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数学教学的生成促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数学教学的生成促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有教育意义的生成点,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学生旧有的知识点,在学生原有知识点上分析学生的思维状况,找准新知识的切入点,从而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自己的教学更有可行性及可操作性。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把握各种生成类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成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式、内容也是多变的。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弹性化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去弥补课堂教学生成中存在着的差距,积极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生成 思维能力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57-01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为了使初中数学教学生成更有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把握各种生成类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成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如何在生成性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呢?笔者在本文就此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及建议。

在新课程改革中,生成性教学作为一种更加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情感和体验、满足学生的各方面需求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生成性教学主张教师要有灵活的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要随时关注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学中突发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课堂设计要到位

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及教学手段等都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式、内容也是多变的,它的计划性、可控性、完整性也要根据教学内容随时更变。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弹性化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去弥补课堂教学生成中存在着的差距,积极引导学生思维能力健步发展。

1.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找准新知识的生成点,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学生旧有的知识点,在学生原有知识点上分析学生的思维状况,找准新知识的切入点,从而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自己的教学更有可行性及可操作性。例如,我执教《角的平分线性质》时,先要求学生动手制作一个角,然后把此角对折,复习旧有的知识点,复习角平分线的概念。其次要求学生再一次对折,将对折后的角与原来角的边垂直,并且要求学生测出另外两条垂直线段的长度。同时对学生加以指引。经过多次的实践体验,学生得出角平分性的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所以,利用新旧知识的结合,找准新知识的生成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在思维过程中培养了思维能力,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2.从学生生活出发找准新知识的生成点,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经验,如果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展开教学,寻找新知识的生成点,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更加有效。例如,在《有理数的加法》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去探究问题,学习新的知识。

问题:一位同学在一条南北向的跑道上,先走了50米,又走了2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的位置位于出发点的那个方向,与原来的位置相距多少米?然后我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去讨论,再由小组的代表把本小组的探究结果展示出来。下面就是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的结果。

①先向南走50m,再向南走20m;②先向南走50m,再向北走20m;③先向北走50m,再向南走20m;④先向北走50m,再向北走20m。引导学生们归纳出结果之后,我又引导学生:“如何用有理数的加法来表达呢?”在大家纷纷讨论探究下,又得出了下面的四个等式:(+50)+(+20)=+70;(+50)+(-20)=+30;(-50)+(+20)=-30;(-50)+(-20)=-70。

因为此题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学生踊跃参加讨论,在讨论时对有理数的相对位置有了明确的理解,在分析问题时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锻炼。

二、教学中积极引导思维

生成性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应具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既能根据总的目标来判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否有教育的价值来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又要使教学中新生成的问题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促使学生思维的顺利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可采取“因势利导”的策略,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根据学生的反馈――“因势”,做好教学的调控工作――“利导”,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以情境促思维。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创设情景让学生对某些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思考联想,从而构造出新颖独特的解题模式。

例如,如图:已知AD∥BC,∠1=∠2,∠3=∠4,直线DC过E点交AD于D,交BC于C。求证:AD+BC=AB。

这两幅图就是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通过发展性思维得出的解题方法。第一幅图,学生在线段AB上截取AF=AD,连接EF;通过证CBE≌FDE,得出BF=BC,由此来证得AB=AD+BC。第二幅图中,学生延长AE、BC,交于F点,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证明AD+BC=AB。

这两种方法都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所以,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思考,而不是被动地去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联想习惯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2.以反思促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败之处或疏漏之处,这些不足之处必然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我们要经常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学习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基础,以致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教法与学法的选用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是否有碍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实际教学是否死扣教案,缺乏灵活性……针对问题积极寻找原因。

总之,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时时关注学生的思维动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把自己的心灵与学生的心灵相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建构,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江蕾《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2月

[2]曾夫《教学细节看理念》,中国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 [3]刘然《课堂教学细节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