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民族地区文化旅游扶贫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族地区文化旅游扶贫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的若干问题

(一)旅游扶贫开发缺乏共生性

旅游景区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不能仅仅关注单一方面而进行开发旅游项目,更加应该注意旅游项目之间的共生性。旅游项目的外部性很强,分为正向的外部性和负向的外部性。正向的外部性使旅游景区项目之间更加互补、相容,有助于增强整体景区的吸引力。而现在有些景区建立的时候,却对旅游项目之间的关联缺乏周全的考虑,之间关系是由负向的外部性,是类似的、矛盾的,而不是合作的关系。负向的外部性减弱了整个景区的吸引力,将会严重制约旅游景区未来的发展。

(二)旅游扶贫开发缺乏普遍性

旅游扶贫是根据民族贫困地特有的资源,依照市场的发展方向,在各界力量的指引帮扶下,为贫困地区寻找到的脱贫致富的新道路。旅游扶贫的目标是以贫困人口利益最大化,致力于改善贫困人口的经济的旅游开发,与发展旅游的目的是有区别的。而现在旅游扶贫开发主要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而且目光短浅,主要以短期直接获利,直接模仿城市的旅游发展模式,许多贫困居民参与不到旅游扶贫的行动中,所做的旅游项目大多都是由政府或者企业直接管理,对于百姓可参入的地方很少,从而贫困人口很少可以获得收入,并不能拜托贫困的局面。

(三)旅游扶贫开发缺乏创新性

旅游景区发展优势在于其独特的旅游资源,所以,民族贫困地区发展旅游的关键在于自身特色的、稀缺的旅游资源。民族贫困地区与大城市不同的地方在于其特有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环境、安宁的日常生活,这些旅游特色是吸引着回归自然、追求平静的城市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但是,当前很多贫困地区的旅游发展只是简单模仿城市公园与游乐场,按部就班的把娱乐设施搬了过来,并没有考虑到自己资源与旅游实际的需求。景区缺乏创造新性,很难在竞争中存活下来。漫无方向的进行的旅游开发,不注重当地的文化、环境特色,最终只能劳民伤财,破坏居民的生活环境与生产环境。

二、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的新道路

当今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随着“旅游+”浪潮指引,“旅游+文化”为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提出了新的道路。民族地区文化旅游扶贫很好的解决了旅游扶贫中缺乏共生性,普遍性,创新性以及对环境的保护性的问题。

(一)文化旅游扶贫开发具有共生性

“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了旅游扶贫开发中缺乏共生性的问题,相对于有些扶贫开发中出现的自然景点、人造景点、交通设施、宾馆等扶贫项目这间的不协调、不相容,“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就很好的客服了这一点,给旅游项目扶贫加入当地民族文化特色,使各个旅游项目因文化相互关联,融为一体,不仅可以增强独特性,还可以增强整个景区的吸引力,使人们沉浸美丽的风景的同时,感受到当地文化的带来的震撼,从而提升了旅游景区的整体的实力。

“文化+旅游”不光可以在“内部”解决共性问题,还可以在“外部”解决共生性问题。在“外部”解决共生性的很多种,比较突出的就是与电影的相互合作,当地的风景和文化可以给电影带来好的背景与主题,同时好的电影又给当地旅游做出了良好的宣传,两者互利共存,在合作中实现了更好的发展。

(二)文化旅游扶贫开发具有普遍性

“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了旅游扶贫开发中缺乏普遍性的问题,民族地区通过把文化元素加入旅游当中,让旅游产品具有文化的同时,也会增强人们的参与度,文化的加入,使当地局面找回从前的生活方式,他们会穿上传统的服饰,重新拾回遗忘手艺与饮食习惯,这些可以使所有人都得到参与,获得收入。所以,相比较其他民族地区不加入文化的旅游扶贫,文化的加入会使得人民的参与度更强,使得旅游扶贫的对象更具有普遍性。

(三)文化旅游扶贫开发具有创新性

“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了旅游扶贫开发中缺乏创新性的问题,相对于现在旅游扶贫开发建设中出现的大量相似、相近的旅游产品现象,在旅游产品中加入了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有助于塑造了旅游景区的形象。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增添民族地区旅游的特色,在认清楚自身旅游发展的优势所在,通过发展文化旅游,更加有利于未来长久的发展,将会使游客再次的前来。

综上所述,面对如今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出现的问题,“文化+旅游”的模式很好的客服了旅游产品缺乏的创新性及共生性的问题,可以使旅游扶贫的政策优惠更好的到贫困人们当中,同时是对居民生活环境的保护与提升。

三、广西忻城县文化旅游扶贫实证研究

(一)忻城县文化旅游扶贫资源

忻城县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地处广西中部,位于红水河下游。总面积2541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人,有壮、汉、瑶、仫佬、苗、回、满等15个民族,拥有莫氏土司衙署,壮锦文化,民族传统节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1.莫氏土司衙署。忻城土司衙署至今经已有420多年的历史,是广西乃至全国现存古建筑保存最完整、历史最长的土司衙署。目前馆藏文物种类多样,对研究我国土司制度、古建筑及民族史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莫氏土司衙署为忻城的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忻城壮锦文化。壮锦拥有悠久的历史,是壮族人民最精彩的文化创造之一。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强烈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向往。对壮锦文化的挖掘与打造,将为忻城文化旅游发展迎来发展的春天。

