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舞台艺术中扇子形象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舞台艺术中扇子形象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国扇是一种内蕴甚丰的文化器物,运用到舞台艺术之中,对于各门类艺术都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扇子 舞台美术 戏曲 曲艺 舞蹈

舞台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大艺术,它包含有舞台美术、戏曲、曲艺、舞蹈等众多门类,每一个门类又可以分为不同的小门类。我们谈舞台艺术与扇子的关系,实际上是谈具体的艺术门类中扇子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一、舞台美术中的扇子

舞台美术深深烙有扇子的印记,以扇子作为舞台背景或舞台装饰的设计十分普遍。以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栏目为例,初期它的舞台背景就是画一大彩扇或一大书画折扇,这也具有了屏风的意义,但是更增添有活泼的舞台气息和深厚的文化意蕴。后来几年《曲苑杂坛》的舞台美术设计便是在“扇形”的主旋律下进行革新和创造。有时以多摺的扇形架构立于舞台,边缀灯饰,逐折亮灯,显折扇展开之貌:逐折熄灯,仿折扇收合之形。有时以群扇组合布置场景,用几柄大扇框主场,若干小扇点缀空间,疏密有别,错落有秩。有时用几个门洞式结构进行舞台搭景,用一柄灯饰大扇形作为衬景,隐现于毗邻的几个洞门之后,而几枚扇形图交错布于门旁条框之中。1997年夏,《曲苑杂坛》舞台场景更是将一柄光扇布于显要位置,束射的光柱如扇骨,每两束光柱之间饰以或大或小的花点,如开屏孔雀翠羽斑斓。两侧斜排六柄半开的七骨折扇,或玫红色或淡蓝色的扇面上,各缀交叠的两只半开小折扇,如捕光捉影的蝴蝶在翩翩飞动。在右前方斜立台前的方屏上,一幅大扇面书写“曲苑杂坛”四个大字。可以说,扇形已经成为该栏目舞台美术设计的宠物了。

在舞台美术的布景中,扇形的表现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从最初一面悬坠子的大挂扇下两人说对口相声,到利用大的扇面形象作为舞台背景来烘托舞台氛围,进而发展到抛却扇之形、而取扇之意为布景和道具,用一条条如同折扇骨形的灯箱,依次倾斜布列,从台下一定角度望去,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折扇。1994年春节晚会的旋转舞台上,就有四组条状的灯箱相聚合,每组皆似扇一柄,分具绿、红、蓝、黄四色,交错丛立,灯光明灭,如幻似真。在《综艺大观》三峡工程专场中,也可以看到简洁明快的非扇似扇的场景。

从很多大型演出活动的舞台布景中,我们都能够追踪到扇魂的存在,可以说,以扇形或扇意进行舞台布景已经成为舞台美术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戏曲艺术中的扇子

戏曲艺术具有强烈的民族性色彩,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上,重视表演技巧,具有很强的程式性和意指性。扇子与戏曲产生关系的历史由来已久,宋代杂剧表演中,就已经有扇子的使用。现藏故宫博物院的两幅宋代绢画,绘有宋杂剧故事:担任末角色的演员,或腰间插扇,上有草书“诨”字,或背插一扇,上书“朱色”二字,此扇便是戏曲表演的专用道具。河南偃师宋墓出土一方宋杂剧演员丁都赛雕刻砖,上雕有演员丁都赛演出的形象:腰系帕带,背插团扇,双手呈抱拱稽揖之状。

现在扇子依然作为戏曲表演的重要道具之一,在全国众多剧种中得到广泛运用。如东北的“吉剧”和“龙江剧”,其基本表演继承了“二人转”四功(说、唱、扮、舞)一绝(扇子、手绢等绝技)的传统,重视扇子功的训练,对扇子的运用有独到之处。山西“左权小花戏”是“一小二花三有戏”,“花”就指舞姿多变,扇法花哨,其扇法有二十多种,其中蝴蝶扇最具有特点:演员左右手各执一柄折扇,行走踮步,两扇颤动如蝴蝶飞舞。湖南“零陵花鼓戏”,旦舞巾,丑挥扇,其扇子功从开扇的基础上发展了腰花扇、头花扇、展翅扇、反背扇、吊耍扇、高低扇、平铺扇、摆扇、抛扇、绣球扇等十种扇花。云南壮剧中用扇表演也有耍团扇、半扇、甩扇、抖扇等二十余套。正因为此,许多剧种中都有了“文不离扇,武不利刀”的说法。

