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正形成双向资本流动格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正形成双向资本流动格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调整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改善政府的宏观管理能力,是保证双向资本流动格局下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的关键。

双向资本流动格局正在形成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资本管制的“宽进严出”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002年11月5日, 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经过中国证监会批准投资于中国证券市场并取得国家外汇局额度批准的中国境外基金管理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以及其他资产管理机构,可以委托境内商业银行作为资产托管人,委托境内证券公司办理在境内的证券交易活动。截至2006年9月,我国已批准了50家海外机构的QFII资格。今年5月23日,中国政府在为期两天的中美第二次战略经济对话期间宣布了一系列金融业进一步开放举措,包括将QFII额度由100亿美元提高至300亿美元,以及在下半年取消对于外资券商进入内地市场的禁令等等。

2001年“十五”计划明确提出“走出去” 战略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多种形式的境外经济合作取得长足进展,QDII(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应运而生: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在一定额度内以购汇形式境内机构和个人投资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允许基金管理公司等证券机构在一定额度内集中境内机构和个人的自由外汇开展境外债券投资;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在一定比例内购汇投资于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和货币市场工具。2006年10月,在获得QDII资格的12家银行中,中行等9家银行已获得QDII额度。至此,过去单向资本流动为主的投资格局将逐步被双向资本流动的格局取代,资本项目下最深层次开放已经到来。

从外资流入来看,未来外国直接投资仍然占主导地位,这与过去多年来我国引资政策上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为主有关。同时,有价证券和其他资本流入方式将逐步上升。在资本流出方面,货币当局对中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会采取更积极的推进方式,而对于有价证券的投资会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但是总体上,资本流出的水平会逐步上升。截至2006年8月底,已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8家商业银行获中国银监会批准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资格,其中7家银行已获得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的98亿美元投资购汇额度。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保险(集团)公司等4家保险公司获准以自有外汇进行境外证券投资。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和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2家保险公司获准购汇进行境外投资。

从资本流出入的进展来看,目前双向资本流动格局的发展态势是我国渐进有序开放资本项目的结果,标志着我国的金融开放到了新阶段。

双向资本流动格局的经济影响

双向资本流动格局的逐步形成,表明我国资本项目管理框架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对人民币可兑换、金融市场发展、金融监管、国际收支、货币政策都将带来较大的影响。

QFII 和QDII突破了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不可兑换的限制,在现有法规和政策约束条件下,实现有限度的资本流动,其目的是满足内地资产和投资市场的需要。投资市场的开放对货币的可兑换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民币可兑换进程加快,外汇市场的交易主体将增加,交易的规模将扩大,新的交易模式和交易工具将会出现。

双向资本流动格局的形成,使国内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连接起来。资本管制的“屏障作用”就被削弱了,外部经济对中国冲击的渠道也发生了变化,由通过贸易渠道和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渠道变为资本市场的冲击。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和国外金融市场关联度的提高,资本市场可能遭受的冲击就会更大。

在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情况下,有序放开资本的流出可以一定程度上舒缓国际收支失衡的压力。在资本流入为主导的格局下,由FDI(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和贸易顺差积累的外汇储备资产成为中国整体经济持有海外资产的主渠道。从持有储备机会成本的角度考虑,高额的储备是不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是国际收支失衡的集中体现。在国内储蓄大于投资,官方和私人都持有大量外汇的情况下,继续推进“走出去”战略,稳步实施QDII战略,放宽居民对外投资的限制,可以部分地舒缓国际收支失衡的压力。

金融全球化尤其是双向资本流动规模的扩大,将增加一国利用货币政策实现国内经济目标的难度。在开放型经济的条件下,独立的货币政策会受到跨境资本的流动性和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目前,我国内部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流动性过剩和投资率居高不下。因此,短期内,防止经济过热,降低投资增长速度,要求我国必须实行紧缩的政策。但是,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针对国际收支顺差带来的外汇供给的迅速增长,中国货币当局必须干预外汇市场,结果造成外汇储备的增加,基础货币的大规模投放,市场上的流动性大幅增加。为了冲销过多的流动性,中央银行采取发行央行票据的办法,商业银行要不断购买票据。由于央行票据的收益率相对较低,则银行的收益率就会受到影响,银行经营的稳健性受到冲击。这种情况就是中国遇到的“三难选择”。国内经济的升温鼓励了国际资本的进一步流入,尤其是非FDI形式的资本流入。为了给国内的经济降温,央行可以采用提高利率的办法,但是在资本流动不断开放的情况下,中美利差的缩小可能将进一步地吸引外资的流入,结果提高利率的政策失效。因此要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中国必须要使中美的利率差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独立的利率政策就会受到很大的约束,而且将增大本外币政策协调的难度,影响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

双向资本流动格局下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

国际资本流动有助于全球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国际资本的不规则流动又往往成为金融危机的根源。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的实践都证明了,恰当的宏观经济政策可以避免危机的发生,使一国从金融开放中获益。

在严格资本管制的体制下,人民币汇率是比较稳定的,汇率在调节资本流动方面并没有发挥杠杆作用,外国资本与国内资本的经营也是在无汇率风险的情况下运作的。但是,在双向资本流动格局下,如果继续维持汇率的超稳定,将使国内的货币政策的执行丧失独立性。因此,双向资本流动格局的逐步形成首先要求人民币汇率要逐步走向浮动。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化应该成为资本账户开放加速的前提,二者不能本末倒置。

目前人民币汇率对美元仍然处于升值的态势,这成为大量非FDI资本流入国内资本市场的重要原因。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幅度的限制,会使新汇率形成机制在促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和弹性化方面打折扣,汇率对于双向资本流动调节的功能也受到了限制。因此,针对新汇率制度下美元对人民币的较小波动区间,人民币汇率管理的下一步就是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扩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的幅度。

长期以来,中央银行较多地采用信贷控制和利率限制等直接货币政策工具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目前这种政策工具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成为导致资源错配的重要原因。在资本双向流动格局形成的趋势下,转向间接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成为必然,放松利率管制是提高货币政策效果的关键。利率水平将是引导资本在国际间有序流动、实现资本市场均衡的重要杠杆,提高利率的市场化水平,将成为保证开放条件下中国金融市场安全的关键。因此,从制度上,我国可以考虑取消贷款下限和存款上限的同时放宽各类利率的浮动范围,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利率指标,更好引导资金流动,帮助银行合理定价。

单薄的外汇市场是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状态下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本币、外币市场的融合、本币和外币政策的协调是我国金融开放的必需。随着双向资本流动格局逐步形成,外币/外币的交易需求将迅速增加。所以进一步开展和完善外币交易,发展银行间外币交易业务,对于未来和国际外汇市场的平稳对接有重要价值。

国家的公共管理是一国吸收能力的重要标志,包含非常广泛的体制和规范。其核心内容是透明度、防治腐败、法治和金融部门的监管。在双向资本流动格局的形成成为必然的情况下,市场化力量成为资本双向流动的推动力,这促使货币当局必须要按照市场化原则,建立审慎的监管机制,从对资本流动的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