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注重课前预习 实践先学后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注重课前预习 实践先学后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先预习后上课,实践先学后教。 “预习”这一环节抓得好,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全面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一、 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

课前预习是语文教学中的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

1. 扭转被动学习的局面。有些学生学习比较困难,主要是基础不扎实、不巩固,所以课后复习,做作业的时间也相应增加,使学习更加困难,造成“恶性循环”。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学习的局面,如果能提高每一堂课的听课质量,那么用于复习、做作业所费的时间就减少了。有效的方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好课前预习。预习后,一方面,由于复习旧知识的掌握,扫除了听课中的一些障碍。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理解,或基本理解上课的内容,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因为上课听懂了,课后复习的时间减少了,作业速度加快。预习虽然用掉了一些,但听课的效果好了,复习和做作业的效率也提高了。

2. 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课前预习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的自学。在学校老师教学生的是最基本的基础知识。新的知识是一大批在以后的学习中的学生不断探索,根据需要去学习。因此,预习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明确听课目的,加强听课效果。学生在预习新课文时,会有不懂的内容,这属于正常现象。课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弄懂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预习时可以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肯定会好。

二、掌握预习方法――学好语文的铺路石

(一)明确预习的任务与步骤

我认为,读(看)课文、自学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研究课文的结构特点、摘录好词佳句,提出疑难问题,是预习的主要任务,而“默看――查问――朗读――摘抄――思考”,便是预习课文的常规性步骤。

(二)教给预习方法

1. 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在预习中是不能忽视的一个主要环节。应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进而从读中悟理、悟情、悟法,并发现疑难。可以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读,如高声朗读,轻声读,默读等等。

2. 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特别是一些多义字,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鼓励学生反复体会,自查自悟。

3. 划。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在理清课文思路之后,并对各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批注。另外,学生自己认为精彩的描写、含义深刻的句段及对自己有所触动、有所启发的片段,都可以选用自己喜爱的固定标志画出来,写出批注。

4. 拓。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或许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如:作者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还有的一些知识点,如:学习《送元二使安西》一课之前,可以搜集有关送别的诗。为此,学生在课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上网搜集相关信息,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整理。为在课堂上学习,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

5. 问。在预习中,发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

三、及时评价反馈――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

老师不可把预习完全当成学生自己的事,虽然教师有时在教室一再强调预习的重要性,但有惰性的孩子还是会敷衍了事。因此还需加强学生预习的趣味性与积极性。

1. 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前预习内容。预习的设计准备要敢于向学生智力的挑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在布置学生预习作业安排时,教师所设计的内容,要体现层次性、开放性,尽量不要布置那些学生通过手边的资料就能获得答案的预习题。

2. 教师在适当的时间应给学生作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同时还应该加以督促。为了督促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将课前作业作为重要完成,同时还要向学生经常讲述预习的重要性。

3. 重视课前预习检查。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后,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并给予一定的评价,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喜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