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安平视点:中医药在中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安平视点:中医药在中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整个10月,最头条当属“屠呦呦”这个名字了!――85岁的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凭借抗疟疾药物“青蒿素”与两名海外科学家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其创制得益于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正因如此,屠呦呦获得诺奖后表示,中医药是个伟大宝库,“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

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的一名科学工作者,屠呦呦获得诺奖,原本应是一件让国人尤其中医药界无比兴奋、荣耀的事情。然而,此事却引发了又一轮的中西医之争,这不禁让本刊记者想起不久前在微信朋友圈悄然流传的一篇文章《中医将亡于中药》。文中提及,价格虚高、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已使得时下中药信誉尽毁,严重危害了病人的健康,也使得中医成为病人久治不愈甚至病情越治越严重的“替罪羊”。

尽管本刊通过互联网搜索后发现这是几年前的旧调,但其实有关中医药命运的类似讨论在民间从未断绝,尤其在崇尚科学迷信主义的今天,中医药的发展避不开这些现实困境与敏感问题。那么,中医药是否真的衰退了?中医药的种种“神奇”该怎样解开?中医药能走向世界吗?这是许多中医药人的思考,也是山西振东制药集团董事长、北大客座教授、山西中医药大学医药管理学院院长、主任药师李安平先生尝试求解的题目。

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借此契机,本期“记者观察”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振东,对话安平。

中医真的会亡于中药吗?

安平视点:有危机才会有新生,规范发展是硬道理

中药价廉且毒副作用小,早已是深入人心的观念。但如今,中药材市场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价格出现暴涨,使其脱离了“简、便、验、廉”的初心,而且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农药残留超标等中药材混乱问题也长期困扰市场良性发展。正是如此,不少业内人士才会大呼,“中医将亡于中药!”

“不同的人看中医药,眼光是不一样的。我希望人们能‘正眼’看待中医药。”

面对“劣迹斑斑”的中药材市场现状,李安平有着自己的思考。中医药理论是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的。近些年,随着市场放开以及利益驱使,中药材不再独善其身。安平董事长提到此前争议较大的“双花之争”。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而与之一字之别的山银花无论是来源、价格,还是形态、功效都与其大不相同,但一些不法商贩为谋取利益,以价格低廉的山银花冒充金银花,其治病功效可想而之。还有黄芪和党参,市场上急功近利的不规范种植屡屡出现。以甘肃和山西为例,振东专门做过检测分析,甘肃出产的黄芪和党参,其有效成分含量不及山西的一半,价格自然也不同,所以会出现以次充好。此外,中药材滥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以及提前抢青等现象也较为普遍,导致中药材品质无法保证。

“中药之所以能治病救人其内在含量至关重要。含量如何保证?用药部位、采收时节非常关键。该用根的就不能用叶,该3月采收就不能4月采收。俗语说得好,3月茵陈4月蒿,5月6月当柴烧。抢青没有含量,意味着没有药效,那买回去就是一堆废品。但中药材市场抢青为何会屡禁不止?原因很简单,利益驱使。比如连翘,正常情况产新时间应该在7月中旬,抢青所采鲜果还嫩,瘦小干瘪,有效成分含量低,但据了解,6月已经有货源开始进入毫州、安国和成都市场。这些低含量的连翘进不了要求严格的药厂,只能退而求其次进行市场销售,不管这些货源最终流向哪里,都是劣药,只会给百姓健康带来危害。”

不过,这些在李安平看来完全可以通过监管来规避。

“最关键的问题是中药材行业缺乏一个有效的标准和规划,以炮制工艺和药效成分检测为例,原先要么是没有标准,要么标准过于滞后,要么就以国际标准评估,既不符合实际,也难以规范。再加上外行管理内行的局限性,很容易造成中药材市场的无序发展。好在,国家已经注意到这些情况,并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今年4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国家级规划,明确提出重点建设包括冬虫夏草在内的100种濒危稀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

紧跟着5月7日,我国首个《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出台,提出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走出去”。

“可以说,两部《规划》的出台照亮了中医药发展的光明前景。此外,近期还了2015版《中国药典》,新版药典进一步扩大了中药材品种的收载和修订,既向国际先进标准看齐,又充分考虑到我国制药工业、制药水平的实际,同时也注重中医中药的特色,在品种收载、检验方法完善、检测限度设定以及质量控制水平上都有了较大提升。这些都利于规范市场,根治乱象。所以说传统中医药不仅不会消亡,相反会更加健康的发展。”

时下的中医药产业是衰退了还是前进了?

安平视点:现在是中医药产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在国内,近年来唱衰中医药的声音隔一个时期就会冒出来引发一阵骚动,认为找西医看病,什么病吃什么药,药物的不良反应写得清清楚楚;找中医看病,不同医生开出的方子可能很不一样,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玄妙。所以,一旦出现吃中药久病不愈或病情越治越严重的情况,一些人就会不加甄别地指责中医药“不科学”或是“伪科学”。倒是国外,在大力借鉴、改造中医药的传承方面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大有风靡之势。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蒋永光在瑞士行医近10年,他就目睹了中医药行业在这个美丽富裕小国的日益兴盛。瑞士中医药起步较晚,但发展却很快,目前的普及程度也是欧洲国家中最高的。不仅瑞士城镇遍布中医诊所,而且中医已经进入瑞士社会医疗保障体系,诊疗方式甚至比国内也更具中医药特色。

“在我看来,‘中医药不科学’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它无视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繁衍和昌盛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是一种不顾事实的噪声和喧嚣。以非典为例,为何我国在疫情控制以及病情治疗上能取得突出成绩,无疑是独有的中医药在其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中医药学不仅是古老的传统医学,也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更是一门具有神奇功效的学科。”

