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技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技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民族民间舞蹈中的技巧是民族民间舞风格特征的重要体现,本文从民族民间舞技巧的分类、重要性以及和古典舞技巧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使大家更好的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技巧

关键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技巧;审美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148-01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技巧分类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技巧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徒手动作技巧,二是道具技巧。

(一)徒手动作技巧

徒手动作技巧是指不拿道具,运用肢体进行的技巧动作。安徽花鼓灯中的“盘鼓”部分中地盘鼓就属于徒手动作技巧,如“燕子三抄水”、“倒爬城”、“满地抓”、“豚跳”等;东北秧歌中各种蹲、踢、跳、转技巧也属于徒手动作技巧。男生在蒙古族舞蹈和藏族舞蹈中的徒手技巧类似,如“单腿跨转”、“躺身平转”、“躺身蹦子”,女生常用的是各种旋转类技巧,如平转,旁腿转等,旋转技巧主要体现在维吾尔族和朝鲜族舞蹈中。如新疆多朗区的麦西来甫民间舞蹈中的旋转技巧可堪称一绝,快板部分由双人对转发展为竞技旋转,一时间各种跪转、空转、掖腿立转、平转纷纷登场,让人眼花缭乱,惊叹不已。朝鲜族舞蹈的旋转技巧则讲求平稳,优雅,犹如仙鹤悠然自得。

(二)道具技巧

在汉族民间舞中最常用的就是道具技巧,如辽南高跷,舞者踩在高跷上进行表演,脚踩高跷做一些翻腾,跳跃,旋转的高难度技巧。还有东北秧歌当中的手巾花技巧,是东北秧歌中最韵味的地方,有立挂,顶挂,大出手,小出手等。藏族舞蹈中的热巴舞,是由演员手持热巴鼓所表演的“顶鼓旋转”、“缠头击鼓”、“扭腰打点”等技巧动作。维吾尔族中的盘子舞是表演时舞者两手各拿着一小碟子,指挟手筷,和着音乐,边打边舞,边舞边转。并且在头上顶着装满水的碗。民族舞蹈中的道具技巧种类繁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二、运用技巧对民间舞表演的重要性

在全国首届荷花杯舞蹈比赛中,由著名民族舞蹈家海里且木·斯迪克编导的《顶碗舞》,一举夺得了民间舞群舞项目的金奖。这个剧目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关键在于它巧妙地运用了维族原生态民间舞盘子舞中的顶碗技巧。女演员们在表演中头顶盛满清水的小碗,在优美而欢快的音乐中,从容流畅地移动舞步和变化队形,好似天山甜美的清泉流淌不息,好似草原繁花在风中飘荡。其高超绝妙的顶碗技巧和清新独特的艺术风格,一下子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评委和观众。

笔者在读大学本科期间也跳过一个蒙古族技巧性舞蹈《顶碗舞》,在练习的过程中,最困难的就是如何在头顶五个碗的情况下,还能流畅完美的做好肢体动作,同时完成转、快速行进等难度技巧,我们都清楚要想把舞蹈的精髓表现出来,就必须做好技巧动作,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由最初的不熟悉到后来顶着碗轻松自如的快速行走,做到了道具与舞蹈动作的完美结合,在校内校外的比赛和演出中,均受到了好评,这说明舞蹈中运用道具展示技巧这种表现方式很受大众欢迎。所以通过舞蹈技巧的合理运用,既能体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又能被大众接受和喜爱,为民族舞蹈增光添彩。

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技巧与中国古典舞技巧的关系

中国古典舞的技巧是在借鉴了戏曲、武术和芭蕾等艺术门类的技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中国民间舞中的许多技艺性舞蹈也是吸收了武术、戏曲、杂技中的某些技艺性的动作后发展形成的。尤其是汉族民间舞蹈中的许多徒手技巧动作,如飞脚、蹦子、旋子、扑虎、叠肩、赞步等等技巧,它们都是古典舞与民间舞所共有的。“作为传统文化的遗存,中国民族民间舞与中国古典舞在技术技巧和表现方面,有‘一脉相承’的共性特点。而且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技巧对古典舞的技巧的‘借鉴’,不是简单的‘照搬’,而是通过根据自身的特征尽兴兼收提炼的‘再生’。”由此可见,中国古典舞与中国民间舞的技术技巧的根源是相同的,只是同源不同流而已。若从“技术技巧”的变现特征与训练侧重度来说呢,中国民族民间舞表现上注重“诙谐”与“自娱”的情感宣泄,而中国古典舞则侧重典雅、凝重的情感,两者的气质性格、情感表达是有所不同的。中国古典舞的学科比中国民间舞要建设的要早,而且也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技术训练体系。而且在基本功训练上也基本是依赖于古典舞基训的教材。所以我想是因为先入为主的关系,这些技巧就非常自然地就被大家冠上了古典舞的名字。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成果,是舞蹈文化的宝贵财富。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技巧是体现各民族舞蹈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的重要表现形式。了解和掌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技巧,对舞蹈学习者学习民族民间舞蹈风格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审美特征也有十分必要的联系。

参考文献:

[1]满运喜.中国民族民间舞基本功技术训练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