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定边县土壤墒情动态变化分析及节水保墒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定边县土壤墒情动态变化分析及节水保墒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根据定边县农田土壤墒情的监测数据,分析了农田土壤墒情的动态变化特点,提出了以提高水分利用率为目标的节水保墒新技术。

[关键词] 定边县 农田土壤墒情监测 节水保墒技术

[中图分类号] S1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8-0102-01

定边县根据地形可划分为两区:南部山区,占总面积的52.78%;北部风沙滩区,占总面积的47.22%。从2008年开始在县政府和气象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县农业局在农技中心成立了墒情监测站。同时,在范围内开展了农田土壤墒情监测和旱情预报工作,为县政府正确判断掌握农田墒情,及时、有效地指导农民灌溉和防旱抗旱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定边县墒情监测站对农田土壤墒情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以长期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制定农业抗旱措施提供参考。

1 土壤墒情变化特点

定边县属于典型的旱作雨养农业区,农田土壤水分主要靠自然降水补给,土壤墒化规律与降水的季节密切相关。从监测看出,定边县农田土壤墒情动态变化阶段呈现倒“W”的形状(见表2)。

1.1 春旱缓和

3月中旬土壤冻层开始解冻,深层水分回升。4月初土壤化冻,据4月25日采集的数据,全县 0~20 cm 层次的土壤重量含水量为12.7%。而红柳沟镇和盐场堡乡农田 0~20 cm 耕层土壤重量含水量在9.7%,耕层土壤墒情不足。此期虽然降水量较少,土壤墒情(表1)表现不足,但可通过土壤自身的调节缓和春季干旱。

1.2 夏季干旱

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7月下旬(见表2),气温开始升高,地表水分蒸发加快,地上作物蒸腾作用增强,进入6月雨水明显减少,根据7月10日全县 0~20 cm 层次的土壤重量含水量为9.1%,土壤墒情严重不足,出现了严重干旱。此期降水量已不足以弥补土壤水分消耗,土壤含水量达到年最低点。滩区、山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干旱,部分作物出现萎蔫现象。

1.3 降雨蓄墒

每年8月份降水开始增多,这个时段降雨较集中,土壤蓄水不断增加,大部分地区墒情适宜,该阶段土壤蓄水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翌年农作物的丰歉。2015年8月1-11日,总降雨量达112L,根据8月8日墒情监测(见表2)数据显示全县 0~20 cm 层次的土壤重量含水量为12.8%,部分乡镇 0~20 cm 层次的土壤重量含水量为14.6%,使该区墒情过多,造成有的地块漏肥,光照不足,庄稼徒长,严重影响了作物的产量。

1.4 缓慢失墒

每年10月下旬,气温逐渐降低,降水、蒸发变化趋于平缓,土壤水分消耗降低,土壤进入缓慢失墒期。冬季气温降低,大地冻结,田间耗水量为全年最低水平,土壤深层水分向上运动,聚集于冻土层中,底墒越好,冻土层聚集的水分越多。冬季失墒的主要原因是地表面积较大,空气干燥,表层土壤水分缓慢散失。

2 推广节水保墒技术

根据定边县土壤墒情动态的变化特点,围绕破解水资源短缺的“瓶颈”,经过不懈探索,定边农业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节水保墒技术体系。推广实施了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地膜覆盖技术,以深松耕、少免耕为主的耕作蓄水技术,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主的以肥调水技术,以抗旱作物为主的结构调整技术,以打窖拦蓄、集雨补灌为主的节水灌溉技术等五大保墒技术。

2.1 推广以地膜覆盖为主的蓄水保墒技术

根据定边农田墒情变化,农业部门引进新的节水保墒技术即全膜双垄沟播。大力推广全膜覆盖技术,通过秋覆膜和顶凌覆膜双垄集流沟播技术的应用,其土壤含水量基本能满足作物生育期的需水量。这些技术具有集雨、蓄水、保墒、增温、防冻、防杂草、改善土体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以及促早熟、提高品质等多效作用。

2.2 推广耕作蓄水保墒技术

蓄水保墒耕作技术是干旱缺水地区最重要的防旱抗旱措施,包括蓄墒、收墒、保墒三个方面,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深耕蓄墒、耙耱保墒、镇压提墒、中耕保墒、深耕、深种和深锄等。部分农户还采取少耕免耕保墒技术,这也是一项重要的防旱节水技术。同时,采取选用抗旱良种、科学施肥、合理轮作等配套措施达到抗旱增产目的。

2.3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根据定边县墒情动态变化,农业技术部门以“科学种养,合理施肥”为原则,推广平衡施肥新技术。平衡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产量水平确定合理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施入量,建立科学的施肥体系,以尽快培肥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这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的增加了土壤保肥给水能力,采取选用抗旱良种、合理轮作等配套措施达到抗旱增产目的。

2.4 推广抗作物为主的结构调整保墒技术

立足当地自然资源优势,根据生态区域的气候特点和自然条件,合理布局,选用水分利用率高、需水规律与降水规律较稳合的抗旱节水农作物,如玉米、马铃薯、豆类、糜谷等。根据旱作区雨热同季的特点,充分利用水热资源优势,降低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

2.5 以集雨补灌为主的节水灌溉技术

在南部山区旱作农业区推广集雨补灌节水保墒技术。该技术是将自然降水利用蓄水窖、集雨面、集流场为主的集雨设施拦截和蓄宿。在利用蓄水调控降水与作物需水在时间上的供需错位矛盾,遇严重干旱无法播种的情况下,进行抗旱播种,可采取滴灌、微喷灌、渗灌、管灌等措施补灌。

参考文献

[1]陈金星,李波.区域农田土壤墒情监测与精量灌溉技术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09,25(2):81-85.

[2]苏亚萍,义县土壤墒情监测工作现状与对策 [J].现代农业科技,2011,10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