从小在山西长治农村长大的李安平对中医药可以说有着切身体会。“我们小时候没有条件打针吃(西)药,一旦身体不适用的都是最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我对中医药有着无比的信任。特别是当我进入到这个行业后,更是被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所深深吸引。中医药并不仅仅在养生方面有良效,在临床急救方面也是屡建奇功。”

李安平讲了两个发生在自己亲人身上的例子。一位是他83岁的老母亲,前年突发性贫血入院,随后莫明发起高烧,查不出病因,各种措施都用上了,就是退不了烧,医生束手无策。李安平从省城太原请来中医名家赵杰。望闻问切后,赵杰开出一剂以葱白、党参、附子等几味常见中药材为主的方子。让李安平想都没有想到的是,只按方子吃了3付药,母亲的病症就神奇般地消除了。

还有女儿的一次诊疗经历,也让李安平再次体会到中医药的“神奇”。安平的女儿前些年在一次检查中发现患有卵巢囊肿,但由于其生长十分迅速,不少医院专家都认为是肿瘤。为最后确诊,李安平带女儿慕名找到北京广安门中医院的林洪生教授,一张方子对症开出,奇迹出现,喝了第一天,囊肿就明显缩小,服药3周后,囊肿已完全消除,一直到现在都没复发。

“这都是我身边的案例,难道能说中医药不神奇,不科学吗?目前,在心脑血管、妇科、消化系统、肿瘤等领域,中医药的应用效果非常明显,科学界已无法回避。不是中医药不科学,而是现在的科技手段以及西方哲学理念、方法论等还不足以破解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理论。研究中医药应从中医特质出发,从中医核心观念、思维模式出发,在更广阔的视域中去思考和探索中医药,才是撬动传统中医药理论科学性发展的关键。”

振东药业这几年在中医药产业上的发展就有目共睹。2003年,振东开始进行大面积的中药材种植;2004年,振东药物研究院在北京成立,中药品种的基础物质研究以及二次开发成为振东制药的研发重点;2009年,振东制药的苦参规范化种植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2013年,振东再度投资5.5亿元打造50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2014年8月,由振东制药牵头,以岭药业、广州香雪等联合发起的“环太行山连翘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正式成立。其目的是将环太行山区域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连翘资源优势转化为强劲的产业优势,进一步推动我国独具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的连翘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7月1日党的生日这天,振东中药材平顺车厢沟基地喜迎“检阅”。山西省副省长王一新、长治市市长席小军、长治县县委书记吴小花、县长秦军以及省、市、县相关部门领导一行16人,在李安平的陪同下到基地考察。基地叶苗翻卷,绿意盎然,一片盛景。

在贵州和新疆等省区,也有振东药业正在建设的中药材基地,振东这种大面积开展中药材种植的做法既带动了当地经济建设,更主要的是确保了振东原材料的品质。

作为山西首家登陆创业板的上市企业,振东药业的掌舵人李安平被称作是中国医药界的李书福,振东制药则被誉为是医药界的吉利汽车。企业的快速发展必须要有先进的管理体制做保障,身兼山西中医药大学医药管理学院院长的李安平这些年走对两步棋,一个是战略,一个就是管理。

中医药能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安平视点:中医药走出去是大势所趋,但还缺临门一脚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代表,尽管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正不断加快,但目前除针灸外,中医药尚未进入国际主流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多数只能以食品、保健品等身份出现。

“中医药确实是个好东西,现在很多国外专家都在研究中医药,愿意发展中医药。因为他们已经发现,在数十万个化学成分中,花费不可估量的时间和金钱去研究一种药不合算,而且西医西药的副作用、弱点也日益凸显,需要寻找新的医学突破。那么对比之下,中医药的理论思维和辨证论治方法的特色优势和生命力就越发显现。尽管中医药走出去是大势所趋,但还缺临门一脚。”李安平介绍,目前,国内的健康产业规模大概在3万亿到4万亿元,而近几年国家一直在着力推动中医药发展列入国家战略,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届时健康产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

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中医药产业,基于“治未病”理念,在健康服务领域优势明显,所以未来的5到10年中医药的发展将有一个大跨越。不过,中医药不单是医药,更是一种文化,既要传承,又要创新。这就需要中国企业家率先垂范,传播中医药理论,“武装”国外专家,让他们认可,同时按照中医药自身特点和优势实现现代化,这才能让中医药真正走出国门。“现代化了的中医仍然是中医,而不是西化的中医;现代化的中药,是符合中医理论的新中药,而非西化中药,也不等于植物药,更不能‘废医存药’。”

我们看到,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李安平率振东集团已经先行一步。2012年5月,振东制药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山西中医学院联合建立振东中-澳分子中医学研究中心,确定首批5个合作研究项目,内容涉及中医药学藏象理论以及山西省道地中药和优势中成药的二次创新研究,这是我国首次采用“国际化校企联合”模式组建的第一个以中国著名中药企业冠名、设在西方著名综合大学的国际化研究机构。2014年6月,李安平赴美考察调研,先后参观了华盛顿、纽约、芝加哥等城市的多个企业、研发机构和研究实验室,就医药研发、医药未来发展战略和中医药如何走向国际等方面与美国同行进行了深入沟通和交流。

“我的想法可能比较天真。我希望通过企业联盟实现中医药产业化;希望借助现代比较先进的如系统生物学、分子网络学等理论解释中医药,推动中医药走出国门。”李安平坦言。

天真带来的是好奇心,带来的是成功梦想。屠呦呦凭借青蒿素获得诺奖,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荣耀。而在本期“安平视点”里,中国中医药的锦盛年华似乎为期不远。我们对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临门一脚”充满期待,向百忙之中接受《人人健康》采访的安平董事长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