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教学管理中的情感交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教学管理中的情感交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做的一种反映,是影响人们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任何人都有渴望各种情感的需求。教学管理中,如果师生双方具有良好的情感交流,学生就会精神振奋,思想活跃,产生对求知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情感交流 教学管理 严慈之度 隐性教育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做的一种反映,是影响人们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任何人都有渴望各种情感的需求。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也没有,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包含着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情感交流在教学管理中尤为重要,如果师生双方具有良好的情感交流,学生就会精神振奋,思想活跃,产生对求知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

1.情感之泉是浇灌教学成功之树

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事实证明,教学成功的老师,大都师生感情融洽,学生心情愉悦,情绪高涨。严格教育固然没错,但严中要有爱,严中要有情,缺乏了感情之泉的浇灌,教育岂不成了无本之木,怎会绽开成功的花朵?

现在的学生,他们喜欢和老师平等交流与沟通,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信任和理解。教师首先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教师便会于说话中、跟神里、举手投足间自然地流露出热情,课余,要注意倾听学生讲话,与学生交流、沟通,取得学生的认可与赏识。课堂提问或学生板书演练,应该充满期待的微笑,并用“请”字。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也不要批评,而是要帮助鼓励。学生在人格上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便会在心灵上产生亲近之情,产生归属之感,自尊心得到尊重。这样,学生就会视教师为知己,亲师爱师,和教师心心相印,感情交融,亲其师必信其道,爱其师必乐其教,对老师所教课程产生学习的兴趣。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教学时尽量创造学生接受赏识的机会,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较难的问题不提问后进生,以免他们由于答不出而处于尴尬的境地,从而产生自卑感;课堂上对认真听讲,回答问题快速、正确的,马上给予肯定表扬。对于学生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进步、优点,教师适当地对学生投去一个赞赏的目光,满意的一笑,微微的点头,对学生来说都是极大的信任和莫大的奖赏,学生们会感到十分亲切,感到无比温暖,感受到一种很大的鼓舞力量,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自信心、自尊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进而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2.情感交流宜恰当把握严慈之度

严是爱,慈也是爱。“严父慈母”就是这个意思。但什么是“严”?“严”并非整天板着面孔,更不能与训斥,打骂划上等号。用体罚去压服学生,这大多是为了维护教师的权威,骨子里是为自己,根本就不是出于爱。这种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是对学生精神的一种粗暴的占有,当然不能称之为“爱”。什么是“慈”?不是整天将学生哄着,护着,把学生当成自己手里的一件珍宝,一种私有财产,爱之不肯松手,生怕别人碰坏了它。这同样是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不信任,也不是正确的爱。

我以为严、慈尚须合情合理。严须严得有度,有分寸,合乎实际,不应无限上纲,罚抄100遍,一棍子打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是有七情六欲的血肉之躯。人不能保证自己完全正确;人有理智的一面,又有冲动的一面;有做好事的一面;也有做错事的一面。尤其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无知,经验欠缺,会犯这样那样的低级错误。因而,就需要教师理解用宽宏大量的胸怀去接纳学生的过错。这儿所言的接纳决非等同于赞成,它只是指一种真诚的尊重精神。正如大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把严格要求人和尊重人结合起来,这不是两种不同的东西,而是同一种东西”。这种尊重与接纳既是缩短教师与学生心理距离的必要手段也是最终使严格要求得以施行的良好基础。一句话,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创造他们自己的成长发展道路。反之,如果对学生的失败,失误乃至错误不能谅解,不允许他们改过来,就会使学生误以为人是不该有缺点的,如今自己有了缺点是不该原谅的,这样就使他内心非常紧张、焦虑、恐惧,造成心灵的极大伤害从而阻止了他心理的健康成长。只有慈爱的情感,如涓涓细流,滋润莘莘学子们的心田,才能培养学生的善良、同情、宽厚的美好人性,当然,慈也不要忘了原则,忘了是非,忘了对学生的要求。

3.情感交流宜适度实施隐性教育

所谓隐性教育,说得通俗些,便是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去长期地感染、陶冶受教育者。它的教育意图、教育思想、教育目的是明确的,显性的,但具体的教育手段却又使受教育者无法察觉你的教育动机,而乐于接受。一旦受教育者有所觉察,这一被“灌输”的思想早已深入对方的思想深处,已化为一种自觉的、积极的行动。

大学生,这一阶段的基本特点是成人感的出现和自我意识的确立,他们在主观上感到自己是有能力,有气魄的成人,并极力地表现出自己具备成年人那样的作风和气魄;同时,他们也希望和要求周围的人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于是,常常跟教育他们的成人发生矛盾,有时表现出强烈的对抗情绪。这就要求我们的为人师者,尤其注意教育的方法,少一些硬方法,多一些软方法,也就是宜适度实施些隐性教育。

总之,情感交流既然是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那么,就应充分重视它的作用,努力发挥它的作用,并不断地探索,使之取得良好而完美的效果。愿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做一个有情的人,以情动情,以情育情,共同弹奏起教育成功的协奏曲。

参考文献:

[1]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马爱萍(1961—),女,江苏人,大学本科,工学学士,讲师,就职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高级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