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信息技术教学是高中学段非统测科目,但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能力方面是不可替代的,本文就个人多年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一点经验,做以下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

在过去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我总认为信息技术这门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上机操作,如何利用网络,课堂上基本上都是教师讲解演示,学生观看演示、然后学生上机练习操作。结果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太好,基础好的学生还没等教师讲完,他就会操作了;而基础较差的学生还没有听明白你在讲什么,还有部分学生上课走神,不注意听讲,更不知道你在讲什么,这样一节课就结束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长时间这样只能加速学生的两极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有别于同类的其他学科,不作为高考科目,学生学起来相对比较自由,没有考试的压力,但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未来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和要求,探索适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激发学生潜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尤其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这一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感受:

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术学科,其存在和发展具有自身的科学思想指导,这如同其它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等一样,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还需要其学科科学思想的培养。但是对于信息技术这一课程来说,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并没有对此加以注意,教授的多是实际的技术运用,对于信息技术所依存的逻辑思维、分析认识与设计执行,都没有相应的内容涉及。这样的教学思想,久而久之就会偏离信息技术作为技术学科的本性,也会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失去兴趣,更无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明显。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使课堂真正的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之中,要使学生由刚开始的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师生互动,进而能够主动学习。而这一过程需要有好的兴趣引导和推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取一些贴近生活,并且学生能亲身体会到的实例,这样学生才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共鸣。由于课程本身的开放性,和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学习的方式方法也各不相同,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要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贴近生活的比喻,深入浅出的讲解,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

二、要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尝试采用鼓励和诱导相结合的方法,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抵触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确保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便是学生动手操作量大,绝大多数学生在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个别性辅导量也大,如果一个一个的去教,教师根本忙不过来,后边没有被辅导到的学生肯定会失去耐心,从而积极性受到挫败,如果长时间这样这些学生就会越学越无兴趣,越练越觉得“没意思”,最后变得疲塌厌学。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兵教兵”的教学方法。我让一部分基础较好、掌握较快的学生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中去辅导,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可以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少部分学生惧怕老师的现象。从而使学生不会的问题都得以解决。在这种分组教学的情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没有失去,教师正好可以重点地去辅导个别“学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各种操作,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同时,在同学互相帮扶学习中还增进了友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和谐合作的学习氛围。另外,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摆正自己的观念。在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努力将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很有用,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在解决问题中学。

三、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的一些日常活动或实践。这些贴近生活真实的、而又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的内容或技能,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分解,一个个任务的完成,最终它们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从中提炼出一些基本思想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这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造性和明显的时展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方法既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实用性和层次性,也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2.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分解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引导,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具体教学过程如下:“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

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个有趣的完成任务的过程,学生不仅可以建构出本学科的知识结构,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过程使学生掌握了该学科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合作、创新等重要的品质和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创新、信息利用和信息交流等各种信息素养

总之,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教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需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经常反思,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深入浅出地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君玲,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体验,[J],计算机时代,2007-07。

[2]吴志权,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法初探,[J],中小学电教,2007-01。

[3]甘丽霞等,创设情境兴趣教学,成才之路,期刊论文,2010年

[4]乔拥军,基于Blog的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应用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9年

[5]李东旺,浅析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方法,承德职业学院报,期刊论文,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