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初中语文中的“潜台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初中语文中的“潜台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学语文教材中编入了一定数量的人物传记、戏剧、电影作品、古代小说。在教学中,如何处理这一类教材,长期以来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本文就在教学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层面——潜台词的教学,谈一些认识与体会。

在中有这样的一句古话:“听话听音,锣鼓听声。”这句话中的“听话听音”的“音”指的就是隐含在别人所说的话里的真实含义,而这也就是潜台词。所谓潜台词指的是在某一句话的背后所隐含的那些没有直接表述出来的意思,或者说就是话中所隐含的意思。“潜台词”,就是剧本台词中所包含的,或未能完全表达出来的,或不能明说的言外之意。其作用:可以丰富文中的人物的个性,增强语言的幽默感;也可以丰富文章的内涵,给读者或观众以思考的空间。

大凡看过话剧《市长》的观众,或者读过剧本《市长》的读者,都会感觉到,《市长》中有着丰富的潜台词。正是因为“潜台词”的运用,使我们觉得,市长的语言幽默而又和蔼可亲,语言机智巧妙而具有说服力,使得化学家齐仰之“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的条幅撕下而要求“秉烛夜谈”。潜台词的巧妙运用,在剧本中常常出现。但它不是剧本创作的“专利”手段和产品。我们在散文,小说,诗歌中也常常见过,可说是文学创作中的“常客”和“嘉宾”了。“潜台词”并不仅是戏剧台词中的专有手段,同时其他的文学作品中有拥有丰富的“潜台词”,而这些“潜台词”往往是这些文学作品想要表现的中心意思。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初中语文中一篇经典课文。从孔乙己的个人命运及文章结局来说的,明明也算是个知识分子,一直穷酸不说,最终还落得瘸腿后孤独地死去。而其至死,也怕是不曾改变迂腐的思想,其周围的人,也未曾改变麻木的心灵。而其中的各种潜台词也凸显出了人们的那种麻木心灵。《孔乙己》中的掌柜在孔乙己已默默离开无爱、自私、麻木不仁的人间后,反复几次说出“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咋看起来,似乎作者是在表现掌柜的吝啬性格。但我们仔细思考着,不难看出其潜在意义,是对孔乙己一生价值的“盖棺定论”——孔乙己一生全部价值还不如“十九个钱”了!在这篇文中中一共提到了四次“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笔者觉得其中的潜台词不仅是包括了孔乙己的“一生价值”,更重要的潜台词是“科举制度对下层知识分子的毒害太过严重,封建社会的罪恶应该值得深思”。

《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的篇相当精彩的文章,其中的潜台词也可以说相当丰富。文中范进有一段描写是这样的“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这一段化就表明了范进其本身还对着科考有一定程度的想法,从来都不想放弃。当范进看到“中了第七名”的“捷报”,喜极发疯而叫:“噫,好了,我中了!”其潜在意识不难理解:从此告别那穷困潦倒的生活,从此不再受人欺负,从此官运,财运齐亨通。无怪乎昨天被胡老爹“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今天却成了“天上的文曲星”而打不得;昨天还抱着家中唯一的老母鸡到街上换几升米来全家糊一天口,今天却有张乡绅送来银两和房子而“称兄道弟”。当张乡绅得知范进中举之后,给范进送银子,说什么“年谊世好”,其潜台词就是希望能够打好相互之间的关系。但是要知道范进家人“已是饿得两眼都看不见了”,张乡绅也并没有接济过范进家,从这点就能够看出张乡绅此人的势利。其潜在的意义也是在否次封建制度对文人的迫害以及那些人们的势利。

瞧,这潜台词,概括了孔乙己的一生命运,推动了范进中举后的故事情节,使我们读者感觉到,孔乙己命运的悲惨和范进科考中举后荣华富贵的到来。

中国的作品如此,外国的作品又何尝不是这样。《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反复说出“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其潜在之义,是菲利普夫妇急盼于勒归来而改变其家庭生活拮据的状况。从整篇课文来看“于勒”就是一个财富的代名词,是一种位置财富的象征,通过于勒以及家人对于勒的期盼就能够看出“我”父亲的贪财,嫌贫爱富,以及在当时的社会下人们的那种漠视亲情、见利忘义。

又如那《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这一课中的“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项使命。”这一句话富含有丰富的意义。“一个世纪”指的是伏尔泰处于风云激荡的法国18世纪,他鉴证了这个世纪法国的变动。而他所行使的职能和使命就是“培育良知,教化人类”。因此这一句话突显出了伏尔泰的伟大,更是对伏尔泰的贡献的一种肯定。

因此,我们在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涵之义,切不可忽视对“潜台词”的思考和理解。

《苏州园林》一文,作者通篇是在说明“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可全文只字未写祖国的山山水水。但是,这其中也蕴含有对祖国山河的一种赞美,苏州园林的建造者如果胸中没有祖国的山山水水,又如何能够建造出如此,因此这也是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祖国的山山水水的美。文中不是也点出了设计师们“胸中有丘壑”吗?此刻,我们进行《苏州园林》教学,就要引导学生深层次去思考和理解,苏州园林的美,正是祖国河山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言外之意,则会感觉到:祖国的山山水水,无处不美,无时不美啊!

我们进行语文教学,如果忽视了文章的言外之意——“潜台词”,就有可能停留在肤浅的理解水平上而不可深入,甚至文章的“精华”和“真谛”在你身边悄悄地擦身而过。或者说,有时把某一句“潜台词”误为废话而妄加评论之。在初中语文中,“潜台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忽视了“潜台词”就忽视了很多对学生的可教育因素,就如很多古诗。如杜牧的《赤壁》),如果忽视了其“潜台词”,那么就忽视了很多内容。如《雨之歌》,如果不注重其“潜台词”,那么学生就仅只能够停留在“这是一首描绘雨的现代诗”的层面上,而不能够认识到雨的奉献,以及这首诗背后所表述的人生就这雨一样,因为各种原因在物质世界里喧嚣一世,但当生命结束时也如这雨一般一无所有,悄无声息,埋葬在泥土里。

是故,引导学生认真理解“潜台词”之义,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的“个性”见解,创新思维能力,就在理解“潜台词”中得到开发和发展,达到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之目的。通过对教材中“潜台词”的教育,能够让学生理解文中真谛,能够增加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涵义的认识。而且要理解文中的“潜台词”就需要学生主动的去寻找各种有用的资料,例如文章创作的背景材料等。这就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对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也能够有所促进。

为了语文教学的成功,为了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请别忽视“潜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