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加强院校名师培养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加强院校名师培养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名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和符号,是教育的宝贵之源,对于院校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具有示范性价值,其权威影响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只有建立名师培养机制、用活名师培养平台、增强名师培养实效,才能引领一个学院的进步和持续发展。

关键词:名师培养 机制建设 院校发展

名师对引领和带动人们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影响和引导教师融入教育改革,培育优秀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它既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试想如果一所院校没有名师,再宏伟的教学楼也只是一座没有灵魂的建筑,教育需要名师、社会需要名师,因此,建立良好的名师培养机制,培养出名师大家是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一、确立标准,建立名师培养机制

名师的培养机制包括人格机制、行为机制和环境机制。其中,人格机制是内在的精神层面,而行为机制是外显的行为操作层面,环境机制是外部影响层面。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因此,培养名师首先应该明确名师的标准,知道一个优秀教师在迈向名师的道路上应该努力的方向。

1.制定名师培养政策机制。普通教员成长为名师,除需要本人自身的主观努力外,还需要组织、集体、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只有营造良好的名师培养政策环境,才能够涌现出大量的名师,名师培养的政策环境是名师培养工作的重要蓝本,决定着这项工作的成败。如果让政策机制为名师成长打开“绿色通道”,并成为教员成长的助推器,就一定能够提升院校教学质量和院校声誉。一是要建立“名师工程”规范。形成申请、培养、考核等系列规范制度,对职务晋升、职级考评、绩效待遇建立长效机制,形成政策倾斜。二是要为“名师”创造基本条件。提供独立的办公场所,良好的工作环境,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三是适时组织“名师”活动。通过召开研讨会、参观见学、学习交流、示范课鉴赏等途径,推动名师寻找研究重点,进入一种新的学习状态,形成“名师”引领,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良好氛围。

2.出台名师培养方案。要让教员成长为名师,既要用政策机制引导,又要有具体的培养方案,使名师培养组织化、规范化、效益化。院校一般要确立名师培养对象,明确研究专业方向,制定具体措施,分步骤、分阶段推进。要优化行政部门、业务部门、领域专家、院校首长“四位一体”的培养与管理机制。行政部门应积极研究政策支撑,注重探索名师多样化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名师岗位职责;业务部门应加大业务培养指导,充分激励教员向上,调动教员主观能动性,积极鼓励教员自主成长;领域专家应定期评定研究成果,分析存在问题,把握名师研究方向的正确性;院校首长应定期会同相关部门组织检查验收,解决名师工作现实问题,提出研究具体要求,并不断加强舆论引导,使名师在院内享有重要声誉。

3.选拔有崇高理想的名师对象。作为名师,应热爱教育事业,能够立足岗位,敢于清贫,耐于寂寞,并能及时关注世界新变革发展动向,关注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关注院校教育发展和教学改革趋势。爱因斯坦说:“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担”。因此,教员作为院校教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首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要懂得如何把最新、最实用的理论知识,运用灵活的方法,巧妙地传授给受训者,并让其快乐接受,提升能力和素质。院校建立名师培养长效机制一定要把拥有崇高的事业心、强烈的敬业精神的教员选,确定为“名师”培养对象。并在政策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合理解决名师培养对象的生活困难和家庭困难,消除后顾之忧,让他们义无反顾投身院校教育的伟大事业。促进名师培养对象的快速成长。

二、多元方式,用活名师培养平台

名师的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应坚持“三年打基础,六年成骨干,九年出名师。”同时在名师培养过程中,还有要找准名师特点培养的突破口,灵活运用名师培养平台,实现制度科学、方法灵活、形式多样、个性突出,才能使这一工程见到效益,打造出名师品牌。

1.风格培养。风格就是要解决教有特色的问题。有自己的教学个性、风格,成为名家,成为大家。一是要兼收并蓄,取各家之长;二是要创造创新,有一家之言;三是要成名成家,成为育才典范或育才模范。教学有个性,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而且效果良好,这就是风格。教学上有没有特色,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有显明特色的风格,是能不能成为名师的重要标志。所以在对不同性格、不同专题的名师培养中,不能使用同一种标准,要培养出各自的特色,要让他们吃透课程标准,牢固掌握所教学科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结构、重点难点及所有知识点,并能灵活驾驭教材,熟练掌握一种以上符合当前院校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创造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突出人文性,体现开放性,发挥主导性。才能在教学工作中注重探究性,追求艺术性,体现高效性。

