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学的坚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现有的数学教学,陷入了难以自拔的迷茫:加课时,拼消耗,师生苦不堪言;教套路,对题型,复习进入死胡同;重技巧,轻思考,功利私、色彩浓重……数学考试到底考什么?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数学人才?任课教师到底应该怎样配置例题,习题?学生又到底应该如何接近数学,学好数学?本文对现有的数学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数学教学 落实基础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206-01
笔者近来阅读《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其中有一篇渠东剑撰写的文章《春风又绿江南岸――2013年高考数学江苏卷试题赏析》,现节选如下:2013年高考一结束,江苏考生,数学教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2013年高考数学江苏卷试题令人耳目一新,赏心悦目:注重基础,贴近课本,体现公平,给每一位考生以希望;一改近年高考试题竞赛味道浓,技巧强,压轴题仅有少数人问津的局面,几乎每一道题考生都能上手;平淡中见神奇,常规题目寓新意,突出考查了考生的理性思维,强调了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恰逢笔者整理2013年高考数学吉林卷,读后深有感触,不谋而合。从而对现有的数学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对未来的教学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为什么落实基础?
每次质量分析,我们都会大喊:“抓基础知识,抓主干知识”,而实际上由于课时、进度、生源等的关系,我们又有几回真正落实基础?有哪一位考生真正理解了集合、函数、导数、概率、立体几何……真正的本质?教师都是在就题论题,学生也只会在定式思维下解某一套路的成题。教师犹如磨豆的驴子,从早到晚绕着圈转;而学生犹如鸭子,少思考,少过滤,直接吞食。
我们来分析一下2013年的高考试题:
1.设复数z满足(1-i)z=2i,则z=()
(A)-1+i(B)-1-i (C)1+i(D)1-i
2.已知m,n为异面直线,m平面α, n平面β。直线l满足lm,ln,lα,lβ,则()
(A)α∥β且l∥α(B)αβ且 lβ
(C)α与β相交,且交线垂直于l (D)α与β相交,且交线平行于 l
3.已知(1+αx)(1+x)2的展开式中x2的系数为5,则α()
(A)-4(B)-3(C)-2(D) -1
4.设a=log36,b=log510,c=log714 ,则()
(A)c>b>a (B)b>c>a(C)a>c>b(D)a>b>c
这几道题,都是书后习题的改编题。包括解答题中的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都或多或少蕴含着书后习题的影子。显然,出题人的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抓基础!
二、如何落实基础?
1.对于教材的理解
以导数教学为例。在导数概念的引入方面,《标准》要求: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经历由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场,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通过函数图像直观地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可见《新教材》对该模块的处理重在突出导数概念的本质,因此,高中阶段的教学任务应是侧重培养学生对“变化率”的认识,通过函数图像加深学生对导数概念的理解。
2.对于教材例题的理解
对教材中的例题,不屑一顾或照本宣科都不是正确的态度,我们应该合理选用,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功能。课本例题,是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展示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学生解题,依然较依赖例题的教学模式,思路和步骤。力图实现解题的类化,对学生解题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挖掘例题潜力时要对课本例题的设计、解法反复研究。做到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数学思维就像武功中的“气”。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数学思维。学生学习的是“套路”,领悟的是“气”。所以数学思维的培养相当之难。
笔者发现,学生的思维误区最多的是缺少同类问题的辨析,审题不清,偷换概念。其次是知识本身不理解而进入的误区。对于高中生而言,数学思维能力是有限的,而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一项工程。三是要精心呵护,研究,培育学生自然生成的思想和方法。让学生那些稚嫩的思维萌芽有生存的土壤,有壮大的空间。让教学过程自然一点,再自然一点。让师生的思维状态贴近一点,再贴近一点。在教学的预设和生成过程中,少一点“守”多一点“放”;少一点“循规”多一点“出新”;少一点“假大空”多一点“自然性”。要敬畏学生思维成长的力量,让学生学得通畅,不留疑惑,让学生的思维呈现出生动的勃发状态。
三、办法
基础知识如此重要,那么我们从哪几个方面真正落实基础知识呢?(1)例题讲解,课后习题可采用教师板演,学生复制后跟进的模式。不急不躁,慢慢沉淀,慢慢积累。(2)“写提醒”,如:贴标签,“注意认真审题”,“条件是否漏掉”,“计算仔细些”。(3)“做比赛”,研究性学习,由学生轮流自主对某些问题进行考察。(4)“退一步”,由学生来总结思考,“进一步”,由教师提炼规律,“回头看”,看错误,看步骤,看规范。
返璞归真,贴近学生实际,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过程,这是学生获得体验,产生学习数学积极情感的重要过程,从而教学进入良性循环。数学应该有数学的坚守,那就是时刻以基础为方向,为准绳。
参考文献:
[1]邵勤立.课堂导入,演绎数学课的精彩[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0:3-4.
[2]苏立标.探究支撑课堂 智慧演绎精彩――一道高考试题的剖析与赏析[J].中学数学,2011,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