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我国目前的金融政策来看,主要采用的是总量控制的货币政策。这种货币政策忽略了金融结构的差异性因素。本文主要从金融差异为基点,来分析和研究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以及对造成货币政策区域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金融结构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欧洲货币政策已经走向了一体化,从各方的数据显示,一体化的进程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这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近些年来,关于货币政策效应的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各派的学者尽管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基础对其做研究,比如,有学者以利率和信贷作为切入点来研究货币的区域效应,并以此作为理论基础来分析当地的产业结构、企业规模以及银行规模。也有学者通过对各地的金融机构以及密集度分析,得出货币政策区域差异的原因以及不对称性的特征。但是,这些研究都说明一个问题:货币政策具有区域效应。

近年来,我国经济变得复杂化。一方面,由于中国人世,我国的经济逐渐走向了国际化,我国的市场变化更多地受到了外界的牵制和影响。另一方面,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出现了区域性的差异增长局面。因此,国内的许多学者也开始关注我国货币的区域性发展。这主要包括以下的几派:第一派,2006年宋旺和钟正生以及张晶以利率渠道、汇率渠道出发和信贷渠道为研究出发点,分析了我国各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并且对企业规模以及出口额的大小是否会造成或者在多大程度上造成我国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另外一派,同样也是在2006年从货币政策工具执行效果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两个方面对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进行了分析,并且他们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但是他们的研究缺乏一定的实证。对于我国目前关于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这个话题的探讨主要是在理论上对其进行研究,而并没有真正地结合中国区域性的经济结构差异的实际情况来研究。

二、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的模型建立

所谓“货币政策区域差异”指的是当市场面临货币政策冲击时,不同地区对于这种冲击的反应程度和在时间反应上的差异。当面临全国统一的货币政策的时候,由于各个地区的政治、经济上的差异会必然会导致在执行效果上的差别。从理论层面上来说,货币政策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利率渠道,第二是汇率渠道、第三是信贷渠道。在利率问题上,有学者提出了一个地区对于利率的敏感程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时对产出的比率上。

2005年6月,我国了《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其中,把中国大陆的31个省分为了8个区域。而本文的实证研究就是依据这个文件中的8大区域作为研究的基础。其对于这8个地区的研究分别选用以下的数据作为变量:

(1)选用每一个地区金融机构年末的贷款余额作为衡量财政政策的主要指标。选用这个作为我国各个地区的财政政策的重要指标,主要是因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主要是信贷渠道。

(2)将各个区域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作为主要的物价指标,并以此作为依据来判定区域经济的变化和发展。

(3)将各地区的真实的GDP作为每个区域产出的指标。选取这个来作为衡量标准,其主要是因为真实GDP能够测度国民经是否济协调发展。

(4)选取同一时期各个省份的货币供应量作为某一个时期的全部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余额作为衡量标准。

通过以以上的各项指标作为对比依据,我们可以对中国的东北、中部以及西部三大区域进行评估。

将以上的评估标准作为依据,从3大区域的情况来看,中国银行在某一时期统一的货币政策在每个地区所得到的效应其实是不同的。结果表明,面对统一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冲击,东北地区对于其政策信息的反应程度远远的高于中不和西北部地区。

各个地区的本有的文化以及经济当然对货币政策的冲击也具有不一致性,这主要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看:

(1)国家的货币政策对各个地区的物价的冲击是不同的,其影响的范围,所产生的结果也自然不相同。从以上的各个指标来看,当面对统一的国家货币政策的时候。西北部地区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据数据显示,其所受的影响已经达到了,甚至超过了7%而作为东北部和中部地区而言,物价所受到的影响就会相对较小一些。特别是东北部地区,其所受到的影响是最小的,甚至不超过1%。

(2)当各个地区在面对统一的国家货币政策的时候,其实他们没有什么较大的差别,是具有趋同性的,但是面对着不断发展的趋势,其每个地区所作出的进一步反应则有很大的变化。面对着同样的货币政策,随着经济活动的持续进行,其为了达到各自地区的平衡和各方面的发展,都会在后来的发展中靠近自己的发展环境,在自己的现有程度上实现自己的最大值。

(3)在后来的时期内,每个地区所作出的反应是大不相同的。作为东北地区而言,其主要是在前期有震荡,在持续的发展中,其在震荡中,又逐渐地趋于平缓状态。而中部地区也会在稍后于东北部地区的时间里,逐渐地走向平缓状态,只有西北部地区,它趋于平缓的时间相比于东北部和中部地区,需要的时间则更长,因而,其震荡的时间,震荡的幅度都相对来说比较大。

三、基于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的模型所提出的建议

1、建立切实可行的区域货币政策体系

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实际的经济和政治状况,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现象说明,国家统一的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域具有的推动物价发展或者稳定物价的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因此,每个地区有必要根据我国各地区的不同情况来建立起适合每个地区的切实可行的区域性货币政策体系。以此作为依据,可以更好地对区域贸易的模式建立以及资金流向作出判断,并通过货币政策来有效的调节市场环境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化。

2、建立综合政策的调控机制

由于货币政策在各个地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传导机制,因而其在金融结构、贸易往来以及产业分布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对每一个地区而言,在没有其他的配套政策辅助下,如果只是单纯地使用货币政策,其实在局部的区域很可能产生不良效果或者即使在开始产生效果,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局部区域的产业模式以及发展趋势会出现失控的情况。为了避免在经济发展中的这种状态出现,就需要有关部门全面的对各个区域的行业个特点以及行业分布对其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建立与地方性金融机构体系相关联的融资体系,来有效地对政策进行综合调控,或者以此作为依据来制定具有差异性的货币政策工具,这样可以避免单纯地使用货币政策而造成的一些欠发达地区的不良影响。

四、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的诱因

1、改革的结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其造成了各地区差异的加速和加大。每个国家都会存在诸如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人文历史文化这样的地域性差异,特别是对我国这样地域广阔的大国而言,其区域经济的特点也更加明显。根据生态学的观点可知: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经济环境机制共同作用的自然结果。从这里,我们可以明显的知道,不同地区的经济状态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对于一个区域的金融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作用。但是,也有学者提出反对意见,在他们看来,区域金融的成长,出了金融内生态机制的运行之外,而且也与政府部门的外部政策刺激有着巨大的联系。虽然外部的促成因素相比于内部而言,反应较为快速,但是却不如内部机制影响那么持久有效。

2、地方政府的行为影响

每个地区,由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微观的经济政策的明显差别,对于中央政府的行为政策的不断变化和改进,其地方政府行为也存在着巨大的对于地方的战略选择以及经济结构组成的影响,当然这也是货币区域性差异存在的必然根源。

参考文献

[1]丁文丽.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效力的区域差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张晶.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石玮(1986-),女,汉族,四川绵阳人,任职于上海美斯恩网络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2009年(夏)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金融与企业的联系。