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稻水象甲的防治研究进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稻水象甲是能够严重为害水稻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对稻水象甲的物理、化学、生物、农业等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稻水象甲;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S435.1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177-02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属于鞘翅目,象甲科,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现已扩散至亚洲,是一种严重危害水稻的世界性检疫害虫[1-4]。稻水象甲除危害水稻外,还可取食禾本科及莎草科的一些杂草,寄主植物达7科56种[5]。它具有孤雌生殖、潜水性强、越冬成虫死亡率低、成虫多食性等特性,有利于其扩散和传播[6]。对其防治一般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理[7-8]。
1 物理防治
据徐静发等[9]报道,利用物理方法防治稻水象甲,可有效降低对环境的危害。
1.1 灯光诱杀
由于稻水象甲成虫有趋光性,第1代稻水象甲成虫趋光性更强,黑光灯、频振灯、白炽灯、高压汞灯均可用于对稻水象甲的诱杀,从而有效压低其数量。将诱虫灯均匀放置在稻田的四周及中心,放置高度约1.5 m。每台灯可防控稻田面积约1.67 hm2。在稻水象甲发生季节,每天18:00 至次日6:00开灯,雷雨天除外。灯光诱杀在无风天效果好于有风天[9-10]。
1.2 防虫网防治
该防治手段的操作方法:整好地后,在水稻移栽前,绕田设置高度为3.5 m的20目纱网作为防虫网,底部埋入土中0.5 m[9]。为方便农事操作,进水口可用20目铁网代替纱网,防止稻水象甲随水流进入网内稻田。水稻移栽后5 d起,网内成虫量和幼虫分别只有对照虫量的3%~5%和15%左右,防虫效果分别为82.6%~93.5%和85.0%。
1.3 覆膜防治
稻田覆膜后,秧苗破膜插入。覆膜仅能降低幼虫密度,防治效果可达70%[9]。
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主要是采用化学药剂对稻水象甲进行毒杀。常用的药剂有噻虫嗪、锐劲特、吡虫啉、三唑磷等。
2.1 使用单一药剂
高俊全等[11]报道,200 g/L氯虫苯甲酰乳油150 mL/hm2防治稻水象甲,施药后7 d和14 d,防治效果可分别达84.2%和94.3%;5%来福灵(顺式氰戊酯)乳油375 mL/hm2、40%毒死蜱乳油900 mL/hm2、20%丙溴磷乳油3 600 mL/hm2、40%辛硫磷乳油900 mL/hm2,施药后14 d,防效分别可达100.0%、93.8%、93.8%、75.2%,但40%辛硫磷的速效性好。
2.2 使用混配药剂
高俊全等[11]报道,20%辛硫・三唑磷乳油950 mL/hm2防治稻水象甲,施药后14 d,防效可达90.1%。曾燕清等[12]报道,用持效期较长的阿克泰(噻虫嗪)、锐劲特、吡虫啉与三唑磷混配,对稻水象甲幼虫和成虫有很好的防控作用。其中,对稻水象甲成虫的防治,采用20%三唑磷加1.8%阿维菌素,施药后1 d防效可达100%;对幼虫的控制,用20%三唑磷乳油2 250 mL/hm2+25%阿克泰(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 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或用20%三唑磷2 250 mL/hm2+5%锐劲特[化学名:(RS)-5-氨基-1-(2,6-二氯-4a-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亚磺酰基吡唑-3-腈]悬浮剂750 mL/hm2对水750 kg/hm2喷雾,效果最好,可将5丛水稻虫量从施药前的150头左右压低到10头以下。
3 农业防治
3.1 消除杂草
为了降低虫源基数,在水稻收割后,应及时焚烧稻草及稻田周边杂草,可焚烧处理或用除草剂灭除[13]。
3.2 合理施肥
偏施氮肥的稻田,幼虫量大,因此应合理搭配氮磷钾肥,科学施肥从而降低虫口密度[14]。
3.3 适时排水
稻水象甲成虫产卵及卵孵化后幼虫的成活都有赖于静止水,因此及时排水可减少稻水象甲的产卵量并降低幼虫的成活率[14]。此外,土壤干旱也可有效控制稻水象甲末龄幼虫为害。
3.4 水旱轮作
2016年刘志峰等[15]报道,水旱轮作可以恶化稻水象甲的生境,是防控稻水象甲的有效方法。
4 生物防治
4.1 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
孙文鹏等[6]、李晶津等[16]先后通过在室内的试验研究表明,稻水象甲可被嗜菌异小杆线虫和夜蛾斯氏线虫Otio品系寄生从而致死。稻水象甲经这2种线虫处理5 d后死亡率分别达到97.5%、82.5%;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浓度线虫处理下的稻水象甲成虫的死亡数均有增加。在插秧后,稻水象甲成虫返回秧田时及稻水象甲幼虫发生期施放稻水象甲的病原线虫,可有效遏制稻水象甲的数量。而施放线虫的最佳剂量,尚需进一步的试验确定。
4.2 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
在生物防治方面,国内外已从稻水象甲成虫上分离到多种病原生物,如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琼斯多毛菌(Hirsutela jonesii)等。微生物杀虫剂在该虫的治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17]。
蒋明星等[17]2002年报道,分离自稻水象甲虫尸上的球孢白僵菌,孢子悬液浓度达107和108孢子/mL时,浸渍接种稻水象甲成虫,第6天成虫累积死亡率可分别达到35%~70%和45%~90%,约在第9天累积死亡率达到峰值。比较不同浓度孢子悬液处理稻水象甲的效果,经中低浓度(孢子悬液浓度为104~106孢子/mL)处理的同期死亡率,明显低于经高浓度(孢子悬液浓度为107和108孢子/mL)处理的。
2000年柴一秋等[18]报道,致病性生测显示,稻水象甲对金龟子绿僵菌较为敏感,特别是成虫产卵期,致病率可达90%以上。绿僵菌在早稻插秧后立即投放,防治效果好。
