, 有30例为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 另外3例为高血压患者, 没有腔隙性脑梗死。对两种情况进行动态的血压监测, 观察在血压方面的不同表征。结果在30例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 24 h收缩压、夜间收缩压、24 h脉压、日间脉压及夜间脉压显著高于不伴有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并且, 非勺型血压的发生有28例, 发生率为93.3%;不伴有腔隙性脑梗死的非勺型血压的发生有19例, 发生率为63.3%, 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论在老年高血压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因素形成中, 收缩压尤其是夜间收缩压的升高, 造成脉压差增大, 会造成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更高比例的血压调节机制出现紊乱现象, 因此, 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1]。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动态血压

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监测的运用中, 采用无创动态血压的监测方式, 主要是通过24 h进行定时血压测量的方式, 能相对准确的测量出动态化的血压, 目前在高血压患者中应用较为广泛[2-3]。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3月期间住院的高血压患者60例, 其中, 有30例为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 另外30例为高血压患者, 没有腔隙性脑梗死。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3月期间住院的高血压患者60例, 其中, 有30例为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 另外30例为高血压患者, 没有腔隙性脑梗死。在伴有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 男25例, 女5例, 年龄71~85岁, 平均年龄75.6岁。高血压病程1~30年, 平均病程18.9年。在不伴有腔隙性脑梗死30例患者中, 男26例, 女4例, 年龄72~88岁, 平均年龄76.3岁。高血压病程2~29年, 平均病程17.6年。分别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因素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血压动态监测方法采用动态化监测的方式, ABPM 监测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 型号CB-2300 型;昼间(8:00~20:00) 每隔30 min测量1次, 夜间(20:00~8:00)每隔60 min测量1 次;每次佩戴监测仪保证至少有24 h的完整记录, 24 h有效数据>80%为合格, 受试对象保持原有生活规律。但袖带充气时测量血压的肢体不应活动。

2结果

在30例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 24 h收缩压、夜间收缩压、24 h脉压、日间脉压及夜间脉压显著高于不伴有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并且非勺型血压的发生有28例, 发生率为93.3%;不伴有腔隙性脑梗死的非勺型血压的发生有19例, 发生率为63.3%, 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30例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 24 h收缩压为(124.2±10.1)mm Hg (1 mm Hg=0.133 kPa);、夜间收缩压为(125.2±11.5)mm Hg;24 h脉压为(50.2±7.0)mm Hg;日间脉压为(50.2±7.2)mm Hg;夜间脉压(51.4±7.9)mm Hg。

3讨论

从当前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来看, 是一种严重危及患者健康安全的疾病, 在急性脑梗死发生闭塞之后, 容易形成神经中枢等一些脑细胞的迅速死亡, 并造成周围血管的严重缺血现象, 这样, 会造成患者生命在短时间的神经堵塞, 就出现生命垂危的现象, 尤其是一些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 会形成更大的影响, 因此, 要时常关注患者的血压动态化特点, 形成整体综合治疗的有效路径[4-5]。

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相对严重的病症, 主要是在脑深部穿支动脉以及分支闭塞引起的深部小灶性缺血现象, 就会造成脑梗死现象, 一般在整个直径上, 大约在0.2~1.5 cm, 多发病在在基底节、内囊以及脑桥等重要部位, 是当前老年患者中最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并且病情复杂、发病率高, 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会造成相应的脑功能障碍等, 会形成血压的不稳定状态, 造成老年痴呆以及假性延髓麻痹。从目前的相关研究来看, 高血压是形成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在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研究中, 患者的平均舒张压相比无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要高的多, 并且在夜间的血压更要表现出一定的高数值[6]。从本研究的效果来看,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夜间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 脉压差增大, 这些因素使脑血管长期处于负荷压力下, 加重血管损伤[7, 8]。在老年高血压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因素形成中, 收缩压尤其是夜间收缩压的升高, 造成脉压差增大, 会造成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更高比例的血压调节机制出现紊乱现象, 因此, 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9]。

参考文献

[1] 郭冀珍, 龚艳春, 王德治, 等.西拉普利对高血压病伴脑腔隙性梗塞患者危险因素逆转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02, 18(2):94-97.

[2] 屈正俊, 娅娜, 骆勤正, 等.左心室肥厚及脉压与老年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7, 23(2):113-115.

[3] 屈正俊, 骆勤正, 彭丽春, 等.高敏C反应蛋白及脉压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探讨.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 9(1):20-22.

[4] 王秀艳, 袁建新, 王轶瑾, 等.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6, 19(03):210-212.

[5] 胡金麟, 贾银红, 宋欣.正常人的血液粘弹性和触变性研究.微循环学杂志, 1998(01):25.

[6] 龚艳春, 郭冀珍, 陶波.高血压病患者脑腔隙性病变危险因素分析.高血压杂志, 2000, 8(03):219-221.

[7] 乔虹.新的国际诊断高血压标准.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1999, 26(4): 253-253.

[8] 刘铁迎.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研究进展.临床荟萃, 2001, 16(16):760-762.

[9] 曾力群.老年高血压103例临床分析.临床荟萃, 2000, 15(7): 301.

[收稿日期:201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