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语天然万古新 繁华落尽见真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语天然万古新 繁华落尽见真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夹竹桃》一文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全文用美丽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在万紫千红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季老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尽管很多学生都见过夹竹桃,但仅是对其外在形态有一定的认识,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把握夹竹桃坚韧的品性,赏析夹竹桃在月下迷离动人的美景,自觉感悟文章中蕴含的人生情怀,这应该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一、品味语言,在语言文字中走个来回

季老的散文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夹竹桃》一文便是集中体现了他的这种语言风格。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着重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语言文字的美,感悟夹竹桃的坚韧品性及月光下的美景。

片段1:

师: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划出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2)圈出句中关键词语,简要写下自己读后的体会。

生:自读自悟,写批注。然后交流划出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谈自己读后的体会。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这里的两个“又”字,让我体会到了夹竹桃花开不败的韧性。

师:平时写花都是说“花开花败”,季老呢?

生:花败花开。

师:他为什么这么写呢?

生:这样正好写出了夹竹桃的生机在延续,具有生生不息的韧性。

师:非常好!其他同学对于这句话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我从文章里一朵花写到一嘟噜花,也感觉到了夹竹桃越开越旺,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这就是韧性。

师:是啊,从花败写到花开,从一朵花写到一嘟噜花,让我们品味到的是夹竹桃生生不息、花开不败的韧性,这就是表达顺序上所呈现出来的效果,看似平淡普通的语言,却蕴藏着无穷韵味,这就是季老的智慧。

……

在上面这一片段中,我紧扣“韧性”这一关键词,通过让学生默读、圈划重点词句、品析语言文字、感情朗读等环节,充分感受夹竹桃韧性的可贵。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关键词句,在对语言文字的涵泳、品味中,既感悟到夹竹桃可贵的品性,又体会到语言文字的丰富与美妙,从而提高了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像这样以关键词句为抓手,带领学生潜心会文,让学生体会到文本的语言美、人文美,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同时抓住关键词句,还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片言居要、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使语文教学删繁就简。

《课程标准》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在教学之后的“幻想”部分时,我让学生在触摸语言文字后,展开想象,调动学生丰富的阅读体验去看、闻、想、读,把课堂变成一个个性的、灵动的、诗意的空间,让学生想象美妙的画面,感受美好的意境,在文章的精美语言中走个来回。

二、揣摩写法,在对比衬托中感受构思精妙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然而季老却不同意这种说法。他在《漫谈散文》中说:“综观古今中外各名家的散文或随笔,既不见‘散’,也不见‘随’。它们多半是结构严谨之作,绝不是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的轻率产品。”在这篇文章中,季老创作的严谨不仅体现在首尾呼应的结构上,体现在字斟句酌的语言上,还体现在对比衬托的写法上。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仅引导学生从语言内容中去关注课文写了什么,更从言语形式上去关注课文是怎么写的。

片段2:

师:夹竹桃的韧性还表现在哪些地方?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无不奉陪。”我从这里的两个“一直到”,看出了夹竹桃的花期很长,说明有韧性。

生:我从“无不奉陪”这个词也看出了它的韧性,因为这里的“无不”是个双重否定,就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师:夹竹桃“无不奉陪”谁?从上文中找找看。

生:(快速浏览第三自然段,找出其他十四种花。)

师:这些花在庭院里开得怎么样?

生:开得非常热闹。

师: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引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这种默默无闻的无不奉陪,这种持之以恒,就是夹竹桃的韧性。

师:这是写夹竹桃的文章,可季老却用了整整一段来写其他的十四种花,你想过季老为什么要这么浓墨重彩地写其他花吗?

生:这是对比衬托,用其他十四种花的热闹和花期不长来对比衬托夹竹桃的韧性。

师:是的,用百花的热烈张扬对比衬托夹竹桃的默默无闻、始终如一,用百花的花开花落来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开不败、生生不息。看似寻常的安排,透露的却是构思的精妙,让人叹服。

师:所以,季老要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这一点韧性……(引读最后一句)宋代沈与求曾说夹竹桃是“摇摇儿女花,挺挺君子操”,这种默默无闻、生生不息、始终如一,不正是夹竹桃这一花中君子的可贵韧性吗?

……

在教学夹竹桃的“韧性”品性时,我引导学生关注了言语的形式,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带着他们勾连学习了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在对比揣摩中让学生了解了对比衬托手法的精妙,明白了季老是用百花的热烈张扬对比衬托夹竹桃的默默无闻、始终如一,用百花的花开花落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开不败、生生不息。

《课程标准》指出,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应“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因此,我始终认为,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言语表达形式,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中留意文章或重要片段的谋篇布局和层次结构,精巧生动的句式运用,别有韵味的叙述描写,从而真正达到积累、运用语言的目的。

三、感悟情怀,在字里行间细品独特情感

《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告诉我们,语文课堂应注重让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碰撞;亲近作者,与作者交流,从而让学生与文本和作者进行“零距离”的心灵对话,达到心灵相通、情感共鸣的目的,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而在这篇文章中,季老在争奇斗艳的万花丛中选择既非名贵、又不娇艳的夹竹桃作为吟咏的对象,正寄寓了他的追求和趣味,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自觉感悟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怀,感受季老对夹竹桃的独特情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醇。”季老的散文洗尽铅华,回归本真,其实,我们的语文课何尝不应该如此呢?删繁就简,回归本位,为学生的语言发展、精神发展、一生发展打下底子,这才是真实、朴实、扎实的语文课。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