那些发展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大剧种,如京剧、昆剧、豫剧等,对于扇子的运用更加成熟,积累了丰富的扇子表演文化。在戏曲舞台上,扇子成为各个行当都必备的道具,舞台上常用的扇子有折扇、团扇、羽扇、鹅毛扇、芭蕉扇、竹扇、阴阳扇、龙凤掌扇、日月掌扇等等,不同品类的扇子能充实不同身份、性格角色的表演,使舞台艺术更加完美。帝后出场,由两名宫女分执绘有龙凤图案的长柄“龙凤掌扇”随侍帝后身边,就代替了全副銮驾。小姐、丫鬟用团扇,差役、轿夫用葵扇,谋士、军师则持白羽扇。舞台上折扇用的最广,但生、旦、净、丑行当不同,折扇样式、大小、色彩、质地也是不同。另外各角色对扇子的使用表演也要与其身份性格相吻合:花脸扇子大摇,平添其威仪;小丑扇子半开,更显其滑稽;武生噼啪开扇,表现其敏捷;生旦则轻拢细摇,文生以扇尽展其潇洒,旦角以扇掩饰其娇羞。这种戏曲用扇的典型化设计,在昆剧中有四句口诀:“文胸武肚轿裤裆,书臀农背秃光郎,瞎目媒肩二半扇,道领画袖奶扇旁。”[1]这就概括了社会不同阶层人物用扇的特点,也是戏曲用扇表演的要领,能收到以少胜多、画龙点睛的效果。

扇子功属于戏曲四功(唱、做、念、打)中的“做”功,基本动作有挥、转、托、夹、合、遮、扑、抖、抛等。通过这些基本动作,配合身段,衍化出各种舞姿,耍出各样扇花,形成各种用扇程式,以表现人物情绪,刻画人物性格。舞台上用扇,也有时是出于技巧性的需要,如川剧变脸绝活,演员往往凭借一把折扇遮脸瞬间变换脸谱;表演喷火绝活,一人口喷火星,一人用扇扇其背臀,来模拟风扇泥炉。

以上这些都是将扇子作为实在的扇子使用,另外还有在舞台上借用扇子虚拟为他物使用的:以握笔之资执扇,可当作毛笔写字;将扇子展开细看,可当作书信来读;平放肩头可表演跳担;用手一托又当作茶盘;其他如刀枪、马鞭等皆可用扇来模拟。扇子与戏曲结成了密切的关系,以致于被称为戏曲表演的“万能道具”。

三、曲艺艺术中的扇子

我国曲艺是一门说唱的综合性艺术,约有三百多个曲种。古代宋朝的“唱赚”与“诸宫调”、“鼓子词”,都是风靡一时的说唱艺术。据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记载,艺人演唱兼具诸家脸谱的“赚”曲,当时遍及秦楼楚馆,也传入宫廷。宋泗水潜夫的《艺流供奉志》,列出南宋宁宗朝“唱赚”艺人二十二名,有“扇李二郎”者高居榜首。《西湖老人繁胜录》中也称他在临安北瓦子勾栏作场,工“唱赚”。显然,艺人姓李行二,冠“扇”于姓名前,足见时人对他“唱赚”时善于用扇的赞赏。

现代的东北二人转有“一绝”便是耍扇子,辽阳、海城一带的二人转尤其以善耍扇子著称。哈尔滨的二人转演“猪八戒放风筝”,以各式扇花来配合放风筝的动作,拉扯虚拟的一根长线,让人想象有风筝在空中翻飞翱翔的情态,可谓表演得淋漓尽致。

为人们所熟悉和喜爱的相声表演,也 是与扇子关系密切。传统的二人对口相声,“逗哏”往往手中持一把长柄折扇,就可使出十八般武艺。如相声大师侯宝林在表演《卖包子》的段子中,一会儿将折扇一合,虚拟肩挑包子笼屉叫卖;一会儿又将扇子撒开双手托捧,表示包子托盘,又表示买了豆腐端回家;再而把扇子合拢了当作菜刀切豆腐、切面团。在《改行》段子中,合拢扇子当刀切西瓜.展开扇子当端货架子,学唱京韵大鼓时又以扇子当锅铲“敲碎了”沙锅。

传说“评书”起源于“唱大鼓书”,由从柳敬亭学艺的王鸿兴传于徒弟“三臣”(安良臣,何良臣,邓光臣),于清朝雍正年间兴起。当时已经成为定例的三件必备道具就是扇子、手巾和醒木,现在仍是如此。扇子可用来虚拟他物,它在艺人的手中也是随着说书的内容而赋予不同的性能,说枪就是枪,说剑也是剑,展开来当书信,竖起来是盾牌,颤抖摇动,可拟流水风声……

