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通化市坡耕地生态退耕的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通化市坡耕地生态退耕的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通过对通化市土地现状调查,根据坡耕地的特点提出了生态退耕还林、还草、还园的科学合理建议,同时提出生态退耕中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及方法。

关键词:耕地结构 坡耕地 生态退耕

根据土地调查,全市15°-25°坡耕地350671.8亩,其中宜耕309380.7亩,不宜耕15776.0亩,退耕14450.8亩,大于25°的20884.1亩。

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影响坡耕地利用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是农业气候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一是农业气候低温冷害,二是工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三是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毁林栽参、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耕层变薄,有机质含量不断减少。

本市坡耕地利用结构,生产水平较高,产量大的坡耕地,主要分布在梅河口市、辉南县、柳河县。通化县、集安市、市二区坡耕地利用结构不合理,而且坡耕地多为脊薄土地,粮食产量低下,退耕还林没有制定规划,随意性很强,导致不宜耕的坡耕地没有退耕,而宜耕的坡耕地又常年撂荒,至此,坡耕地利用结构急待调整。

1.生态退耕的建议

1.1指导思想

在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规政策的基础上,坚持对土地实行利用、开发、保护三者并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者兼顾的三大基本原则。以生态保护、生态退耕为中心,科学调整坡耕地生态退耕的结构,合理布局坡耕地的生态退耕。通过对生态退耕、生态保护的双重管理,推进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采用先进科学手段,提高坡耕地利用率,充分体现生态退耕在建设生态经济中的作用。

1.2抓住重点

科学制定生态退耕、生态保护的长期规划及相应的配套政策法规,使坡耕地开发、利用、保护工作有章可循,有计划地对坡耕地15°-25°,大于25°的进行生态退耕,确保生态退耕的质量,通过对坡耕地生态退耕基本区域的划定,不断提高人们生态保护的自觉意识;加速退耕还林、还草的步伐、提高坡耕地的利用率。以提高坡耕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高度出发,不断调整坡耕地生态退耕的布局,真正做到退耕一亩保一亩,切实把生态退耕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以达到我们保护生态的最终目的。

1.3根本目标

生态退耕是我省建设生态省的重要战略,也是我省发展生态经济的战略目标,总的思路为:相对集中连片的坡耕地暂稳定持续,松散分片的坡耕地要有计划地生态退耕,增加还林、还园地面积发挥山区自然优势。本市现有坡耕地350671.8亩,其中已退耕14450.8亩,下一步在三到五年内将不宜耕15776.0亩的坡耕地全部生态退耕,并对大于25度的20884.1亩在近两年内进行生态退耕。

2.生态退耕的措施

生态退耕、保护生态,必须有必要的措施作保证。

2.1加深保护生态意识,增强人们的生态退耕观念

保护生态,尤其是保护土地生态系统。土地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综合体,人类从事生产和经济活动,是有一定经济目的,人们为了获取更多更好的产品就要不断的建设好、管理好土地生态系统。

土地生态系统应以林业为基础,农业为主导,家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因此,通过生态退耕可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使水土不再流失,山洪不再爆发,人们有一个绿色环抱的栖息地,生态经济逐步发展有一个新的保障,这样才能使社会经济得到稳定的发展。

2.2生态退耕、力求实效

生态退耕是一项长期、近期目标相结合,生态平衡与生态环境保护利用的具体措施。所以,生态退耕应按照“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全面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从实际出发,本着需要与可能,合理制定措施指标。不能好高鹜远,追求高标准,脱离实际,使生态退耕束之高阁。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阶段,生态经济也如雨后春笋溶入市场经济大潮之中,因此,要充分考虑通化市目前的生态现势性,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