2.灵活练兵。在明确名师培养对象、科研岗位后,业务部门应有意识、有规划、有目的组织名师进行岗位练兵。通过开展丰富多次的教研活动,给名师更多的学习、研究、展示的机会,激励名师出成果、出精品。一要主动听课。名师个人应积极把别人的长处、优点拿来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不断增长,不断进步,不断强大,才有可能成为名师。二要接受评课。要主动邀请其他教员到来听课,虚心、虔诚地听大家的意见、建议、评讲、指导,甚至是批评与挑刺。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进而加以改正和提升。三是相互研课。积极抓好集体备课、课后反思、教研评课等活动,相互研课,相互讨论,相互交流,汲取正能量。做到“教学相长”,达到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提高之目的。

3.舞台推动。名师的成长有着一定的规律和范式,为名师提供成长的空间和舞台是名师成长的必然路径之一。学院应积极运用“自身力量”来优化培养环境,强化培养机制,活化培养工作,转化培训矛盾,美化名师心灵,内化名师思想,启化名师目标。在院内应积极开始名师讲坛、名师对话、名师1+1等活动,促使名师加强自身修炼,通过公开活动,培养名师意识,打造名师精品。校外积极推荐名师参加大型教学、科研、比赛等活动,积极展示名师风采,尤其是通过大型研讨课、示范课、训练课、汇报课等活动,促使名师快速成长。

三、落实措施,增强名师培养实效

没有名师,不可能有名校的产生和存在。先有名师后有名校,但名师不是自封的,也不是自生自长的,要靠长期不懈的培养,要有制度的长效保障,要有一批优秀教师不懈的努力。否则就不可能有名师的产生。因此,建立名师培养长效机制重点在于狠抓落实,增强名师培养的实效性,最终才能把教员培养成为名师。

1.加强舆论宣传。名师培养不仅是学院的工作,也是全社会的工程,作为院校在培养名师的进程中在用足内部能量的同时,还要注重广泛运用社会资源,争取各部门的重视、关注和支持,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让本院培养出来的名师,在全国都享有声誉,重视名师、尊重名师,让名师成为“明星”,引领教育事业正确发展,塑造名校良好形象。加强舆论宣传,既要通过媒体宣传名师先进事迹、教研成果、教育理念、成长轨迹、工作状态等情况,让人“亲其师、信其道”;又要在军内外推介名师典型,提高名师知名度和社会地位,在院内外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名师活动,让名师真正成为教育的鲜明旗帜。

2.落实激励政策。激励制度是充分调动积极因素、激发奋发进取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名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员队伍整体素质,保证培养目标质量不断攀升的关键举措。一要给担子。作为院校业务部门安排名师深入学员队带职,掌握一线学习实情,并根据个人素质,要求名师定期完成具体任务。譬如:要求做到:“六个一”,即每周听一节课,每学期上一次公开课、写一篇最佳教案,每学年确定一个教研专题,订一本业务资料,写一篇专题总结或论文等。二要给机会。在教学中为名师创设施展才华的机会,定期开展教学基本功比赛和教学评比活动,让名师人人参与,评出优胜者。并选派名师走出去参加各级组织的各种教育、教学研究会、观摩活动,为他们文化业务水平提高创造条件。 三要给鼓励。对名师的点滴进步应给予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绩给予重点奖励。对在教学中成绩突出的、思想素质好的名师大胆提拔,放手让他们挑大梁、做大事,在群众中打牢基础,塑造名师良好形象。

3.注重考评提升。名师培养要实施考评机制,既要对培养对象实行严格的选拔制度,又要把培养工作纳入评估系统,建立名师档案,把教学计划、工作重点、科研情况、名师论坛、师德考评、业务量化等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并列为教学整体质量评判的重要依据,直接与岗位确定、职务晋升、绩效档次向相衔接。对已经确定的名师应实施定期考评,不搞终身制,三年一聘任,五年一评选,定期对名师师德表现,业务技能、活动参加、效应发挥等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评估,按绩排序,列为最后一名给与黄牌警告,连续两次黄牌的即为自动淘汰,在任期内如果有违背教学规定、师德风范的行为或不履行义务的,将取消名师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