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热针配合毫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观察电热针配合毫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电热针配合毫针针刺组)和对照组(毫针针刺组)各50例,经过治疗3个疗程,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愈显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0%,愈显率为55.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电热针;椎动脉型颈椎病;毫针
[中图分类号]R24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23-74-03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常见类型之一,是由于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钩突关节增生,软骨及韧带肌肉、筋膜等发生退行性改变,压迫或刺激椎动脉,使其周围血管发生痉挛或直接压迫血管造成管腔狭窄,以颈部疼痛、眩晕为主要表现的颈部疾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中医(眩晕)范畴,该病发病率高,且发病逐渐年轻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平行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们运用电热针加毫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并与单纯毫针治疗5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密云区中医医院针灸科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共50例,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0.1±15.1)岁;平均体重(62.13±8.31)公斤;平均病程(5.36±4.10)年。对照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41.1±14.7)岁;平均体重(63.08±9.03)公斤;平均病程(5 82±3.9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1.2诊断标准
参照1993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及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颈性眩晕,改变或颈部活动时眩晕加重,旋颈试验阳性,时伴有头痛,耳鸣,颈肩部疼痛及上肢麻木等颈椎病相关症状。体格检查可有颈椎棘突、斜方肌及棘间韧带、椎旁等局部压痛点。x线示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出现反弓,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颈椎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伴或不伴椎管狭窄等表现。
1.3纳入标准
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者,年龄18~60岁。自愿加入本试验,且能够坚持接受治疗及检测者。
1.4排除标准
不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者;小于18岁或大于60岁者;近期口服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者;眼源性及耳源性眩晕者;美尼尔综合征、高血压、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症候群所致眩晕者;颈椎有骨折、脱位、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结核、肿瘤、感染等;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及精神障碍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恐惧针灸者;无法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者。
1.5治疗方法
1.5.1治疗组予电热针配合毫针治疗。
1.5.1.1
电热针取穴颈三针(天柱:在项部,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方发际正中旁开1.3寸;百劳:在项部,当大椎穴直上2寸,后正中旁开1寸;大杼: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双侧共6个穴位。操作方法:先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皮肤后,使用电热针(北京华针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规格0.4mm×25mm快速刺入穴位,直刺15mm,得气即止,用北京华针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DRZ-1型电热针治疗仪通20~90mA电流(根据中医“顺应四时”理论,夏季20~50mA,冬季50~90mA,春秋季40~60mA,并且病情变化及个人耐受程度调整电流强度,根据“舌为脾胃之外候,苔乃胃气之熏蒸”理论,舌暗红取下限,淡红取上限;苔黄厚取下限,薄白取上限),温度在35~39℃。
1.5.1.2毫针取穴双侧风池、后溪、悬钟,百会,四神聪,脑三针(脑户穴:在后头部正中,当枕外隆凸上凹陷处;脑空穴:在脑户穴左右各旁开2.25寸。共3个穴位)。先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皮肤后,使用毫针(北京汉医医疗器械中心生产的汉医牌规格为0.25mm*40mm毫针),快速刺入穴位,悬钟穴直刺20ram,阳陵泉直刺30mm,后溪穴直刺20mm,风池穴向对侧眼球斜刺20mm,百会穴平刺15mm,四神聪向百会方向斜刺15mm,脑三针向枕外隆凸下平刺15mm。
1.5.1.3疗程每天治疗一次,周末休息2d,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5.2对照组予毫针治疗。取穴、疗程均同治疗组,全部穴位予毫针治疗,将电热针操作改为毫针操作。
1.6观察项目
观察2组总体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将眩晕1个主症和头痛、颈项酸痛2个次症分别分为4个等级,由轻到重分别按主症0、2、4、6,次症0、1、2、3的权重计分,各项计分之和即为临床症状/体征积分。
1.7效标准
依据文献标准拟定。临床治愈:眩晕、头颈肩酸痛等症状体征完全消失,3个月内无复发。显效:眩晕、头颈肩酸痛等症状体征基本消失,3个月内偶有复发。有效:眩晕、头颈肩酸痛等症状体征好转,有时有不同程度的眩晕、颈部不适等症状。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或中断治疗。
1.8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1示,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由表2可见,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引起眩晕的疾病很多,椎动脉型颈椎病为其常见疾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椎动脉狭窄、痉挛,从而导致血流不畅、变缓,脑部供血不足而致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以眩晕、后头痛、颈部酸痛、恶心及视物不清为主要临床表现。其根本病机在于气血流通不畅,经络闭阻不通。电热针是根据“燔针n刺”理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研制而成的一种针灸治疗针具,电热针前10mm区域能发热,具有针刺和温灸两方面的功效,从而温通经络、改善气血运行。靳三针中颈三针,天柱穴在项部,属足太阳膀胱经,可以起到振奋阳气的作用,使颈项有力,挺直有神气;百劳穴是经外奇穴,专治诸虚劳损;大杼穴属膀胱经穴,位于颈椎的下段,大杼为骨会,所以专治骨质病变。风池穴为足少阳、阳维脉之会,主治眩晕,颈项强痛,有报道取双侧风池,用齐刺法,即“直入一,傍入二”,能明显改善椎一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后溪为八脉交会穴通督脉,《针灸大成》指出后溪“主胸满,颈项强,不得回顾”;悬钟是髓会,配风池、后溪,有祛风活络的作用,主治颈项强痛。百会,属督脉,四神聪是经外奇穴,百会和四神聪位于头部巅顶,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主治眩晕。靳三针中脑三针,脑户穴位于督脉上,督脉上行至风府,入属于脑,此处犹如入脑之门户;脑空穴在足少阳胆经上,当脑户之旁,夹于枕骨下陷中,为通脑之孔窍处;脑三针主治头痛、项强、眩晕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愈显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电热针配合毫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