3.忻城民族节庆。广西忻城县的民族文化丰富,有壮、汉、瑶、仫佬、苗、回、满等15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89.98%,众多的民族拥有的节庆活动也多种多样,如壮族的三月三歌节、瑶族的达努节和盘王节、苗族的踩花山、仫佬族的走坡节等,丰富的民族节庆,为发展文化旅游奠定了深厚基础。

(二)对忻城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

1.优势。忻城县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主要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多种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藏族,瑶族,苗族、仫佬族等15个民族的文化交融,其中各自传统的文化资源以及文化相互融合产生新的文化资源,为民族文化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忻城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种类多样,各民族的民俗节庆、民宿风光,传统服饰,特色饮食等文化资源不仅观赏性极佳,也可以使人们进行参与,增强互动性;忻城县还拥有莫氏土司衙署,壮锦文化等。种类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忻城县的文化旅游扶贫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2.劣势。忻城县民族文化融合,非物质文化日渐消失。在民族聚集地,各个民族相互影响。很多传统技艺带来的经济效率过低,加之学习难度与强度偏大,愿意学习的人很少。同时,由于缺乏科学的、及时的旅游开发,使得文化资源遭到了破坏,让可以作为扶贫的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荡然无存。

旅游开发路径较为单一,整体水平较低。大多数贫困县的民族文化开发主要以博物馆形式进展,未在整体形成一种文化旅游的规模,使其现在不温不火。

旅游开发定位不准确,宣传不到位。现在贫困地区的民族文化旅游项目,没有找到自己的特色。同时在宣传上,旅游网站建设不完善,细节模糊不清同时缺乏实时更新,使游客难以获取需要的旅游产品信息,难以参与其中。

3.机遇。各界对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旅游扶贫非常重视。今年旅游大会在中国的举办,提出了旅游对扶贫的重要性;广西各个地区都在搞旅游扶贫开发;忻城县也对旅游扶贫高度重视。所以外界的关注为旅游扶贫创造了好的机遇。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全新的旅游消费需求。人们旅游不仅仅局限于对优美的自然环境追求,而且更加对文化层面的东西进行追求。人们在处在当地美丽的环境中时,也对当地的文化、风俗也越来越向往,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不简单是两者相加之和,其功效将远远大于他们之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去寻求更多的精神上的追求,为文化与旅游的发展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4.挑战。旅游文化开发会对原有文化产生负面影响。在对民族地区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当地的文化与习俗会收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与影响。在应对冲击的时候,是选择迎合旅游者的兴趣从而放弃原有的文化姿态,还是保持原有的文化姿态。选择迎合旅游者兴趣就有可能使得民族文化变质,慢慢的使得旅游扶贫的基础消失;选择保持原有的文化姿态,就有可能损失很多的游客,致使民族地区旅游很难生存。所以,如何正确的选择给旅游文化开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综上所述,对广西忻城县文化旅游扶贫的swot分析我们可知。忻城县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的优势,同时处于国家和各界人物也高度重视中国旅游扶贫发展的机遇。但威胁与挑战也着实存在着,人们对民族文化的开发缺乏科学性,使民族文化受到了破坏,加上人们对原有民族文化的遗忘,给忻城县的旅游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扰,妥善的解决当前面临的威胁与挑战是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扶贫的关键所在。

四、忻城县文化旅游扶贫对策

(一)加强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

资源是旅游开发的基础,对民族文化旅游扶贫开发,首要的是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即保护当地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文化旅游扶贫过程中,给予了人们对以前传统技艺学习与传承的动力,所以在此过程中,应该帮助人们寻回原有的民族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背景下,传统的文化需要适应的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因此,需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文化保护观念,找到一个适合的方式,从而对文化传承与发展。

(二)科学的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是综合开发的基础,科学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使得旅游区的内涵具有当地的文化特色,改变传统的旅游模式,提高游客精神上的享受。首先应该整合当地的文化资源,选取与适应时展潮流的文化进行开发;其次,鼓励当地居民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参与;然后,通过聘请专业的规划人员,对不同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做出相对应的旅游扶贫规划,可以防止文化因开发而被破坏;最后,通过政府引导,居民合作的方式,充分发挥当地文化特色,保证扶贫效果与经济发展。

(三)注重文化传播与文化旅游的宣传

注重文化传播,是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途径。发展民族贫困地区文化旅游项目,如果无法让外界知道,也就没有了影响力,旅游扶贫的效果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弱。因此,旅游宣传对发展贫困地区旅游尤为重要。通过媒体及社交软件对旅游进行宣传,从而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政府组织,企业宣传,居民参与,政企民相互合作,协力把民族文化优势宣传出去,提高旅游地旅游的体验,从而实现民族旅游扶贫地区经济永续发展。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