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美军弹道导弹防御作战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美军弹道导弹防御作战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自二战结束后,弹道导弹就成为一件极具威慑力的大国兵器,世界各国都在大力研发弹道导弹。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为了保护自身安全,自上个世纪中页,就开始大力研究弹道导弹防御作战,本文就目前美军弹道导弹防御作战步骤进行探析。

[关键词]弹道导弹,防御,美军

中图分类号:E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142-01

弹道导弹防御作战是为有效应对敌方来袭弹道导弹,保护己方重要战略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新型作战样式。弹道导弹整个飞行过程分为三段,第一阶段从点火到进入预定轨道,称为上升段(助推段);第二阶段进入预定轨道在大气层外作无动力飞行,称为中段(自由飞行段);第三阶段从预定轨道返回大气层攻击目标,称为末段(再入段)。由于弹道导弹射程远,弹道高、速度极快,隐蔽性强,弹头杀伤力大,因此自从弹道导弹投入实战以来,针对弹道导弹的防御作战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的一个难题[2]。20世纪后半叶,随着精密跟踪成像雷达的逐步成熟并投入使用,对空间高速运动目标的识别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取得了巨大发展,其中以美国的区域导弹防御系统(TMD)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最为典型[3]。下面本文从规避侦察、探测预警、锁定跟踪、精确识别、拦截摧毁、作战评估六个部分对美军弹道导弹防御作战过程进行介绍。

一、规避侦察

为了最大程度的保护己方重要目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被敌方发现,因此弹道导弹防御作战的第一步通常是要规避敌方的侦察。弹道导弹作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通常价格十分昂贵,数量非常有限。作为进攻一方,要使有限的导弹发挥应有的作战效果,在进行攻击之前,必先动用各种侦测设备准确判定目标的位置信息。其中,最常使用的侦测手段就是利用侦察卫星进行过境侦察。目前,世界上的侦察卫星根据侦察设备的不同,主要分为:光学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例如美国著名KH-11“锁眼”照相侦察卫星、“长曲棍球”合成孔径成像卫星;俄罗斯的“钴-M”照相侦察卫星等。

为有效应对敌方侦察卫星,在弹道导弹防御第一阶段通常使用精密跟踪成像雷达对过境的敌方侦察卫星进行严密的监控,准确识别敌方侦察卫星的种类、型号以及运行轨道,进而根据侦察卫星的性能特点及星下点轨迹,及时通知位于敌方侦察区域内的重要单位利用相应防护器材进行隐蔽伪装。同时,还可以在敌方O视的区域内制造假目标迷惑敌方,或采用相应干扰技术降低敌方卫星的侦察效果。

二、探测预警

通过侦察,敌方一旦确定了攻击目标,就会择机发射导弹,因此弹道导弹防御作战的第二步是探测敌方导弹发射,及时提供预警。弹道导弹的飞行的第一阶段为上升段,通过火箭发动机的强大动力将导弹送入预定的弹道。这个过程从弹道导弹点火发射到导弹助推火箭关机为止。在这个过程中,导弹会产生巨大的尾焰[4]。因此,在导弹发射第一阶段,通常采用天基红外预警卫星根据导弹发射的尾焰来对导弹进行探测和预警。天基红外预警卫星利用导弹尾焰的红外特征探测到敌方导弹发射之后,能够迅速将获取的敌方导弹运行数据传送至各地面站,地面站接收到预警卫星的预警信息后,经过初步核准校验,立即将信息传送到作战管理与指挥、控制、通信(BM/C3)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进而向各作战单位预警信息并提供导弹弹道和落点等数据。

三、锁定跟踪

敌方导弹在发射之后,在强大推力作用下,将获得极高的飞行速度,这使得防御一方的预警时间十分有限。因此弹道防御作战的第三步是在天基红外预警卫星探测到导弹发射之后,及时锁定导弹,进行跟踪。导弹在发射几分钟之后,就会穿过大气层进入太空,进行轨道无动力机动,这一阶段称为中段,也叫自由飞行段。这时,由于导弹的弹道很高,已经处于地基预警雷达的视线范围内,因此,地面 BM/C3系统会迅速将预警卫星获得的导弹预警信息传送给预警雷达,利用预警卫星提供的引导信息,地基预警雷达迅速有计划地搜索指定的空中区域,以便尽早发现敌方导弹从而实现地基预警雷达与天基预警卫星监视的无缝衔接[5]。地基预警雷达由于具有更大的发射功率和脉宽,因此能够实现精确的锁定和跟踪,一旦地基预警雷达发现并锁定了敌方导弹,就会第一时间把所获得的信息传送给地面上的BM/C3系统,以便尽早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其中预警雷达获得的预警数据将会扩大地基雷达的探测能力,使它们能够提前将雷达波束对准确导弹即将出现的方位,从而为武器系统发射拦截弹赢得更多的时间,使拦截弹能够在足够远的距离和足够高的空域上对弹道导弹实现拦截。

四、精确识别

导弹在进入大气层外自由飞行时,由于没有空气阻力,诱饵弹拥有和真弹头同样的运动特性,可以有效的保护真弹头免受反导武器的拦截。因此弹道导弹防御作战的第四步就是精确识别真假弹头,确保有效打击。目前多数先进的弹道导弹都具有2-10个不等的分导式多弹头以及抛射诱饵弹头的技术,这对精确识别真假弹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6]。因此,这一阶段,具备远作用距离、高分辨力和二维成像能力的精密跟踪成像雷达就成了整个导弹防御系统的关键。在敌方导弹分导和抛洒诱饵弹之后,BM/C3系统将预警雷达的数据传送给精密跟踪成像雷达,引导精密跟踪成像雷达对导弹的分导弹头和诱饵进行成像,根据成像结果,BM/C3精确识别出真假弹头,并将真弹头二维图像作为目标识别依据载入拦截弹识别系统中。

五、拦截摧毁

弹道导弹在中段飞行过程中,运动轨道相对固定,没有己方力量的防护,而且远离战场,是拦截的最佳时机。因此,弹道导弹防御作战的第五步就是设法在导弹中段飞行过程中,对导弹实施拦截摧毁。当前世界上对导弹进行拦截摧毁最成熟的方法就是发射拦截弹进行直接碰撞摧毁。拦截弹根据BM/C3系统提供的拦截路线,向目标逼近,在飞行过程中,通过BM/C3系统内的“飞行中拦截弹通信系统”,不断向飞行中的拦截弹注入修正后的目标瞄准数据,当拦截弹上的红外探测器探测到威胁目标时,便会根据精密跟踪成像雷达传送过来的目标二维图像和拦截弹上的目标识别算法,从大量诱饵中精确识别出真弹头,进而以直接碰撞的方式对它们进行摧毁[7]。

六、作战评估

在拦截弹道导弹时,拦截弹的瞄准精度必须要做到极致,中间任何一个环节稍有偏差就有可能导致拦截失败,因此,导弹防御作战的最后一步就是要紧密监视整个拦截过程,及时对拦截作战的效果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中,精密跟踪成像雷达提供的信息将成为主要的评估依据。根据精密成像雷达获取的交战后的目标信息,确定拦截是否成功,如果成功,则系统转入下一轮作战状态,如果不成功,则重复步骤五、六,进行第二次拦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