要虚拟出故事的情节情景,带给人们想象的天地,这对艺人的表演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艺人必须掌握“八技”,实际是八类共有“八八六十四技”,其中扇子使用的“八技”为:扇与歇、展与收、替与更、转与握、抛与接、战与礼、移与定、文与武,艺人对此要做到精熟活用。

四、舞蹈艺术中的扇子

人类舞蹈应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巫术活动,它较早地成熟并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且扇子也很早应用到舞蹈之中。《旧唐书》中称,“汉有盘舞,今录《散乐》部中。又有幡舞、扇舞,并亡”[2]。但汉代扇舞具体形制如何已不得而知。南朝宋、齐、梁时有一种称之为“稗扇舞”的舞蹈,《通典》卷一百四十五乐五记:“宋明帝自改舞曲,歌词犹存,舞并阕。其@舞,梁谓之@扇舞也。幡舞,扇舞,今并亡。”[3]但“@扇舞”的舞具并非扇子,而是一种有柄的单面鼓,就像今天北京地区的太平鼓。从古代墓葬的壁画中可以看到当时扇舞的情形,甘肃酒泉嘉峪关晋墓壁画中,有墓主“燕居行乐图”的描绘,画上有一位舞伎的形象:她身着朱砂、黄、绿三色裙,上衣饰以五彩接袖,两手各执一“单门扇”(或称便面)正在飘然舞动,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较早的扇舞。扇舞是我国舞蹈中古老的传统形式,古人也多有题咏,《艺文类聚》卷四十三就有梁简文帝的咏舞诗:“纳花承x概,垂翠逐瑞舒。扇开衫影乱,巾度履行疏。”[4]卷五十六还有梁元帝的咏舞诗:“东方晓星度,西山晚日斜,觳衫回广袖,团扇掩轻纱。”[5]可见古代扇舞之流行。

今天的舞坛上,扇舞也成为历演不衰的文艺节目备受人们的喜爱。一个典型的代表是古典单人舞《春江花月夜》,它充分运用扇子,很好地表达出该舞蹈诗一般的意境。在光影陆离的舞台中央两把毛茸茸的雪白毛扇拼成巨大花朵,微微抖动的羽毛扇传达出生命活动的气息。在朦胧光影中,从“卧鱼”舞姿中渐渐现出一位豆蔻年华的窈窕淑女,扬扇、掏扇、颤扇,扇影伴随着清丽舒缓的音乐而层叠恍惚,如梦如幻,两把羽扇舞出了一片花香袭月、雾笼春江的醉人夜色!

中国的扇舞也在不断发展创新。古代的扇舞多为女性所演,动作轻缓柔和,典雅流畅。其实舞中之扇不仅能体现阴柔与含蓄之美,也能够表现出阳刚与豪放之情。如九七年春节晚会《龙扇舞》,在急骤的伴乐节拍中,演员们挥动彩扇和红绸,队形整齐划一,瞬间变幻,动作干脆利落,让人目不暇接。它去除了传统扇舞中阴盛阳衰的气氛,扇出了雄强的气势。

中国的民间舞蹈也喜爱用扇子作道具。在北方流行的汉族民间舞蹈秧歌,就是使用扇子或手帕、彩绸进行表演,不同的角色手执不同的扇子,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而挥舞成趣:“云南花灯”舞演出时,舞者男执彩灯,女执花扇、花灯,在舞动中灯扇交错,飘然律动,纯朴自然而又优雅洒脱,人们将其比喻为秀美别致的“山茶花”。其他如南方的“采茶灯”舞蹈,舞者左手提茶篮,右手执彩扇,载歌载舞。江西“赣南采茶舞”,舞者动作有扇子花,又分为男女通用的单扇花和多用于女性的双扇花,并形成了舞扇花的基本要领:“扇花变花在于手,力在手腕不在肘,左甩水袖右摆扇,十指牵着两臂走。”[6]演员的表演因扇花编排运用得巧妙而引人入胜!显然,扇子与舞蹈已经密不可分。

综上所述,扇子的形、神、意、趣,已广泛而深刻地融入到舞台艺术之中,并丰富和发展了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提高了舞台艺术的文化品味。扇形之物成为颇受中国人民青睐的形式图样,特别是折扇扇面,一形之中两条直线斜而对称,两条曲线短长有别,如此曲直相因,长短相补,阴阳相生,刚柔相济,充分显示出其灵动而不失于漂浮、稳实而不隐于呆板的神韵。这一点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理念,所以扇子受到了人们的赏识,并且将它完美地化入到舞台艺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