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不同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就结合教学实践,在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谈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指导思维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往往感到困难的是对一个问题不知怎样去思考,从什么角度去思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识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实例实物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在设置悬念上可以在教学新内容前,创设良好的情景,巧妙设问,以引起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的兴奋状态。如教学《可爱的草塘》,我先把北大荒的风貌作这样的描述:“那草原的美丽是作者情愿所见,草塘大如海,美如烟,绿如翠,欢似童,动如浪,还有那草塘挤挤挨挨的鱼,清凌凌的河水……构成了一幅多美的图画啊!然而,北大荒的可爱,它的美远不止这些,你想欣赏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去领略一番,怎么样?”老师形象的描述,学生听了,精神振奋,带着愉快的心情,迫不及待地阅读课文内容,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激趣,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把实物投影、录音、电脑等现代教学媒体运用于教学,以电、声、像化静为抽象的形象,入目入耳。教学《鸟的天堂》之前,先显示课文中大榕树的投影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这是什么树?它的根、枝、叶各有什么特点?接着播放投影片,顿时银幕上出现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并问学生现在的大榕树有什么变化?谁能描述一下这美景像什么?然后出示课题叫学生去读、去画、去议出是怎样描写鸟的天堂的?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去读,去探究课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激发探讨争论,拓展思路畅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以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对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良好作用。如对有争议的问题,当学生提出了多种设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争论,对于发散思维的结果进行比较,鉴别扬弃其不合理的烦琐拙劣的部分选择最优化方案,这就是把学生的思维聚敛到最佳路线上来。这样思维由发散到集中的转化契机使学生既放得开,又收得拢,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训练学生的语文语言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过程要靠语言表达,而语言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说理。如:教学阅读课第十一册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可以围绕宇宙到底有没有生命,开一个辩论会。正方的观点是“宇宙中除地球外还有生命”,反方的观点是“宇宙中除地球外没有生命”,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双方的争论进行总结说:宇宙是怎样产生的?有外星人存在吗?太阳什么时候会燃烧尽?人类能迁居到别的星球吗……宇宙中有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这样争辩开放了课堂,解放了学生。学生积极参与,尽情发挥,在争辩中发展思维,展示个性,也较好地培养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精心巧设训练,培养思维灵性

这里所说的训练是指课堂练习。练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这是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精心巧设有指导性的课堂练习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学习过一个新知识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从这几个方面精心设计练习:①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专项练习;②针对易混易错知识设计对比性练习;③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变式练习;④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训练,巩固基础知识,克服思维定势,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即:“发散――集中”的不断循环,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语文是一门最接近生活的学科,语文知识 来源于生活实践,是生活的抽象化,它内容丰富多彩,最富有生活情趣;而学习的目的又在于运用,语文课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然而,由于深受应试教育影响,语文教学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语文课堂也失去了应有的生机与灵性。这种现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对立。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展示语文课堂的情趣与魅力,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加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多术矣,运用在于人”。当然任何课堂结构引导学生探索创新,都不是单一地使用单种探究方法,而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方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邵武市教师进修学校)

责编 / 郑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