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活教育”的实践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阐述了“生活教育”的内涵,探索教师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学习内容、教学方法、作业设置生活化处理,增强美术学习的实用性,更容易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教学 生活化 生活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102-02
笔者从教资历尚浅,但有幸来到岸小学工作,并作为主研人员之一参与学校“‘生活教育’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临近结题,笔者也对几年来研究“生活教育”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教育理论核心观点认为:“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就受艺术的教育。”现今小学美术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及价值观,因此美术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由于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有着较大的区别,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对美术学习兴趣降低的趋势。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学习内容、教学方法、作业设置生活化处理,增强美术学习的实用性,更容易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有着良好的效果。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结合学生兴趣贴近生活
在新课程教学主张向学生靠拢的大环境下,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应当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链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选取生活中的门、窗户、衣服等用品,以上街、放学、学校生活等活动场面,美化教室、装扮校园等作为教学内容,用符合时代进步的教学内容,如卡通人物、环境标志、宣传广告、电脑绘画等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对于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代艺术形式,学生表现出极强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学生在培养学习艺术的同时,也学到一些成长中必须具备的社会经验和实用技能,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
以小学低学段学生为例,此学段的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材料有初步的认识,对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也有了一定的掌握,他们想象力丰富,会使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大胆、自由地表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在二年级《剪窗花》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尝试在不同班级的教学中创设两种不同的情境,情境一:创设窗花大赛情境,引导学生以游戏竞赛的方式开展窗花制作。学生能大胆想象,运用巧妙的配色和造型制作出造型多样、色彩丰富的窗花,教学效果良好,但由于窗花做好后没有实际用途,学生们的窗花由于保存不善被损坏或丢弃了,课程学习没有链接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受到一定的打击。情境二:创设帮助教师布置教室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本班教室实际情况,设计窗花并运用窗花装饰教室窗面。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仔细观察教室窗面形状、大小,根据教室窗面设计制作出具有良好装饰效果的窗花,有些观察细致的学生还能设计制作小巧精致的窗花,用于遮挡窗面玻璃的小瑕疵。学生将所学知识及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凸显了课程的实效性,更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加强,学生对新课程有所期待,也巩固了对课程学习的持久兴趣。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使课堂教学设计贴近生活
贴近生活、实用性强的美术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教学内容的改变上,而应在传统美术教学的基础上做出改变。教师不应过多地讲解专业、抽象的技能技法,而应当让学生寻找到有效的学习美术的方法及表现美、欣赏美的方法。学生天真无邪、无拘无束、想象力丰富,他们在美术创作中也会有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表现方法及形式,这样才充分体现出美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教师如果一味要求学生生搬硬套技法、步骤去完成,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新精神。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媒介,如课件、参观展览、实地观察等,收集美术存在的空间及表现形式,让学生体会到美术就在生活之中,就在自己身边。
以中学段学生为例,中年级学生相较于低年级学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认识与运用能力都有所提升,这一学龄段的学生表现欲也较强。在四年级《水中的倒影》一课授课前,笔者借助春游的机会,引导学生们在公园人工湖边观察建筑、植物、人物等在水中的倒影,并找出实际景物与水中倒影在外形、色彩的区别,再让学生思考用何种绘画方法记录这些美丽的景象,学生一下子说出了彩笔画、刮画、水彩画、拼贴画、拍印画等。春暖花开的季节,阳光和煦的天气,孩子们外出游玩的兴奋与好奇,收获的愉悦成为创作本课倒影主题画作的良好契机。此次湖边的实际观察为本课的授课做了良好的铺垫,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加入对拍印画技巧的讲解,学生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所学方法,在画纸上尽情表现自己的愉悦心情,作品呈现出的是不言而喻的美好,教学效果自然而然有所提升。
三、创作实践生活化,使作业练习贴近实际生活
美术作业的表现方式十分多样化,有绘画、拼贴、手工、剪纸、折纸等。教师要以生活为基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增加美术作品的实用性,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培养其创作艺术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艺术并非高深莫测,而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灵活多变地处理学生的作业,让学生的作业变成一件件具有使用功能的艺术品,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情感态度,树立基本的艺术价值观,进而保持其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以高学段学生为例,高学段学生美术创作开始逐步进入拟写阶段,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较强,绘画基础也较为扎实,但这一阶段的学生表现欲开始减弱。若此时能将作业设置朝贴近学生的生活并兼具实用性的方向,并以班级标志、徽章的设计竞赛、校运会主体海报、标志、吉祥物设计等竞赛形式开展,将容易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在处理六年级学生创作的《苗绣》一课纹样设计时,笔者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以个人班服图案设计竞赛的形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绘制充满个性化的苗绣纹样,让学生们得到音乐节奏的熏陶,体会美术的创作乐趣以及集体创作的荣誉感。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余组织专题展览活动,如手抄报设计展、环保服装设计展、校园规划设计竞赛等,教学中对学生的作业设计也应选择生活化、实用性强的创作形式,让学生体会到美术创作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生活是一座大舞台,是一切艺术创作开花结果的源泉,任何美术创作如果离开了生活,就会变得生硬呆板、毫无灵气,缺乏美感。美术教师应该在美术学习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蛄海以陶行知先生创立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体系为依据,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让美术教学生活化,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保持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想象力、创作力、观察力以及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