于凤泉等[19]2008年报道,田间喷施绿僵菌孢子悬浮液(3.0×1013、5.0×1013、7.5×1013孢子/hm2 3个剂量)1次,经7~9 d采集田间成虫室内饲养1~10 d有近50%染病死亡。菌剂(5.0×1013孢子/hm2)首次处理后15 d对稻水象甲成虫的防效为66.7%~88.3%,按卵密度、幼虫量计算菌剂的防效为分别为59.9%~82.7%、68.4%~79.6%,菌剂处理较对照稻谷增产23.4%~31.8%。
4.3 利用天敌防治
稻水象甲成虫可被鸟类、蛙类及蜘蛛、步甲等天敌捕食[20-21],因此可利这些天敌起到防治效果。
4.4 稻鸭共生技术
2012年,赵 旭等[22]报道,在稻田生态系统中放养鸭子,对稻水象甲成虫的防效可达92.56%,对水稻白叶率的防效可达98.15%。
5 结语
物理方法防治稻水象甲,对环境无污染,但灯光诱杀受气候条件限制较多;覆膜防治对成虫无防效;防虫网防治效果较好。化学防治通常速效性好,但对环境有不同程度污染。农业防治有一定的效果,且适用于大面积防治。生物防治效果较好,但速效性较差。稻水象甲对我国而言是入侵生物,一旦侵入就无法根除,宜采用综合防治措施[7-8]。综合防治是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点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易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的、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的方法以及其他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害虫控制在不足危害的水平,以达到保护人畜健康和增加生产的目的[23]。因此,对于稻水象甲的防治,应考虑防治效果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 参考文献
[1] 余宏斌,方海维.稻水象甲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22-123.
[2] 齐国君,高燕,黄德超,等.基于MAXENT的稻水象甲在中国的入侵扩散动态及适生性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12,39(2):129-136.
[3] 时盛伟.稻水象甲与水稻螟虫的关系及其夏季生殖特性[D].杭州:浙江大学,2006.
[4] SAITO T,HIRAI K,WAY M O.The rice water weevil,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Coleoptera:Curculionidae)[J].Applied Entomology and Zoology,2005,40(1):31-39.
[5] 肖铁光,周社文,李姣,等.稻水象甲的生物学特性[J].作物研究,2007(1):41-43.
[6] 孙文鹏,丛斌,董辉,等.昆虫病原线虫防治稻水象甲幼虫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1620-1621.
[7] 杨铭.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与推广[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8] 商晗武,程家安,蒋明星,等.浙江早稻谷中稻水象甲的存活研究[J].昆虫学报,2003,46(2):190-195.
[9] 徐静发,陈赤,杜劲松,等.稻水象甲物理防治新技术试验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8(2):26-27.
[10] 黄澍,胡美英,官珊.检疫害虫稻水象甲的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昆虫天敌,2004,26(2):86-90.
[11] 高俊全,孙宇,邢春强,等.几种中低毒杀虫剂防治稻水象甲成虫的效果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0):48-49.
[12] 曾燕清,李贵龙,杜永春.不同药剂对稻水象甲成虫防治效果及对幼虫控制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6(1):60.
[13] 周社文,谭小平,成进,等.稻水象甲种群扩散机制及控制对策[J].植物检疫,2006,20(6):343-344.
[14] 魏明荣.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及综防技术[J].福建农业,2008(4):22.
[15] 刘志峰,张茂文,廖晓军,等.水旱轮作防控稻水象甲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6(4):104-106.
[16] 李晶津,钱海涛,董辉,等.昆虫病原线虫防治稻水象甲成虫的室内测定[J].中国生物防治,2007,23(2):188-190.
[17] 蒋明星,商晗武,程家安,等.球孢白僵菌对稻水象甲成虫的毒力测定[J].植物保护学报,2002,29(3):287-288.
[18] 柴一秋,陈祝安,冯惠英,等.金龟子绿僵菌对稻水象甲的致病性[J].中国生物防治,2000,16(1):22-25.
[19] 于凤泉,田春晖,李志强,等.绿僵菌对稻水象甲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08(6):5-8.
[20] SAMUELS K D Z,PINNOCK D E,BULL R M.Scarabeid larvae control in sugarcane using Metarhizium anisopliae[J].J Invertebr Pathol,1990, 41:135-137.
[21] 于凤泉,李志强,刘培斌,等.稻水象甲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辽宁农业科学,2003(6):19-20.
[22] 赵旭,傅杨,刘萍,等.稻鸭共生技术对稻水象甲的生态控制效应[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3):7766.
[23] 魏洪义.害虫综合治理[R].南昌: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