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阅读教学中既要重视朗读更要重视默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阅读教学中既要重视朗读更要重视默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教师钻研课文,主要靠反复默读,为什么学生学习课文却不让他们默读?没有潜心的默读,能边读边想吗?能发现疑问吗?能综合归纳吗?能自得自悟吗?轻视默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极大的失误。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中既要重视朗读更要重视默读。小学语文阅读课应呼唤默读的回归,让学生学会阅读,让学生成为富有文化底蕴的读书人。 关键词:朗读 默读 习惯 常规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至于每节课要学生读多少遍,每节课要读多少时间,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忽视朗读的倾向固然存在,忽视默读的倾向也许更为严重。听语文课,常常给人一种从头到尾闹哄哄的感觉,听观摩课尤其如此。以前如果哪位教师敢于安排默读10分钟课文,那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因为那样做,会被斥之为“课堂气氛沉闷”。默读,在一些语文课中,几乎没有立足之地。教师钻研课文,主要靠反复默读,为什么学生学习课文却不让他们默读?没有潜心的默读,能边读边想吗?能发现疑问吗?能综合归纳吗?能自得自悟吗?轻视默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极大的失误。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中既要重视朗读更要重视默读。

一、培养学生养成朗读与默读的良好习惯。

朗读课文,无论哪个年级,首先要做到正确地读,一上来就要学生“有感情地读”是不妥的。学生在初读的过程中,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初步理解了课文的内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读书,边读边思考,加深理解,逐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读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不少教师非常注意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让学生练习勾勾画画、写写批注然后议一议、评一评、再读一读。这是很好的读的训练方法,它展示了教师指导学生由不大会读到会读,到读得有滋有味的训练过程。要使全体学生都有读书的机会,应该多设计全员参与的环节,不要只让少数读得好的学生为配合教师的教而读书。各自轻声读、默读、结合成小组互读互听、几个合读、齐读等等,都是进行大面积训练的好方式。

二、让学生养成既要重视朗读更要重视默读的学习常规。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说:“故书不厌百日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们在培养学生朗读的同时,更要侧重默读精思地训练。使学生养成勤思考、多揣摩,默默读思的好习惯。

1、训练要求要明确

小学低年级以朗读训练为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训练。默读训练有以下三方面的要求:①默读技巧方面,要求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②默读理解方面,要求边读书边思考,能理解文章的词句、思想内容与表达方法。③默读速度方面,要求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加快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要按以上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2、提供默读条件

默读是需要条件的。这条件就是:一给时间,二给问题。这说起来很简单,落实下来却很不容易。默读是需要时间的。默读一篇课文,一般要三五分钟。如果要边读边查,边读边思,边读边画,真正做到自悟自得,那就要若干个三五分钟。学生默读课文,是教学的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课堂的讲解、问答、议论、竞赛等,不过是一种过场而已。给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体会,去揣摩,这是最简单易行也是最有效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或者说,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基础。一堂语文课,应该形成有静有动、动静搭配这样一个组合过程。

默读要提供问题情境,教师要在问题设计上多下功夫。教《倔强的小红军》一文,有的从头至尾提了十几个问题让学生默读,收效甚微。于永正老师只提了一个问题:“小红军是怎样一个人?”整堂课,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读、思、议,收益颇丰。还有一位教师教《詹天佑》一文,只提了一个问题让学生默读:“这篇课文赞颂了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杰出才干,那么,课文选用了哪些材料来表达这个中心?’”一个问题贯穿全课,学生学得有声有色。有怎样的教学思想,就会设计怎样的问题情境。老想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就会设计出一大堆挤牙膏式的问题;如果心中有学生这个主体,那么问题自然会是开放式的。这种开放式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在默读中自悟自得。

3、尊重学生感受

默读同样一篇作品,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默读不光是了解作品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它还能唤起读者独特的联想、体验、认知。默读的过程,是对作品的艺术再创造,带有浓厚的阅读主体的个性色彩。因而,学生的感受可能与作品的主旨不一样,可能与教参的分析不一样,可能与教师的备课结论不一样。这种不一样,不仅是正常现象,有时可能是一种创造的萌芽。学习《落花生》一课,有的学生说:“花生很有用,可惜不好看,我还是想做石榴,又有用,又好看。”学习《小猴子下山》一课,有的学生说:“我也想象小猴子那样,丢掉小的去捡大的。”这些认识显然与作品的本意、与教参的分析、与教师的备课结论不一致,但确确实实是学生的独特感受,而且有合理的因素,含蕴着创造意识。对这样的独特感受,我们尤其要尊重、呵护,即使是一些不大正确的感受,也不要丢一个“错”字了事,而要耐心诱导,以理服人,并允许学生保留意见。

4、教给默读方法

默读,要讲究方法,要形成好的习惯。默读的基本方法和习惯有:①动眼不动嘴。凡是动嘴的默读不是真默读,而是“默朗读”,那是很难提高默读速度和默读质量的。②边读边想。学会在默读中思考,在默读中分析综合、质疑问难、欣赏评价,是促进默读深人的基本方法。③边读边画。“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提倡默读时动笔圈圈、点点、画画、写写,提高思考的质量。④“一目十行”。默读既要会精读,又要会速读。既要“咬文嚼字’”,又要“一目十行”。我们比较重视“咬文嚼字”,但却忽视“一目十行”。信息时代对速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生平时的课外阅读也要有一定的速读,“一目十行”的功用已越来越显著,因此尤须予以重视。方法的掌握靠反复训练,训练得多了,就可以成为终生受用的习惯。

总之,默读能力对于生活在信息量与日俱增的现代社会中的学生来说比朗读更为重要,现代人必须善于默读,善于在默读中思考、比较、鉴别,缺乏默读能力的人在现代社会中是很难立足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应呼唤默读的回归,让学生学会阅读,让学生成为富有文化底蕴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