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诗词中的长寿秘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诗词中的长寿秘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您能想像一位经历过烽火战乱,成年后才接受扫盲教育的山东老太太能够满口诗文地与人对诗吗?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诗词居然也是这位已经102岁高寿的老人最主要的长寿秘诀之一。

【对诗与喂饭】

在朱淑源家的餐桌上,几乎每天都会上演这样一幕场景:69岁的儿子陈国大先是说上一句“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母亲朱淑源立刻接起下一句:“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然后吃下儿子递过来的一勺饭。陈国大再说一句“暮投石壕村”,朱淑源就再对一句“有吏夜捉人”,然后再从儿子的勺中吃掉一口菜。这些诗句分别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叙事诗《兵车行》和《石壕吏》,这也是朱淑源十分喜爱的两首诗。

陈国大平时负责为母亲喂饭,据说每天给老人喂饭时,他都会和母亲接连对上好几句诗词,而就在你来我往的对诗和喂饭过程中,既促进了老人的胃肠消化功能,母子二人还同时尽享了温馨而美好的时光。用儿子陈国大的话来说,“每次和母亲对诗,都让人感到既欣喜又愉快。偶尔我也会在对诗时给她出一点小小的难题,但每次都难不倒她,她的记忆力真的很好。”

朱淑源出生于1913年,尽管年事已高,而且需要时常躺在床上,但她的头脑依然灵活,记忆力也不见太多的减退,甚至她和儿子的对诗还在亲朋好友面前成为保留的表演节目,博得众人的笑声和赞叹。

鲜为人知的是,出身贫苦的朱淑源并没有上过学,也不识字。上世纪30年代,不到20岁的朱淑源嫁到陈家,然后既要照顾一家老老小小,同时还要帮助陈家的两个远房亲戚。尽管每天忙得四脚不落地,可她从不放弃学习文化的机会,只要一有时间,就缠着别人教自己识字。后来她还说服家人,进入识字班学习,并喜欢上了经典古诗词,一有空就潜心背诵。几十年来,朱淑源学习了近百篇经典古诗词,直至今天,她还能完整地背诵出其中的几十首。而这种练习具有非常好的健脑作用,这也使得年逾百岁的朱淑源至今仍拥有令人艳羡的脑力。

【以诗育人】

朱淑源共生育了五个子女,包括4个女儿和1个儿子。如今大女儿已经79岁,最小的女儿也已经66岁。热爱学习,喜欢古诗词的朱淑源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她和丈夫省吃俭用,让5个子女都接受了完整的教育。其中大女儿考入当时的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毕业后分配到滨州市惠民县一个中学当老师;二女儿毕业于山东医学院;三女儿同样就读于医学院;最小的女儿和儿子也都毕业于济南铁路机械学校。在上世纪50年代,一家五个子女都能上学,并且都成为学有所成的大学生,是并不多见的。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朱淑源对子女的殷殷教诲。

她尤其善于利用经典古诗词中的故事来教导孩子们人生道理和行为准则。比如杜甫所写的那首《石壕吏》中有诗云:“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朱淑源在教孩子们学习这首诗时,就会首先把诗句中描写的场景变成白话文,再给大家描述出来,方便孩子们理解和记忆。所以至今儿子陈国大仍能一口气地流利背诵整篇《石壕吏》。

如今,年过百岁的朱淑源虽然身体已经不如从前,要由五个子女轮流照顾,但她仍旧每天笑呵呵的,仍旧喜欢诵读经典诗词,仍旧喜欢听经典歌曲,高兴的时候还会跟着哼上几句。这位凡事不挂怀,都能释然处之的百岁老人不但自己活得潇洒快活,也给身边人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只有这种健康的长寿才会让人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