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语文课堂中闪现创新的火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语文课堂中闪现创新的火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创新,从其本质上说是“无中生有”的活动,是破旧立新,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狭义的创新相对于社会或人类来说具有前所未有的首创性;广义的创新相对于一个个体来说具有前所未有的首创性。创新能力是人所具有的,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和发展起来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而独特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创新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激发潜在欲望,启发学生思考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有的孩子还爱把家里的钟表、玩具拆下来,看看里面的究竟。好奇心是孩子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教师要善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还要善于启发他们思考。

把握住适当的尺度,使学生在思考后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八册《沙漠中的绿洲》时,教师揭示课题后,

问:既然沙漠是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为什么会有绿洲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再通过讨论,师生的研读,学生慢慢懂得是阿联酋人民为了改善生活环境,在茫茫沙漠中辛勤种植,精心侍弄,终于建成了绿洲,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你脑海中的绿洲是个什么样的呢?鼓励学生寻求不同的方法去表现。结果,有的学生选择了语言描述,有的学生选择了绘画表现,更有甚者,用音乐的旋律去表达。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在思考中确立了创新意识。

二、崇尚标新立异,发展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型的创造性思维形式。可以说,没有求异,就无谓“创新”。小学生在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常常能别出心裁地提出新异的想法和解法,这是思维独创性的表现。尽管小学生的独创从总体看是处于低层次的,但它蕴育着未来的大发明、大创造,教师应满腔热情地鼓励他们别出心裁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维的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我遇见了过这样一件事情,我要学生用“天真”。

说一句话,正当大家说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一个平常表现内向的学生动了动自己的胳膊,似乎想发言,我叫了他的名字,他的回答有些离奇:今天真热,是游泳的好日子。

教室里静了静,突然哄堂大笑。作为一名教师,你将如何处置呢?从创新的角度看,它也可以理解为是学生思维开放性的表现。当时,我一方面委婉地否定了这种解答方法,另一方面表扬了他思维的独创性,一个教师如果不允许学生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或总是有意识地修改学生的意见,只能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甚至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有许多事实证明,在学生“标新立异”的解法中萌发着创造力的幼芽,教师支持学生就能促进学生的思维不受定热影响,极大地调动学生创造的积极性。

三、鼓励批判质疑,勇于发表见解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在课堂上指着一个盛满水的金鱼缸问:

小学生们:“为什么放入一块小石头进去,水就会溢出来,而放一条金鱼,水却不会溢出来?”

当时没有一位小学生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第二天,一个叫玛丽亚的小姑娘非常认真地对这位科学家说:“老师,您错了,放进金鱼后水也会溢出来。”

科学家肯定了她的回答,向她竖起了大拇指,她也得到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这位敢于批判,不轻信权威的玛丽亚小姑娘就是后来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

古人说:“学贵有疑,有疑则有思,有思则有进。”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捕捉每一个可创造的信息与机会,鼓励学生在知识范畴内去发现问题,大胆提出新问题,最终解决新问题。

记得多年前在教学《东郭先生和狼》的课堂上,正当我总结课文准备结束该课时。

一个学生冷不丁提出了疑问:狼为什么不吃驴呢?驴笨啊,应该容易吃到嘴。针对这个问题,我要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个学生说,在这篇课文里,说的是“东郭先生和狼”,如果狼要去吃驴,那么故事就得改成“东郭先生和驴”了。

另一个学生说,课文主要想表现狼忘恩负义、凶狠残暴的本质,如果不吃东郭先生,这种本质就表现不出来。那个提出问题的学生最后说,我懂了你们的意思,但我从一本书上看到,食肉的动物在饿时,总是先选择食草动物而不是人,我想这点作者可能不知道。听到这儿,我不由得赞许地点点头。

及时地抓住学生质疑的机会,而不是囿于预定的答案而武断学生的答案错误,会激活一批学生,让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发表。

四、引导大胆想象,拓展思维空间

想象是创新的孪生兄弟,想象力丰富的人创新精神也强。亚里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

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给他们广阔的想象空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当提供学生发挥创造的机会,开阔学生的思路,激活其创新的心向。

我在教学苏教版第七册中的《在大海中永生》时,为了启发学生更能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我进行了这样的:

引导:大海在呜咽,寒风在痛悼,在涛声中你仿佛听到了大海在低低地诉说什么呢?这时候,学生纷纷举手

有的说,大海会说‘邓爷爷,你慢些走,我们不想离开你’

有的说,大海会说‘邓爷爷,你为我们做了许多事情,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的’。

……字字句句,悲痛之情,溢于言表。可就在这时,一位同学猛然站起来对我说:“老师,我不同意他们的意见,邓爷爷去世了,每个人都会去世的,是正常的,再说,他是伟人,一定不想我们那么伤心,这时候大海会说‘邓爷爷,你放心地走吧,我们会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的。’他的回答博得我们的赞赏。经常设计这样的问题,是非常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的。

五、设计开放练习,培养创新意识

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标准答案是扼杀创新思想的第一杀手。因此,设计“开放性“习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创造性,例如我在教学《黄山松》时,为了更好地说明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独特姿态,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寻找一种表现三大名松姿态的方法,十分钟后,所有小组都在全班进行了展示,有的是素描,有的是泥塑,更有意思的是人体拼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开放题的使用,使学生由消极地接受变主动地创新,给学生提供了广大的创造空间,有利于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